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采访手记(2)——德国哲学在马洛卡岛

王勤伯06-17 05:52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特派记者王勤伯发自德国

小基耶萨是意大利足球的一块宝贝,他在国家队总是比赛在俱乐部踢得更好,这样的球员现在太罕见了。

但在佛罗伦萨城,他的家乡,人们很难认可他。超市收银员送给我2岁儿子一大摞球星卡,我指着封面中央的小基耶萨说,“Ale,你看,这个叫Federico Chiesa,他也是佛罗伦萨人。”

没想到这句话惹恼了收银员阿姨,她格外严肃地对儿子说,“不,不,不!你是佛罗伦萨人,他不是。如果你长大选择了那个啥队,你就不能算是佛罗伦萨人了。”

2157853081-612x612.jpg

我感觉她在做预先警告,佛罗伦萨出生的很多小孩都是在这样的告诫中这样长大的,他们被预设未来可能成为球员……如果最后去了“那个啥队”,故乡资格就会被取缔。

这是意大利或者南欧国家常见的一种谈话气氛,陌生人之间也可以迅速切入某个激烈的话题,在拌嘴里获得某种亲切感。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拉丁美洲,我在巴西打完黄热病疫苗,护士从装疫苗的冰箱里取出一根棒棒糖递给我,“别哭!”

在语言里也有体现。如果一个西语美洲人称赞你非常“informal”,不是说你不够正式,而是足够贴心和真诚。

时光流逝,年龄渐长,我越发珍视这个词,因为工业社会组织形态里所有冷冰冰和官僚的感受,都来自人们走不出对“正式”的痴迷。

我不是想要在这里论证德国人是一个冷冰冰的民族。相反,德国人对陌生人的求助几乎总是有求必应,而且总是以格外认真的方式告诉你答案。他们也比南欧人更注重礼貌,我来德国3天,很快就到了周末。在周五和周六,最密集听到的词就是“周末愉快”,收银员和商贩总是以最礼貌彬彬的态度祝我“周末愉快”,甜美的声音就像我们在中文里重复“欢迎光临”“下次再来”。

1718574440092.jpg

德国拥有让南欧国家羡慕不已的高收入、福利、基础设施,但有一点是让我感到极度缺乏的,那就是拉丁国家的“人格存在”。一个2岁小孩,当他在超市款台被告诫做人别太基耶萨,他的身份就不再是一个顾客,而是一个孩子,在听不太懂的大人玩笑中找到了孩子的身份,他至少知道,有人很在意他作为小孩的存在。

在德国,就像我在手记(1)里讲述的土耳其烤肉店经历,普通人要走出自己被正式赋予的社会角色是困难的。一天之中的大多数时间里,你是雇员,是乘客,是顾客,是游客,是房客,是患者,你是运转良好的社会一份子,但与此同时,你的一切都是社会身份,你实际处于一种人格被剥夺的状态。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不是太理解德国人为什么那么迷恋南欧的海岛,从西班牙到意大利,从克罗地亚到希腊,哪里有海岛,哪里就有德国人的度假村和养老村。最著名的莫过于西班牙马洛卡岛,这里甚至出版德文日报《Mallorca Zeitung》,很多指示牌都有德语。

后来我明白,地中海海岛最能缓和德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人格缺失”状态。1954年联邦德国爆冷赢得世界杯以后,德国报纸曾写“Wir sind wieder wer”——我们重新有名有姓。对于普通的德国人来说,当他们一年一度跳进南欧的阳光和海水里,无所顾忌地大喊大叫,那也是一个荣耀时刻,Endlich werde ich wieder wer,我终于找到自己……假期结束,对自己告别,回家做德国人。

在和友好的德国人对话时,我努力地表现出自己真诚和正式的一面,也学着他们频繁地重复“ja(是的)”、 “genau(对的)”,但我内心里一直存在另一份见不得人的真诚,我总是想对他们热情地用西班牙语问好:“Hola! Mallorca(你好啊,马洛卡)。”

1718573957750.jpg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王勤伯

体坛传媒驻意大利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