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武一帆
不知道几年后,德拉富恩特还会不会回到教练培训班的讲堂上,给即将上岗的大牌学生们讲解战术。可惜,应该不会了。63岁的德拉富恩特还差3年多就到西班牙法定退休年龄,但他执教生涯才刚进入第一个高点。而这场柏林决战,连带之前6场欧洲杯比赛,都将成为教科书范例,后辈们可以从这里学习如何冲破桎梏、释放天赋,用智慧和勇气开辟新天地。
西班牙赢得了一届几乎完美的大赛:7场全胜,气贯长虹,前无古人,恐鲜有来者。说“几乎”,是因为1/4决赛对德国那场存在判罚争议,这让东道主球迷耿耿于怀,因为面对几大强敌,西班牙并没有碾压对手致胜的实力。可是这样一支被普遍视作实力平均近乎平庸、缺少当家球星的球队,名为种子队,却很难被看好,又怎么可能有实力碾压姆巴佩、贝林厄姆、穆西亚拉和格瓦迪奥尔领军的各路豪强呢?
或许西班牙从一开始就没想碾压谁,没有把争冠当成包袱,更没有在决赛前许愿,用俱乐部荣誉等价换这座欧洲杯。这么孩子气的想法,西班牙这班真正的小孩子是不会认同的。亚马尔、尼科·威廉斯、奥尔莫、苏维门迪,他们为各自俱乐部效力,守护着自己的信仰和价值,不会为了一个愿望出卖另一个理想。这个欧洲杯就好像一个试炼场,又好像一次旅行,让年轻人从漫长烦闷的赛季中解脱出来,踢自己想踢的足球,争取过一个充实的暑假,留下一生难忘的回忆。
尼科·威廉斯和亚马尔自始至终释放着天才的巨大能量。决赛上,两人分属两侧遭遇顽强阻击,以至于上半场结束时,似乎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给他们改变战局。但两人就像促成聚变的两个原子核,离得越近释放出的能量越大。稍微改变位置后,亚马尔助攻威廉斯打进了看起来无比轻松、但让英格兰人感觉无比沉重的进球。这还是在罗德里因伤被迫下场的情境下,那本是属于英格兰人的机会。
英格兰人也有自己的年轻人和小孩哥。但无论福登、贝林厄姆、萨卡还是梅努,都像队内老大哥一样沉着脸在踢球,蛮横地触球,想靠一次成功的摆脱和前插决定胜局,再将比赛变成又如政坛那样的一潭浑水。他们被断球后会显得沮丧和焦躁,但仅凭个人又很难挽回劣势。英格兰媒体觉得自己本届大赛已经非常宽容,没有发出任何响亮的批评声给球队制造场外压力。但这种沉重的责任感,一句空洞的“足球回家”的口号,已经足够让“大英帝星”们没法笑着踢球。
看威廉斯和亚马尔庆祝进球的样子,这仿佛是一场普通联赛,甚至是青年队比赛,而不是决定王冠归属的决战时刻。这种松弛感是学不来的,也是教不会的。只有明智的导师,找到正确的道路,在一个活泼又严肃的团队中才能保护和引导这种天性,让天性在最恰当的时候绽放开来。在这个成功捧出两个“小孩哥”的大舞台上,还有默默牺牲自己又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的队长莫拉塔,有罗德里、法维安、拉波尔特、卡瓦哈尔这些分属不同俱乐部,但此刻都拿出看家本领奉上支持的老大哥们。他们不会倚老卖老,以自己俱乐部的成就索取地位,而是用自己的肩膀将年轻人、将西班牙足球的未来扛到更高的地方。
有这样的团队,说是团结也好,和谐也好,制衡也好,没有人是特殊的,而每个人都是特殊的。西班牙作为一个多民族文化的“散装”国家,不可能奉行集体主义,但在足球上,巴斯克人、加泰罗尼亚人甚至法国归化球员,轮到他们时,大家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所谓“完美的表现”,退一步看就是“完全的表现”,没有人表现得不好,每个人都打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且愿意为了补足伙伴而做出牺牲。你管这个叫什么呢?
没人知道德拉富恩特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就在一年多前的卡塔尔,路易斯·恩里克绞尽脑汁出各种洋相给球员们减压,将媒体的压力和公众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但还是没能达成今天这样的效果。球员们在场上踢得非常别扭而紧张,空有控球却难以形成优势。没人研究德拉富恩特的治军之道,是因为来不及。这位老先生从青年队,从讲堂来到真正的菁英组才一年多时间,没有充分的履历供人研究,却带队一路从欧国联杀到了欧洲杯的领奖台上。对足球研究者来说,这一切来得太迅猛了。甚至有些玄学的味道。
当球迷开着索斯盖特“命硬”的玩笑,称赞他每换一人拯救一场比赛的“妙手”时。整整两届欧洲杯被骂“百无一用”却总是第一个被换上场的奥亚萨瓦尔在最最最关键的时刻打进致胜球,打了除了教练和队友之外所有人的脸。这是无条件信任的回报,还是命里注定能成大事的人?少年的梦想,中年的救赎,被嫌弃者的反击,老将的巅峰,还有一个63岁老头的秘密。这样的西班牙,这样的欧洲杯冠军,拯救了属于足球的夏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