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动力之源:重树围甲联赛

谢锐07-16 15:15

记者谢锐报道  每年的段位赛以及全国围棋个人赛进行期间,等级分靠前的职业棋手没有比赛可下,最近柯洁九段发微博说他与AI对战上了瘾,这对他个人棋艺的提升当有裨益,但老问题又来了:他们的比赛呢?

传统三大赛(团体赛、个人赛、段位赛)均为体制内赛事,这些赛事最受诟病之处在于:没有奖金,没有对局费,严格来说,这都不能算是职业赛事,充其量只能说是专业体制内的比赛。然而,围棋要走职业化、产业化道路,职业棋士要名副其实,这些赛事越早改革越对他们有利。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体制内赛事,不能轻易去改。围甲联赛脱胎于当年的团体赛,怎么就能改?可见,不是不能改,而是要找准时机以及以何种方式去改。

尤其是在职业棋手们可以通过各种比赛攒积分方式升段后,升段赛更是犹如鸡肋,辛辛苦苦打上十天,却没有对局费和奖金,与依靠比赛获取收入的职业棋手身份完全不符。各种业余大赛尚且还能大面积发放奖金,无论多少,都是对付出的认可与尊重。

围棋不是高度职业化项目,但应朝着职业化繁荣方向前行,否则这个项目市场永远做不大。职业棋手的收入现状,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脸面,而且还决定着后继者的职业选择。当今中国棋手最强大的年龄段集中在1995年出生前后,而这也正是当时中国围甲联赛启动后最为红火阶段,外援市场放开、主将制推出等影响围甲根基的重大举措都在那个时期推出,绝非巧合。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2000年后出生的职业棋手整体呈下滑趋势,目前00后成绩最为出色的丁浩九段两冠在手,然而,他已24岁了。而柯洁24岁时已是八冠王。2004年出生的希望之星王星昊至今连世界大赛四强都不曾进入,20岁时的范廷钰、芈昱廷、辜梓豪却早已黄袍加身。

至于2005年后出生的棋手,就更是难以尽如人意,他们也已在18岁上下。18岁之前,依然寂寂无闻,指望18岁后突然井喷爆发,显然不现实。从高手年龄梯次分布层次来看,棋界的黄金年代可能已然翻篇。

如何重新夯实职业围棋根基?围甲联赛是源头。只有围甲联赛,才能真正解决职业棋手的最大生计难题,有一个稳定的俱乐部可依,有一份稳定的薪酬可靠,这是围棋能成为职业的本源。至于各项头衔战,锦上添花,但并非不可或缺。

围甲联赛贯穿全年,拥有稳定的比赛和收入,还有各个主场的吸附聚拢效应,对当地围棋根基能形成长久稳定的培育、滋养,而头衔战的波动性太大,且时间集中,难以形成持久的职业滋润。

围甲联赛历经多次改革,现在形成16支队常规赛+季后赛模式,联赛仍应以主客场为主,季后赛应等同于全明星赛,而降级区的季后赛因存在顶层设计上的漏洞终非长久之计。一支保级队哪怕在常规赛和季后赛最后一轮前全部输掉,但只要最后一轮拿下即可保级,这让常规赛的价值大打折扣,也不合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16支队双循环30轮,赛程上无法承受。那么,围甲16支队就该考虑收缩,缩回至14支或12支队,全年22轮、26轮循环赛即可承受,配套的围乙联赛亦相应增值,恢复繁荣。

至于围甲参赛棋手容量将会随之减少的问题,不妨将每轮比赛上场人数从4人扩至5人,如此一来,一线职业高手和希望之星将都会网罗其中,增加竞争,增强影响,使联赛不断升值,回归其应有地位。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谢锐

《体坛周报》棋牌首席记者、编辑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