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则消息后,身为LPL与NBA双迷的我顿时有些凌乱。回首往昔,一年前的全球电竞峰会上,NBA中国副总裁才刚刚莅临现场与电竞从业者分享NBA的商业化体系搭建经验。对于电竞而言,那是一次相当宝贵的分享。毕竟纵观市面上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电竞赛事,在模式引进之初主要的借鉴对象都是如NBA这般已取得成功的商业体育赛事。
可结果才刚过去一年,现如今此情此景很难不让人感慨一句,这到底是谁在借鉴谁啊。
这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话。英雄联盟的季中赛英文全称是Mid-season Invitational,而NBA的则是IN-season tournament。可以说,两项赛事除了中文简称相同以外,其余并无关联。
之所以引入季中锦标赛,NBA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给球员和球队增加了一次争夺冠军的机会,同时也让球迷们在赛季初期就有了可以享受到一次精彩赛事的机会」。
这一点目前与赛事时间安排初步吻合,NBA 2023-2024赛季常规赛将于10月24日开启,而季中锦标赛的起止时间则是11月4日与12月10日。
如此安排之下可以明显看出,NBA在圣诞大战与全明星的基础上,创造了第三个常规赛活动节点。新节点的到来为漫长的82场常规赛增添了更多看点,如果说圣诞夜与全明星对应的是每年常规赛的中期与后期,那么季中锦标赛的到来则是为常规赛的初期打上了一针肾上腺素。
对于常规赛初期的赛事观赏性而言,季中赛的到来是一次巨大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判罚尺度的趋紧与篮球运动理念的革新,比赛过程中双方身体对抗强度开始逐步降低。
在整个常规赛期间,赛季初期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随便从上赛季初期拎两三场比赛出来粗略一看,假如遮住赛场中心的LOGO,那么不知情的人多半会以为他们在打全明星赛。
赛制安排上,季中赛的各项细节基本没有太多非议之处。东西两部各自根据上赛季常规赛成绩排名分档抽签,这一做法倒与KPL的常规赛分组有些类似。
季中赛期间除冠军决赛以外其余比赛全部计入常规赛成绩。淘汰赛阶段采取一局定胜负,这一点与附加赛一样,干脆利落又充满变数。
季中赛结束后,球队会根据各自排名分得对应的赛事奖金,联盟则根据球员表现评选出季中赛MVP与季中赛最佳阵容。
从赛事策划的角度来看,季中赛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然消息一出,从受众层面传出的支持声音却是寥寥。国内这边多数反馈的是新赛制的出现增加了他们的理解成本,而国外观众给出的评价则更加千奇百怪。一位网友对此事的评价是「随便你整,我依旧只关注全明星赛后的篮球赛」(全明星赛的前后是NBA赛中交易截止日),颇有一种“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从容与淡定。还有一位网友提出的想法则更为具体。他认为季中赛应与现有赛事体系进行更为紧密的联系,「如果奖励不止是钱的话我认为会更好,为什么我们不给冠军球队一个季后赛名额呢?」
类似的想法国内这边也有出现,对于季中赛,有些人认为是“雷声大雨点小”,季中赛MVP与最佳阵容更是让荣誉进一步“贬值”,「算上这个,未来球员一个赛季最多能拿4个冠军奖杯(常规赛分区、季后赛分区以及总冠军)和5个MVP(常规赛、全明星、季后赛分区、总决赛)」。
「秀」味十足
单从目前的反馈来看,球迷似乎并不为此举买单。
近年来,NBA为了收视率策划了不少看点,但收效却多数一般。今年总决赛掘金对阵热火,失去人气巨星的加持后,整轮系列赛平均观赛人数只有约1160万,创自2007年马刺横扫骑士后的最低记录(除受疫情影响的2020与2021赛季)。
字母哥、约基奇与东契奇是肖华时代崛起的三位巨星。可即便约老师在总决赛砍下豪华如30+14+7的数据并带队拿到掘金自建队47年以来的首个总冠军,球迷们也顶多就是在G5临近尾声时打开电视或登陆流媒体平台,象征性地见证一下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收视率低,是这些新星不讨喜吗?倒也不见得。与其说是人的问题,倒不如说是现如今NBA整体比赛没以前那么好看。
