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王勤伯
尽管时间仅仅相隔了1年半,看去年欧洲杯决赛英格兰vs意大利,和今年世界杯1/4决赛英格兰vs法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
英格兰发挥不佳,心理问题?
去年那支备受期待的英格兰在决赛中领先以后踢得不够好,到了比赛下半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意大利扳平只是时间问题。今年的英格兰在大赛开始前受到了很多质疑和批评,他们在大赛期间的进步很大,对法国的比赛表现得积极主动,控球占优,射门次数是法国2倍。
但在机会的把握上,英格兰球员似乎始终无法解开某种心结。以凯恩的第2个点球为例,他选择了大力打上方。这种严重缺乏把握的表现通常发生在点球手连续射角度不进以后,而凯恩是在刚刚踢进一个点球以后做出这一选择,可见当时的心理压力之大和思路的不清晰。
英格兰球员存在一些特有的心理现象,索斯盖特也承认。他在今年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英格兰开场就非常顺利地进球,1比0领先意大利,但球队反而变得不知道应该怎么踢。英格兰更习惯于在和强队的比赛中,与对手你来我往较上劲,甚至暂时落于下风。
与之相对的是,其他强队在和英格兰对阵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英格兰人成为完美的对手戏角色。去年和意大利的欧洲杯决赛,博努奇甚至在比赛中玩后仰头球传递给唐纳鲁马这样的杂耍。而对手越踢越洒脱,英格兰球员越容易拘谨犯错。
本场对法国也是这样,索斯盖特其实做出了精心的准备,姆巴佩在全场比赛中仅仅突破过沃克1次。但是英格兰对格列兹曼又失去了警觉,他的2次助攻都发生在英格兰布好阵势的情况下,第一球是英格兰已经几乎全队退守禁区,第二球则是英格兰在小禁区里有多个高点。结果楚阿梅尼远射破网,吉鲁的头球被马圭尔的脑袋改变了路线。
这一批英格兰球员几乎每一个都在俱乐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英超的水平更无需质疑。为什么放到一起偏偏就不行了?
20世纪后期,英格兰足球的问题可以被归结于各种系统落后,青训系统缺乏技战术灌输,联赛系统也在职业化管理细节上落后于一些欧洲大陆球队。但是以温格为代表的众多外籍教练的涌入,已经深刻改变了英格兰足球,现在英格兰也有自己的国字号梯队训练营,有一个非常现代化的训练基地,营养等环节也是完全按照专家意见去做。到底缺了什么?
自我怀疑的“杂种狗情结”
英格兰有一点像1950年马拉卡纳惨案以后的巴西。巴西当时在和欧洲球队的交锋中常常会发挥失常输球,巴西人不仅感到世界冠军遥遥无期,而且深刻地怀疑自己技不如人。著名足球专栏作家内尔松·罗德里格斯因此发明了“杂种狗情结”一词,指的是当时的巴西足球虽然具备实力和潜力,但在面对那些看上去组织更有序、打法更鲜明的“纯种狗”欧洲对手时,很容易心理上自矮一筹。
直到巴西三夺世界杯永存雷米特杯,“杂种狗情结”才终于告一段落。但在之后每逢巴西队连续多年战绩不佳,或是遭遇2014年世界杯半决赛一样的惨案,这个词又会被媒体提起。
英格兰队也有类似的情结。要说优点,英格兰足球的优点其实非常多,例如快速,有多少国家队拥有沃克和萨卡这样的连线?例如身体对抗,英国球员无论黑人还是白人对抗能力都很强,而且敢于身体对抗。这场比赛,法国实际并没有在速度、力量等任何一个环节占据优势,而且法国在后撤密防的时候,英格兰也同样有本事给法国球门制造威胁,没有多少球队能做到这一点。
英格兰球员的缺点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第一是缺乏去破解对方战术意图的主动性,也就是说,英格兰球员斗勇总是多于斗智,倒是对手在和英格兰的反复切磋中有可能越踢越好,然后找到致命一击的线路。第二是在进攻中缺乏玩弄对手的愿望,英格兰足球是诚实的,但也容易过分有可预见性,而且在战术意图反复被对方破解之后,自信也会进一步遭受打击。
说到头,这可能是这些年英国足球持续进步却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他们搬来了欧洲大陆的青训体系,一些欧洲大陆教练甚至进入了英格兰足球基层,但是英格兰球员从小被灌输的关于比赛战略的内容仍然很少,他们在战术方面的学习和模仿很多,但主动创造不够,尤其是缺少主动创造意识。以至于在强强对抗中,总是对方的球员显得更狡黠、更灵活应变。英格兰球员像是在永久等待着教练发出下一个战术指令,但教练本人也不总是能够提供。
这里问题也就来了,英格兰队是否应该回到过去聘请外籍教练的路子上?可是别忘记不管埃里克森还是卡佩罗都没有把英格兰带进4强,倒是土帅索斯盖特在2018年做到了。之前一次英格兰进入世界杯4强(1990年),也是本土教练带队。
或许英格兰队需要像范加尔在荷兰一样,聘请不止一个心理专家在大赛期间跟队,随时为球队提供辅导,把如何激发球员潜能当作重要课题。或许他们也可以尝试学习美国体育的一些内容,例如教练多尝试扮演鼓励师角色。美国体育的一个总体特色,刚好是英格兰队最缺乏的:比赛作风超棒,在比赛中越打越疯、越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