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十年前的2013,大多数人会保持乐观。彼时,尽管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范围内,越野跑运动略显青涩,但那种朝气蓬勃和日新月异的势态,让人丝毫不会怀疑这项运动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当年7月,ITRA(国际越野跑协会,International Trail Running Association)宣告成立,这是一个由该产业相关各方共同筹建和认可的组织,也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越野跑运动第一协会;国内方面,越野赛事不过寥寥数场,参赛者不过数千人,但越野跑运动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者,社群关系异常和谐。
越野跑,只管向前跑,剩下的交给时间。
五年前的2018?越野跑运动肯定会变得更好——你甚至可以说那就是越野跑最完美的样子。ITRA与UTMB琴瑟和鸣,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越野跑赛事,UTMB不仅自身开始了国际化进程,其主导的UTWT(世界越野跑巡回赛)把全球风格迥异的优秀赛事推介给全球跑者们,并积极参与当时由IAU(国际超级跑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ltrarunners)和ITRA共同主办的越野跑世锦赛,足显其责任与担当;中国越野跑更是一派欣欣向荣,UTMB国际化的首站选择地便是云南腾冲,高黎贡By UTMB应运而生。也是在2018年UTMB舞台上,贾俄仁加(OCC组50公里冠军)、姚妙(女,CCC组100公里冠军)、祁敏(CCC组100公里亚军)等一众国内精英选手脱颖而出,中国选手在世界越野跑版图有了一席之地。
有什么理由不爱越野跑?
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然而在今天,越野跑运动却迎来了更复杂和微妙的局面。
其实这种局面在2021年8月ITRA第二任主席美国人鲍勃·克劳利(Bob Crowley)发布的《越野跑及ITRA报告》(链接)即已初见端倪,报告准确地预测到越野跑运动的商业化时代已经到来,“…赛事记录将不可避免地不断刷新,大量的比赛机会将会到来,新产品和拓展服务将会大量涌现…”
同时还看到,越野跑的快速扩张将挑战原有的价值观和社群属性。“…通常在这个演变阶段,社群的原始信条和价值观会被淡化并最终消失…我们辛苦挣来的、心爱的社群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价值观是否会占上风,还是会被淡化,或者最糟糕的是消失?”
但随着ITRA首任主席米歇尔·波莱蒂(Michel Poletti)突然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割裂了UTMB和ITRA的关系。越野跑运动刚开始享受商业化红利的同时,其价值观的和社群属性的消散则更让人担心。
同样在《越野跑及ITRA报告》里,鲍勃·克劳利过于急切地展示出在这次分裂中,ITRA作为协会其权益的损失,言语中带着委屈和不甘,甚至些许怨恨。少有提及ITRA创立之初,UTMB给ITRA的输血和赋能。二者之间最终脱钩不可避免,但可以是循序渐进的方式,留足缓冲空间和余地。
我们姑且把2013—2019年称之为ITRA和UTMB的共生阶段,米歇尔·波莱蒂身兼ITRA主席和UTMB创始人,把UTMB在越野跑领域的巨大势能分享给了ITRA,同时UTMB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运动协会所承担的公共和社会责任。然而在2021年,越野跑领域最具影响力、最有能力“推动越野跑运动良性发展”的UTMB选择了美国商业公司Ironman作为合作伙伴,由此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去不返。无须苛责,商业机构一切基于商业逻辑,并没有推动越野跑运动良性发展的义务。
一句话概括:在越野跑运动演进的关键阶段,内部却迎来了一次价值观的分裂。
WMTRC能否成为ITRA翻盘的大棋?
鲍勃·克劳利在ITRA主席职位不到一年即辞职,来自中国香港的吴秀华(Janet Ng)成了继任者。但ITRA却更偏居于幕后,根本原因是协会本身缺乏核心资产。世界山地和越野跑锦标赛能被寄予厚望吗?
