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梁熙明
为何“意超”四家,即意甲上三家加上罗马,会在此刻动议意甲削减至18队?
道理很简单,迫在眉睫。
下赛季,欧冠就将全面推开新赛制,首先是一个混合型瑞士制大循环,8场比赛保底,如果不能名列前八直接出线,第9至第24名还要再打两回合附加赛,拼一拼最后的出线名额。跌入这个区域的球队,要比往年欧冠多踢4场更激烈凶险、更不可测的比赛。
以目前意甲实力,除了国际米兰有希望直接以前八身份晋级之外,其他球队大概率会落入9-24这个区间,再不减负,会被意甲自身的垃圾比赛拖垮的。
以目前意甲成绩最好的国际米兰为例,去年他们欧冠挺到决赛,意大利杯夺冠,意味着各条战线都到了最大的满负荷。意甲38场,欧冠13场,意大利杯5场,再加一场超级杯,全年57场,这可被视为目前意甲实力最强、板凳深度最厚,而且是最善于轮换的主帅调整下取得的极限。
然而现实条件绝无可能这么完美,况且欧冠改制扩军,奖池更加丰厚诱人,别国豪强也在虎视眈眈。为了确保欧冠成绩,面对必然出现的大规模伤病潮,必须加大投入,引进更多有战斗力且能立即发挥作用的球星,加厚替补阵容,并且进一步加大轮换力度,才可能在更激烈的欧冠中立足。
这就显得意甲多出来的4场毫无意义。如果欧冠前出战这些在保级边缘打滚的球队,使几分力是很头痛的。通常弱旅一定是粗野凶悍、破裤子缠腿的踢法,强队不堪杀伤之苦,为了尽早按死对手,尽快消灭悬念,必须上来全力以赴,争取尽早取得两球以上领先优势,然后放出替补,以控制型踢法减少消耗,把剩余时间走完。
然而面临即将到来的欧冠,阵容肯定又不得不轮换。以现在欧冠的激烈程度,主力阵容轮换1/3尚嫌不够,必须得轮换至少一半。如何取舍,对欧冠队而言成了大学问。
意甲减负,是唯一现实可行的办法。
但是,减负投票破产。此事最大的笑话是减负方案从各方面角度看,都是在照顾豪强利益,可是豪强们是怎么会认为,你才4票,人家手握16票的中小联盟,会为了豪强利益让步,在毫无补偿的情况下同意减负,增大自家保级风险,割自己的肉满足豪强的?
这就好像阿涅利搞欧超。他是怎么会觉得,在欧足联紧紧抓牢各种资源权力,欧超内部也还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只要欧超大旗一打,天下传檄可定的?
本质上,意甲减负投票之争,就是人类社会宏观阶级利益冲突在足球、在意甲这个微观领域的再一次体现。在充满阶级斗争的历史长河中,门阀对寒士、地主对佃农、资本家对劳工、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乃至足球领域的世界杯名额分配欧美对亚非,早就演绎过无数次了。
这种冲突,不管承平多久,是一定会出现的,而且承平越久,越会出现,一定会出现阶级分野。意大利足球经过历史的筛选,几大豪门因为得到财阀的支持,凭战绩、财力、影响力、球迷数量,浮出水面,用中文网络的创造性词汇,唤作“底蕴”。而大量在破产边缘挣扎的中小球队,毫无“技战术”可言,每天考虑的就是苟活,保级,一看不行换教练。
不管欧冠、欧超如何诱人,奖金远超本土联赛,它也只是球队的“毛”。联赛,永远是一支球队的根据地,是球队任何情形下的保底基本盘,是它的“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只有在联赛形成“共同富裕”,豪门才会获得中小联盟的支持。这个道理,意大利就是想破脑袋也难以接受,所以意大利足球才会经年累月地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内斗、分裂中,根本无力重振。
这方面,英德足球之所以占优,某种程度上就是“体制问题”。英超草创之时,虽然只有六家,但它通过做大基本盘,实现了共同富裕。而拜仁则会从德甲大局角度,主动帮扶那些贫弱俱乐部,真正尽到了一个带头大哥的责任。
要实现减负,首先豪门必须让利,摆出足够的诚意,为中小联盟的利益着想,才可能达到目的。比如,从欧冠奖金中分出部分精准扶贫,或成立托底基金,对降级队实施托扶政策,或在转播费分配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小联盟的让利力度。
这也就是“先富带后富”,富裕的意甲豪门,带动那些贫弱的中小联盟。
然而,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先富带后富”只是一种幻想。芝加哥学派的带头大哥佛利民一直在吹嘘,你让财阀、资本家撒开了赚,他们赚钱赚齁儿了,自然会“漏”一点出来,让劳动人民跟着沾光。
有分教,这还有个讲,唤作“涓滴效应”。
按照这种理论,意甲穷棒子们就该大力削减意甲名额,两个太少,最好再减两个,恢复16队制,这样豪门负担大为减轻,欧冠赚钱不就方便了吗?而豪门去欧冠赚齁儿了钱,自然会“漏”一点给中小联盟的。
可惜,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你让财阀、资本家“先富带后富”,到头来一定就是缘木求鱼,与虎谋皮,夺泥燕口,削铁针头,鹌鹑嗉挖豌豆,蚊子肚刳脂油,威尼斯犹太人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