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发布
2月13日,亚冬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会展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人力资源与志愿者服务部副部长李岩峰解答了有关亚冬会志愿者的相关问题。
关于对亚冬会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保障,李岩峰说道:“亚冬会组委会对志愿者交通、餐食、保险、医疗、注册等各方面保障非常关注。组委会前期为全体志愿者统一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并对志愿者进行了慰问,每人发放了慰问食品。还为每名赛事侧志愿者发放了羽绒服、羽绒裤、鞋帽等服装。各高校采取食宿免费、饭卡补助、集中住宿、开展慰问等方式,做好了留校志愿者食宿等生活保障。还精心准备了团拜活动,组织了贴对联、写福字、包饺子、看春晚、联欢晚会等暖心活动,志愿者们在学校期间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各场馆为志愿者提供丰盛的自助餐或保温盒饭。还在主要场馆设置了医疗站(所),能够满足外伤处置、临时救治等需求。各场馆共建设了“志愿者之家”23个,并按需配备了桌椅、饮水机、充电器等基本物资,给志愿者提供舒适的临时休息条件。还设置了心愿墙、风采录等栏目供志愿者留言、拍照。”
李岩峰还介绍了亚冬会冰球志愿者的情况:“哈尔滨冰球馆有志愿者570人,分别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11所院校。赛事进行期间,他们在场馆的体育竞赛、观众服务、媒体运行等20个业务领域的285个岗位上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观众服务领域的志愿者人数最多,有124人,他们负责引导观众有序入场退场、提供咨询、解答疑问,是场馆内与观众接触最频繁的群体,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热情又周到的服务为观众提供了舒适的观赛体验。
竞赛服务领域的志愿者,他们的朝气和风采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担任出入引导的志愿者指示清晰、引导规范,保障人流秩序井然;负责运动员服务的志愿者,秉持高度专注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时刻关注并充足储备运动员用水、茶歇、卫生用品等,确保及时补充,衣物毛巾送洗工作准确高效,他们专业出色的服务以及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得到了运动员的高度认可。
总之,哈尔滨冰球馆的志愿者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专业素养,为男子冰球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他们以高质量的服务得到了运动员、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注册媒体记者等诸多客户群的好评。明天是男子冰球最后一个比赛日,这也标志着亚冬会哈尔滨冰球馆比赛的保障服务工作即将圆满结束,我们将和志愿者一起再接再厉,做好男子冰球比赛的收官服务保障工作。
同时哈尔滨冰球馆志愿者的故事中确实有许多感人又温暖的细节,我想通过几个片段分享这份冰雪中的温暖。我们有一位安保领域的志愿者杨涵元,他的爸爸杨岩也是亚布力赛区的工作人员。今年寒假,他主动留校协助管理志愿者团队,就连春节都是跟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除夕晚上他通过视频与家人“云上团聚”,隔着屏幕分享了年夜饭。这些日子里,他和父母都是通过微信互相打气,当被问到“春节无法回家团聚是否遗憾”时,他说:“能和父亲在不同的赛场守护同一份责任,就是最特别的团圆。”这份“父子接力”的担当,正是亚冬会志愿者精神的生动写照。
有一名观众服务领域的志愿者王立佳,她在换岗休息时随手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动态,原本只是普通的值班记录,却意外收到许多观众留言咨询,这些留言从“是否提供行李寄存服务”到“场馆内温度如何”,再到“亚冬会纪念品在哪里买”,她都像在岗位工作时一样耐心且专业地进行解答。她总是觉得能多帮助一个人,亚冬会的温暖就多传递一份。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志愿者的奉献早已融入每时每刻的真诚。
2月11日,我们在哈尔滨冰球馆“志愿者之家”为2月份过生日的A班志愿者同学们举办了一场生日会,现场大家互相分享着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趣事,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吃了蛋糕,当孩子们许愿时,几乎所有人的第一个愿望都是“亚冬会圆满成功”。今天,我们为B班的志愿者们准备了同样的惊喜,当这些年轻人满怀着共同的心愿和期待吹灭生日蜡烛时,这个2月已经成为我们所有人心中永恒的记忆与羁绊。”
本报记者在发布会上问到,本届亚冬会在结束后是否会给志愿者们发放志愿者证书,志愿者徽章之类,有保留价值或者说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李岩峰表示:“为了让每名赛事侧志愿者珍藏这份亚冬荣誉,我们精心准备了志愿服务证书和限量纪念徽章,准备在赛后向志愿者集中发放。前期我们经多次研究,对志愿者服务证书进行了精心设计。可以先简单透露一下:证书整体上按照两折页设计,封面选取亚冬主色彩为主色调,体现亚冬元素;首页是志愿者服务证书,内页夹层镶嵌亚冬特许经营产品中非常受大学生欢迎的一款AR冰箱贴;最后一页附了一封给志愿者的《感谢信》。相信能给赛事侧志愿者们一个惊喜和永恒的回忆,敬请大家期待。”
文/麦芽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