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应更多“挑战”主裁?不如把质疑权让给交战双方

雷汉默11-15 21:13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原创

本周,英超裁判公司公布了阿森纳客场0比1纽卡斯尔一战中,争议判罚的裁判现场通话录音,对裁判组的判罚过程进行了解释。理论上,这一举措对平息争议,改善VAR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益,但现实中收到的积极回应恐怕相当有限。其一,裁判公司并不认为判罚存在程序上的错误,即便它有可能在某些判断上不够准确;其二,就算错了也没法改结果,就像上一次公布现场录音,表明裁判组都是糊涂虫也无法找回利物浦被莫名吹掉的明显好球。

不过在韦伯进行公开解释的过程中,这位现任裁判公司主管还是提到了一点改进意见:要求视频助理裁判更多地“挑战”当值主裁的决定,对于不认同的结果,要尽量要求主裁到场边观看视频回放。具体案例如狼队2比2对纽卡一战,前者被误判了一个点球,VAR曾经介入,却又没推翻主裁错误的决定也没让后者观看回放,导致狼队被对手再度攻破城门。

那么,此举真能减少误判错判么?持相信态度的球迷似乎并不太多,倒是有人提出了另一种挑战方式:把机会让给对阵双方。在竞技体育领域,利用视频回放修正判决的做法并非足球所独有,网球、美式橄榄球、板球、篮球等等都有类似VAR的技术,甚至还应用的更早。而这些项目普遍采用的模式,就是让参赛者向裁判发起挑战,在认为受到错误判罚时,要求裁判观看回放重新审示。把争议问题放在比赛中,而不是等到比赛后再“讨论”。

1.jpg

如此做法优点很明显,那就是觉得自己吃亏的一方肯定能发现“不合理之处”,尤其是在当今转播技术已经很先进的前提下。它不像目前VAR的操作方式,判罚有没有问题全凭监控室的视频裁判来判断,如果后者突然走了下神(毕竟就两三个人要全神贯注近100分钟),或者说沟通时话没说清楚(就像利物浦被吹掉的好球没被纠正),那VAR就成了摆设,不能发挥球迷期待看到的效果。另外让裁判挑战裁判,这在力度上也肯定不如参赛者来得积极,毕竟同行加同事,“拆台”不能搞得太频繁。

为了避免参赛双方“无理取闹”,挑战次数也得做个限制。在其他运动项目中,规定通常是2-3次,有些还与暂停次数关联,挑战失败将消耗暂停机会。而如此限定之后,应该可以把一些不那么意义重大的“争议”从赛后发布会的碎碎念中剔除出去——既然事发当时都不反对,那事后还有什么理由再提?

弱化小争议,突出大问题,这在理论上可能也有助于减轻裁判的压力,不用每次判罚都要面对无形的挑战。当然为了提高效率,已经在卡塔尔世界杯得到验证的“半自动越位判定系统”,也应该尽早在英超投入使用,既减少误判出现的概率,也能节约人工画线浪费的时间。

依照竞技网的倡议,每场比赛给双方主帅各3次挑战机会,将是解决VAR问题的灵药,但现实真的会有这么美好么?不少球迷可能并不太接受这种更多存在于“美式体育”的思维,认为足球是更连贯没有频繁停顿的运动,所以不太适合照搬别家的规矩。也有人表示,VAR无法规避的问题在于很多场景依然需要裁判作出主观判断,如果他有偏见或者是业务水平不精,那挑战了也是白挑战。

其实各方面的意见都有自己的道理,但能不能体现效果,首先还得看规则制定者们的态度。就目前而言,这种允许主帅现场质疑裁判的提议,恐怕很难得到官方的考虑,毕竟“裁判权威不得动摇”一直被视为是铁律。为捍卫这一点,英超今年还特别加码增添了不少保护措施,例如“两人以上围攻裁判必被出示至少一张黄牌”,又或者“要求裁判向对方出牌必被黄牌警告”,总之就是不能当面对裁判的决定发表强烈意见。相对上述“学习其他运动先进经验”的提议,这新政走的方向可以说是恰恰相反。

VAR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雷汉默

体坛周报国际足球撰稿人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