由世界田联(World Athletics, WA)协调其旗下三个协会——ITRA、IAU和WMRA(世界山地跑协会,World Mountain Running Association)——组织的世界山地和越野跑锦标赛(The World Mountain and Trail Running Championships, WMTRC)是越野跑运动领域官方规格最高的赛事,未来越野跑运动如果能进入奥运会,也是以此为雏形和蓝本。
2023年这项赛事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斯塔拜(Innsbruck Stubai)举行,也迎来了它的第11届。我们来回顾其历史。
越野跑运动的热潮仍在持续,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参加了越来越多的比赛——然而这项运动仍然是一种非常年轻的运动形式。第一届越野跑世界锦标赛在16年前,即2007年12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亨茨维尔举行。当时还没有ITRA,这就是为什么这场非官方的世界锦标赛是由另一个协会——IAU。这也很符合逻辑: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越野跑几乎是超级马拉松的代名词,即为超过马拉松距离(42.195公里)的比赛。
第一位赢得IAU越野赛世界锦标赛冠军的男女选手分别为来自波兰的雅罗斯瓦夫·詹尼茨基(Jaroslaw Janicki)和来自日本的樱井诺里米( Sakurai Norimi),他们在200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创造了历史,当届比赛共有128名男子和44名女子在80.5公里后冲过终点线。
准确地说,第一届并不是世界锦标赛(World Championships),而是世界越野挑战赛(World Trail Challenge),2009年在法国谢瓦利埃举行的第二届也一样。直到2011年在爱尔兰康尼马拉举行的第三届才改名为世界锦标赛。
在那些日子里,ITRA还不存在。2012年,来自18个国家的150名越野爱好者聚集在意大利库马约尔,宣传和支持这项运动,大家一致认为这项运动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运动员、教练、组织者和装备商就如何一方面最好地保障越野跑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定义和捍卫这项运动的核心价值观展开了辩论。随后,2013年7月,ITRA成立,而从2015年开始,ITRA就与IAU一起参与世界越野跑锦标赛的组织工作。
随着ITRA的参与,这项赛事的参赛运动员和国家队的数量急剧增加。2013年,在ITRA参与之前,有18支参赛队和118名运动员参加了威尔士康维的比赛,仅两年后的2015年,在法国安纳西,这一数字就增加到了35支参赛队和263名运动员。而2019年在葡萄牙米兰达-多-科尔沃举行的越野跑世锦赛最终有53支参赛队和433名运动员参加,是疫情前的一大亮点。今年在因斯布鲁克-斯塔拜举行的WMTRC将有来自70个国家的1600名参与者。
自从ITRA开始参与以来,还有其他变化,世锦赛是每年——而不是每两年——举行一次。但赛道长度单数年(短距离,50公里级别)和双数年(长距离,80公里级别)则不尽相同:2016年,葡萄牙布拉加的赛道全长85公里;而2017年意大利巴迪亚-普拉塔格里亚的赛道约为50公里;2018年在西班牙佩尼亚戈洛萨的赛道为80公里;2019年在葡萄牙米兰多-科尔沃的赛道“仅”为44.2公里。
2022年,在世界田联的统一规划下,世界山地跑协会也加入进来组织在泰国清迈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山地和越野跑锦标赛”,该赛事本应在2021年举行,但因疫情而不得不推迟。新世界锦标赛涵盖了两种距离——短距离和长距离,前者大约相当于马拉松长度,后者长度为80公里级别。2023年的第二届世界山地和越野跑锦标赛,除短距离和长距离组外,还增设了7公里的垂直爬升组和15公里的经典山地跑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大陆选手首次出现在这项赛事中)。
又是一种欲“做大做强”的改制,但一些新的问题不由让人疑惑,至少有二:其一,本来世锦赛已经形成了短距离(马拉松或50公里级别)和长距离(80公里级别)两个成熟且富有特色的距离组别,但今年加入了两个更短的距离组别,与国际田联旗下的Cross Country项目距离非常相似。要知道,后者可一直是现任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主推的单独入奥项目(目前Cross Country只是奥运会现代五项其中的一项而已),如此设置,岂不让越野跑入奥变得更难;二、和其他越野跑个人赛不同,世锦赛原本强调的是国家荣誉,参赛队员均是代表国家或地区出战。但这两届世界山地和越野跑锦标赛均以公布个人成绩在先,然后才强调国家排名,是不是本末倒置?
诸如此类,在这项赛事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定位前,要想挑战UTMB等传统越野赛的地位,仍需时日。
价值观,一点也不抽象
以上,映射到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关于越野跑运动是由中国田协还是中国登协主管终于有了结论,中国登协成了官方认定的主管机构,但要获得民间的绝大多数认可,还需积极改变其工作方式——具体说就是从管理到服务的工作方式,以及时间的沉淀。
我们已经有了亚洲规模最大的越野赛崇礼168,柴古唐斯、宁海100、四姑娘山等优秀赛事商业价值和大众关注度逐渐提升。但在以前,有国际先进赛事和协会的“明灯”在,各赛事认真学习然后再本土化即可。而现在这种逻辑已被颠覆,赛事本身再进一步的国际通道在哪里?到底是投入UTMB世界体系赛的怀抱,还是守着积贫积弱ITRA循序渐进,迷茫在所难免。
因此,当我们要回答“越野跑运动会不会更好”时,如何定义“好”就成为关键。如果它指的是商业上的成功,是的,会更好。如果除此之外还需越野跑运动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社群的和谐、团结健康的发展,吾辈当努力:赛事组织者、越野跑者、品牌装备商、传媒机构还需共同的努力,基于最基本的共识和价值观,在自己获利的同时能否让这项运动获利,有利于(至少不破坏)整个越野跑运动的健康发展。
这就是越野跑运动的商业化新时代,无论这项运动未来会让我们共同成长还是分裂开来,最关键的是保持我们的价值观和维系好越野跑社群。
价值观并不抽象。国内越野跑赛事在复苏,参赛人群也在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和争议却更多。十年过去了,仿佛一切都没变,每一场比赛结束引起热议和争论的依旧是十年前的那些问题。有亚洲最大规模越野跑赛事之称的崇礼168在7月初刚结束,在舆论场引起最大争议的便是环保和补给两大老生常谈的话题,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参与各方缺乏共同的价值观,
在文章最后不妨抛砖引玉:
环保:越野跑运动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环保是越野跑运动的立命之本,没有环保,越野跑运动将不具合法性,再怎么强调它都不过分。越野跑的大船前行进,如果是以破坏环境为前提,那么这个方向肯定是错的。
补给:越野跑赛事的补给是半自助,组织方只有义务提供基于契约精神的基础饮食保障。丰沛不是标配,而只是一种选择。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越野跑同样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