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邵化谦:中国男篮重塑崛起基石

邵化谦02-24 12:42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篮球评论员邵化谦  

中国男篮结束了亚洲杯预选赛的比赛,整个赛程取得5胜1负的成绩,小组头名晋级8月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亚洲杯正赛。

20日晚,当中国男篮在深圳主场以100比58大胜日本男篮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更是一支球队涅槃重生的开始,这场胜利的背后,是中国男篮重新找回了久违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正是他们未来崛起的基石。

image.png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男篮经历了低谷与质疑,从世界杯的失利到亚运会的遗憾,球队似乎陷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是在外教乔尔杰维奇的执教下,中国男篮不仅成绩下滑,更严重的是球队的凝聚力逐渐瓦解。毋庸讳言,乔尔杰维奇带来了先进的欧洲篮球理念,但他一直未能真正融入中国文化,也未能与球员建立信任关系,导致球队在场上缺乏默契与斗志,中国男篮的表现不仅技战术层面出现问题,更严重的是球员之间缺乏信任,场上配合生疏,亚预赛首战日本,中国男篮也以73比76告负。

当然,亚预赛再战日本,对方几乎雪藏了全部主力,中国男篮的大胜在意料之中,但在大胜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一支焕然一新的队伍,他们不再依赖某一位球星,而是通过团队的力量,打出了一场令人振奋的比赛,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场比分上的胜利,更是一场精神上的胜利。

与乔尔杰维奇相比,郭士强在球员履历、执教经验包括执教过高水平球队的经历,可谓远远不如,连乔帅的尾灯都看不到,但他也有乔尔杰维奇不具备的方面,那就是与球员沟通的能力和愿望,他知道中国球员的特点和文化背景,能够用他们熟悉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战术意图,并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郭士强对赵睿的挽留。2023年世界杯后,赵睿因表现不佳和球队失利感到极度失落,包括球迷在网络上对男篮队员的抨击,萌生了退出国家队的想法,郭士强没有简单地批评或放弃他,而是多次与赵睿进行深入交流,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告诉赵睿,“放弃很容易,但坚持却很难。”他鼓励赵睿继续努力,争取再冲一次奥运会,即使最终未能成功,至少他们曾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这种真诚的沟通和鼓励,是乔尔杰维奇所缺乏的,此前乔帅执教时,除训练与比赛时间里,他与队员的沟通不多,一个原因是中国男篮的队员普遍英语不佳,但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李凯尔,乔尔杰维奇也甚少交流。如果他是在欧洲执教的话,这一点无可厚非,这也确实是职业教练应有的工作方式,大家把工作和生涯分得很开,但作中国男篮的教练,要求的从来不止训练和比赛时间。

相较之下,郭士强不仅关注球员的技术表现,更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职业发展,他可以让球员感受到被尊重和被信任,重新点燃他们对篮球的热情和对国家队的归属感。

当然,我们还是那句话,在深圳出战的这支日本队,连二队都算不上,中国男篮胜不足喜,郭士强也在赛后直言不讳,谈到了男篮后面的补强方向——归化球员,“归化球员对于中国男篮非常重要,因为归化球员的能力本身很强,我们需要归化球员。现在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无论是亚洲、欧洲还是南美,都有归化球员,这是篮球发展的一个趋势。”郭士强说。

在郭士强看来,“归化球员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弥补球队短板的球员,尤其是在打硬仗、打强队、打关键比赛时,能够站出来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球员。这样的球员越多越好,因为中国男篮未来面临的对手都是强队,每场比赛都是关键比赛,没有一场是轻松的。”

的确,归化球员已经成为国际篮球发展的趋势,通过归化球员短期内提升成绩,不仅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和赞助,还能为青训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否则,长期的低迷成绩只会让中国男篮陷入低层次循环,难以吸引资本投入到青训中,更何况,世界各队几乎都在使用归化球员,如果我们不跟上这一趋势,未来的竞争将更加艰难。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男篮主帅郭士强缺乏国际视野,没有执教海外高水平球队的经历,这个问题在世界杯、奥运会等大赛上可能会暴露,但仅就目前而言,郭士强做得还是很好的,他用自己的方式重建了球队的凝聚力,让球员重新找回了对篮球的热情和对国家队的归属感。

篮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是一场关于团队、信任与凝聚力的艺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男篮的未来充满希望与光明,对日本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新一届中国男篮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