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化谦:“活”了的CBA,故事才精彩

邵化谦08-30 08:56 体坛+原创

本报篮球评论员 邵化谦

    NBA休赛期也就图一乐,真篮球还得看CBA。

    过去几天,CBA的转会市场完全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周琦去哪儿尘埃落定,他将会在新赛季加盟北京首钢。辽宁、南京同曦、广州龙狮三支球队之间的大交易更令人意想不到,辽宁送走了球队功勋人物郭艾伦,从同曦那里换回王岚嵚(租借三年),祝铭震则是离开了广州,新赛季他将披上同曦的征衣。晚些时候,又一笔交易被披露,陈盈骏与广州分道扬镳,新赛季北上进京,加盟首钢。

    过去几年,CBA休赛期始终不平静,但从来没有哪个夏天像今年这般疯狂,因为此前沈梓捷、王少杰、郭凯以及多位外援,都已经改换门庭。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今年CBA的夏天会这么疯狂?

    其一就是今年CBA的特殊性,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现在CBA有多家民营俱乐部的财务状况都不乐观,像深圳新世纪、广州龙狮这两家俱乐部,今年夏天都送出了不少关键球员,尤其广州,有评论甚至用“拆家”形容他们今年夏天的操作。包括广东宏远,如果财力能够像过去一样丰厚,他们挽留周琦时也能有更多筹码。

    大量民营俱乐部运营状况不佳,是今年夏天转会、交易频发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活下来”成为了不少球队最现实的目标,“断臂求生”也是无奈之举,大家能理解。

    当然,这个原因有一定的偶然性,大交易频发的必然原因,其实主要在另外两点。其一,CBA外援政策的改变,下赛季4节7人次(上赛季倒数四名球队外援4节8人次)的外援政策,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本土球员的价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缩水,各支球队中不再有那么多非卖品,交易市场自然升温不少。

    其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过去这几年CBA在工资帽、球员《标准合同》方面的改革,逐渐看到成效。《标准合同》问世前,CBA还处于相对混沌的阶段,球员被合同锁死的情况比比皆是,转会市场就像一潭死水。现在,CBA球员《标准合同》在方方面面都有着更细致的规定,尽管现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但过去这几年的一系列改革,还是为休赛期更大范围的人员流动创造了条件,休赛期因此变得越来越热闹,这也是管理者当初推动这一改革时希望看到的。

    举个例子,此前在周琦尝试从新疆队转会离开时,大家都听说过“顶薪强留”这个词,就是说,当一名球员的D类顶薪合同(年薪不一定是国内球员最高基本工资限额的600万)到期后,如果原俱乐部继续为他开出D类顶薪合同,那这名球员只能选择续约,永远也无法离开。但现在,CBA所谓的“顶薪强留”也有了松动的迹象。

    在《2024-25赛季CBA联赛球员选秀、工资帽、聘用及交易管理规定》中,就多出了这么一条:无论此前签署 D 类合同的次数,累计签署合同总年限为5 年以上的(包含目前在执行的合同未到期),则该国内球员在此份 D 类合同执行完毕后,所属俱乐部对该国内球员无 D 类独家签约权,但可行使该国内球员 D 类合同报价匹配权。

    这对于一些财力没有那么丰厚,不愿意为顶薪球员开出600万合同的小俱乐部来说,会带来一定压力,也让未来顶薪球员的流动,拥有了更大可能性。

    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份不确定性不仅仅体现在场上,同样也体现在场下。如果联赛缺少人员流动,没有人愿意欣赏一成不变的风景。每一个赛季的NBA,都有崭新的故事线,正是那些看似无序却暗含逻辑的人员变动,如同调色盘上的颜料,将联赛的画面描绘得五彩斑斓,让人充满期待与惊喜。

    经历了如此疯狂的休赛期之后,新赛季CBA联赛同样令人期待。

CBA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邵化谦

《体坛周报》篮球部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