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勤伯
1
效力西汉姆联队的巴西国脚帕奎塔涉赌案件,可以是一桩小事,也可以是职业足球黑暗地带的冰山一角。
此事发生在今年3月,近期突然曝光,导致帕奎塔近亿元身价转会曼城被意外叫停,引发巨大关注。还有一个涉案球员是效力于西甲皇家贝蒂斯的巴西国奥前锋路易斯·恩里克。
案情本身很简单。3月12日的各国联赛比赛日前,帕奎塔和路易斯·恩里克老家所在地区突然有多人在一家跨国博彩公司注册账户。他们购买了很特殊的选项:帕奎塔和路易斯·恩里克在西汉姆联和皇家贝蒂斯各自的比赛中都领到黄牌。
由于两人都是进攻球员,领到黄牌的概率通常较低,所以这样的2串1回报非常高,估算至少在35倍以上。开户者全都下满单日允许的最高投注额。据估算,投注者单注获得的回报至少可以买到一辆豪华汽车。
帕奎塔和路易斯·恩里克确确实实就在比赛中领到了黄牌,一个战术犯规,一个抗议裁判。大型博彩公司之间存在联网的预警系统,与多国司法机构合作,遇到异常投注会自动申报并提请调查。巴西的网络博彩注册必须实名,调查很快有了结果。事实确凿,开户者来自两个球员的亲友团。
从作案手法看,两人操作既有老练又有粗陋之处。老练在于,他们选择了黄牌这种花样玩法,即使被查到,由于不算直接操纵体育比赛结果,被重罚的可能性很小。选择两个不同联赛的特殊玩法串在一起,回报率奇高,如果发生意外,例如球员在拿到黄牌之前就意外受伤下场了,投资损失也不会太高。
粗陋之处在于,职业球员里的老手作案往往不会让距离很近的亲友去操作,而是有专门的“托儿”代劳。他们会在回报里抽成,但是在和球员的关系方面,不太容易让调查者找到线索。而且,“职业赌托”不会搞这种开户就大赚的操作,他们会像菜鸟玩家一样输输赢赢进进出出,在众多的交易中隐藏好重磅“绝杀”。
2
中国网络上一度流行过音乐人高晓松的“怪论”,他认为全世界足球都被一张由博彩公司操纵的暗网控制,博彩公司故意安排热门球队被爆冷,让韭菜们一轮一轮地被收割。
高晓松可能不知道,他这样的“怪论”不仅在常识上全面错误,而且还为真正的职业足球赌博行为提供了具有极好掩盖作用的误导。在大多数的赛事里,最终夺冠的总是踢得最好的球队,热门球队被爆冷在足球比赛中绝对存在,但绝对无法成为主流。既然高晓松的理论无法成立,那么大家也可以反推认为,足球比赛涉赌不多。
帕奎塔和路易斯·恩里克案件揭示的却是,今天职业足球的涉赌操作,往往是外界难以揣测的内容,和球迷所在意的比赛最终结果往往没有关系。
帕奎塔和路易斯·恩里克可能是两人串通一起进行了设计,和特里皮尔给亲友“透露”转会马竞的消息(亲友去投注被查出)受罚相似,属于不会让教练或者队友知道的个人行为。
还有一类则是球队的集体行为,时常由老板、体育经理、主教练或者核心球员来安排。例如豪门打弱旅,豪门先丢球、半场落后,最后10分钟和补时才连进两球反超,这是一种在多个投注选项上存在丰厚回报的“套餐”。对于球迷来说,看到本队在一场艰难困苦的比赛中绝杀拿下3分,当然会很满意,甚至回忆起来还津津有味,把进球者视作英雄,但真实的情况是,球迷们完全被这些剧本和演员蒙在鼓里。
或者两支球队必须在比赛中分出胜负,但也都希望以非法手段挣到黑钱,于是在开场10分钟你来我往各进1球,前10分钟1比1,剩余80分钟真刀真枪决出胜负。或者约好半场默契平局1比1、2比2,剩下半场真打。这里也存在大量的高回报玩法选项。一些被密集赛程所累的球队往往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毕竟,踢45分钟练习赛+拼45分钟,对比全程拼90分钟,消耗完全不一样。
这些只是简单例子,方便平时不了解国外博彩业的读者明白职业足球世界里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果大家平时阅读面很广,能够接触和整理各国已查出的足球赌博案件细节,会发现更多匪夷所思的操作。有一点很确定:职业球员涉赌会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剧本顺应比赛气氛,像气氛火爆的比赛里吃红黄牌,可谓设计和操作恰到好处,二是必须有极高回报,而不是高晓松想象的那种针对比赛最后胜平负结果、回报很低的2选1游戏(例如主队赢/客队不败)。
3
前巴萨球星皮克退役前说过一句话,“球员都是演员”,退役后他干脆选择直接去组织一个以演出为基本要素的“国王联赛”。
如果球迷知道一场比赛的结果是事先安排好的,往往会非常失望,甚至由爱生恨。但如上文所说,今天的职业足球发展出了很多不涉及最终比赛结果的赌博挣钱方式。如果不是博彩公司被坑、警方介入调查,可能不会有任何人怀疑到帕奎塔和路易斯·恩里克的黄牌本身和黄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从近年趋势看,随着大数据等手段的运用,博彩公司的监控网络查找嫌疑账户的能力在提高,类似的案件也可能被曝光出更多。前阿森纳队长、瑞士中场扎卡也被曝出涉嫌故意在比赛某个特定时段领到黄牌(嫌疑后被排除),这是比帕奎塔的操作更高超的玩法,同样也是回报丰厚。
那么,球迷会如何看待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比赛方式?前45分钟默契球,后45分钟真打的比赛,可以不被视作一场假球吗?豪门刻意安排在90分钟补时2比1绝杀逆转先进球的弱旅,这样的剧本安排在被揭露以后是否让球迷感觉上当受骗?一个球员在为本队搏杀的同时心心念念记着要领到一张黄牌,他在电视机前的亲友团可以欢庆每人收获一辆汽车,球迷是否可以接受?
很多年以前,我曾读到一位反禁药专家在法国媒体上的采访,他对反禁药感到悲观,不完全是因为需要庞大的科技力量,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大众其实无所谓运动员是否使用药物。“大众需要的是消费情绪,就像法国语文教材里选用的很多名家作品,是作者在吸毒后或梅毒发病时创作的,但谁会在意作者是个瘾君子或者梅毒病人?谁会告诉孩子们作品真实的创作背景?”
从个人的角度说,我很厌恶球员的任何一种涉赌行为,我不相信一个牢记着自己必须领到黄牌的球员在场上可以非常专心地踢好比赛。然而我也知道,可能很难存在一种机制能够全面防范球员和球队的此类行为,普通球迷更不可能带着侦探的心态去看球,放弃享受比赛,而是专心寻找不合理行为的蛛丝马迹。这可能就是职业足球的真实生态,任何一个没有被查出涉赌的球员,在球迷面前都是清白的。
本文原载于第873期《足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