自从推行no hand-check与圆柱体原则后,诸如空间与效率这样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这样的规则下造就出的,多是保罗、哈登、特雷杨们的“大回环”和离三分线越来越远的投篮。假如把科比和安东尼的对决放到如今的赛场上,那恐怕比赛第一节还没打完两边就已被裁判驱逐出场。
除此之外,NBA场上“秀”味的愈发浓厚也是不讨球迷欢心的一大原因。在这一点上,我与我司周报部门的王勤伯老师观点相近。在讲述美国人投资欧洲足球时,王老师讲道「他们带来了美式职业体育的管理系统,足球俱乐部成了一家彻底的娱乐公司,竞技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成绩也不是那么至关重要,总是在制造剧本和剧情才最重要。最好的是一群投资者一起制造剧本和剧情,让联赛过程显得跌宕起伏各种不可思议,切实地把职业体育搞成一种表演。」
这样的剧情,同样也在NBA上演着,且一抓一大把。常规赛期间,踩在波士顿花园广场地板上的主裁埃里克·刘易斯对塔图姆近在咫尺的打手犯规视若无睹,一波静默为凯尔特人送上一场胜利。
季后赛上,湖人在对阵勇士的系列赛中展现出了全世界独一档的体能管理水平。G2与G5的比赛走向几乎如出一辙,其管理水平之精湛,连在比赛直播中的评论员苏群都忍不住站出来“为之赞叹”。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东决G6末尾,巴特勒疑似二运后得到三分犯规。要不是怀特奇迹般的补篮绝杀,今年东决的比分就将直接定格为4:2。还有今年初那堪称「史上最难看」的全明星正赛,场上球员之间的那股和气之浓郁,几乎都快顶穿场馆天花板。曾经全明星上科比硬钢乔丹的那股热血,现如今早已不知踪影。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面对传统体育赛事上所犯的错误,身为后辈的电子竞技同样需要敲响警钟。
过去十年里,电竞选手利用赛事规则漏洞牟利的案例发生过不止一次。这些案例发生之时不仅在观众层面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信任危机,同时也对赛事品牌形成不小的伤害。在竞技领域,这样的损伤无论之于哪个层面都是不可逆的。毕竟人都是有记忆的,伤口愈合后会结痂,久而久之痂虽会脱落,但伤痕却始终都会在那儿。不是忘了,只是不提罢了。
电竞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是经济周期波动下的估值遇冷,是昔日个别头部赛事大举扩张后的入不敷出,是临近亚运,即将在国际赛场上从节目蜕变为竞技的关键时刻。我们没有太多的试错空间,我们既要对外扛住压力,也要对内捋清道路。
这时候,无论谁为了短期利益选择走老路、走错路,都是不可取的。
自打Uzi复出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观众期待的究竟是什么。没曾想还没过多久,他就用实际行动给了我答案:赛场之上,与负累更重却说一往无前便一往无前的老将Uzi相对应的,是三步三回头的后生Jiejie。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对Uzi的怀念就如20年前的科比那般,即便冒着「搞砸乔丹最后一届全明星」的骂名也要在球场上全力以赴。我们渴求的,是敢于打破常规、创造奇迹的那股锐气。我们希望听到的,是当全世界所有人都认为你不行时,你的内心告诉你,「你可以的」。我们想要的这些,不是靠秀就能得到的。如果想要,那就只能去拼。
几个月前,拳头游戏电竞业务总裁John Needham曾发表一篇名为《拳头游戏打造体育的未来:商业化》的文章。文章末尾他讲道,「我们真心相信拳头游戏正在打造体育的未来」。
如果电竞的未来不只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传统体育的身后,而是成为整个体育的未来。那么我想,我们是不是该先从不犯体育的那些错误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