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马德兴报道
中超联赛赛程刚过半,但争议愈演愈烈。刚刚结束的第16轮联赛中,从焦点之战的上海海港对阵武汉三镇,到保级大战中的南通支云队对阵大连人,裁判问题再一次登上热搜,令比赛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而在整个过程中,VAR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更通俗点说就是执法的裁判们害怕承认责任,过多地甚至是完全依赖于VAR,这是导致如今争议日趋增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当初国际足联推出VAR技术本身一直就存在争议,而且至今依然在不断完善之中。中超是全球范围内启用VAR技术相对较早的联赛之一,但是中国足协从一开始就犯下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至今则是令中国职业联赛、乃至整个中国足球深受其害。何出此言?
在国际足联的相关规定中,至今依然在强调一点:VAR仅仅只是辅助,不可能完全取代主裁判,主裁判在整个执法过程中,可以借助VAR,也可以完全不予理会。这一点上赛季欧冠决赛就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示例,波兰人马齐尼亚克完全根据自己对足球规则的理解以及在场上的判断做出裁决,而没有受到VAR的任何影响。尽管赛后各国媒体以及球迷都对波兰人口诛笔伐,但马齐尼亚克在整个执法中遵循了国际足联的基本规则与逻辑。
中国足球从2017年开始引入VAR技术,2018年开始在联赛中全面推行。当时之所以如此早地引入,也是因为各界对裁判的争议不少,中国足协面对的压力同样不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VAR的出现似乎是一根救命稻草,一些人以为外界一直所说的黑哨、官哨等情况可以解决了。于是在裁判培训大会上,时任某位足协领导就公开向所有到会接受培训的裁判们强调:要“更大地”发挥VAR的作用,而且VAR要更多地“主动”介入!但是,此番讲话和要求是完全背离了国际足联引进VAR技术的初衷,但对照一下这些年来中超联赛中过多的VAR主动介入的情况,似乎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尽管如今裁判事务的管理者已经换了人,但“毒害”却是根深蒂固的,而且短时间内似乎还难以消除。
再更进一步说,如今执法联赛的中国足球裁判们普遍存在着“害怕担责”的心理,不敢承担责任,害怕出错并在事后遭外界的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所以在执法的时候更多地依赖VAR技术,因为一些人会有“反正有VAR,哪怕是完全不用VAR技术介入就可以做出判罚的犯规,也先忍着等着VAR介入”的想法。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自己不用担责,不会遭到受损一方的攻击,即便是漏判甚至是错判,也因为有VAR技术可以事后进行纠正。这就反过来进一步促使现在的中国足球裁判更加依赖VAR,某种程度上,如果现在中超暂停使用VAR技术,恐怕到时候会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错漏判。
如果了解了这样的大背景,再来看一下中超联赛中的各种争议判罚,从至今尚未有说法的山东泰山队费莱尼对阵上海海港的进球被吹,再到这一轮马宁在上海海港队对阵武汉三镇队比赛中的第一张红牌(即任航的两黄变一红),可以说所有这些争议的起因几乎全部都是VAR的主动介入!表面上看上去,VAR的介入似乎很有理,但它却背离了足球比赛的本质,背离了国际足联的初衷,让原本可以流畅进行的比赛变得支离破碎。即便是外界有争议,也可以义正严词地称这是在执行规则!
当场上的主裁判看到或听到视频助理裁判的介入时,主裁判们又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又会陷入更多的口水之中。而外界则又会因为VAR的存在,动辄就要求VAR介入,从而引发更大、更多的争议。甚至有些时候,在有些极个别情况下,VAR还有可能会成为整治某些“不听话”俱乐部的最有效杀伤性武器。不然中国足球圈、一些俱乐部内部也就不会流传着“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裁判”的说法。
这其实又回到了记者在另一篇文章《马德兴:南通被误判,道德只是抓手,核心还是业务!》所提到的“业务与水平问题”。因为VAR的出现与存在,在何时介入、如何介入方面,说到底首先还是业务能力和水平问题。所以在当前全面反腐反赌的大形势下,执法的裁判必须全面重新“回炉”,并且只有彻底摆脱和摒弃VAR依赖症,扎扎实实提升裁判员的个人能力和水平,真正执行国际足联在规则中所强调是“辅助”作用,中国裁判的整体水准才能得到提升,才有助于中超联赛竞技水平的正常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