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梁熙明
热身0比0新西兰,标志着几经折腾的国足,终于开始为下一循环的世界杯周期启航了。但是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国足球,实在让人对这支国足存不下多少信心,周边林立的对手,史上最弱势的主帅,不知什么时候就失联的国脚……这支国足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告知国人,中国足球还没彻底解散。
虽然新西兰只是一个国际足坛没什么水花的球队,但它对中国足球担负着历史性的意义:1982世界杯预选赛,在当时中国队形势大好之下,沙特新西兰一场0比5假球,挡住了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队,使得中国足球的世界杯之旅晚了足足20年,成为中国足球永久的伤痕。
从1982到2023,超过40年,时光的流逝,这道伤痕已经慢慢失去痛觉。对于老一代中国足球人耿耿于怀的这个心结,在新一代球迷中心目中已完全消去,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平心静气地坐下,重新思考推演,为中国足球作一次复盘,也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打开一些思路。
尽管沙特新西兰那场0比5,直接导致中国队已经伸进西班牙的一只脚,又缩了回来。但在40多年后的今天,在风云诡谲的国际足坛给中国足球上了这么多堂课之后,我们应该承认,最大的问题在于,足球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复杂度远远超出当时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足球的理解。国家队要在世界杯上出线,涉及水平、备战、情报、外交种种因素,绝不仅仅是“勤学苦练基本功”,或者单纯“提高技战术水平”就能搞定的。
导致中国队绝缘西班牙世界杯的那场0比5,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预选赛开打前,中科沙新四国的赛程会议,只有中国队缺席。除了不懂赛程的生死意义,说来辛酸——还是因为穷,少个人出国就少批一次经费,而且整个中国体育都是认为“打好自己”就可以了,冲不出去都是因为自己“没本事”。
既然你缺席,当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就肆意安排,于是出现整个国际足球从未出现过的一幕——其中一队提前踢完,其他队还有两轮,于是0比5就成必然。
如果当时有中国代表出席,据理力争,依照惯例必然是最后一轮同时开打,这样科中、沙新两场同时举行。按照实际赛果,当时科中都是3胜1平1负7分,新西兰1胜3平1负5分,沙特已然淘汰,这样的形势,任何球队都知道,科中之间只需一场和平球就双双出线,而新西兰别说5比0,50比0都没用了。
实际上沙新之间很懂“规矩”,只踢到5个,净胜球追平中国队就收了,尤其新西兰自己也不再追杀,反正沙特给的是一个公平机会,你们自己打一场决生死。
平心而论,中国队确实不如新西兰。除了三场直接对抗一平二负的成绩,肉眼可见的场上劣势,当时中国足球对“足球”的理解,太贫乏了。
虽然中国足球很早就有南北派之争,南派偏重技术,北派偏重身体,而亚洲范围内也不是没有高强度对抗的对手——朝鲜队就一度让中国队非常难受,以至于足协内部甚至有过不再与朝鲜队踢友谊赛的动议,因为朝鲜队动作太大,我们受不了,害怕影响友谊关系。
别说足球,整个中国体育一直被灌输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中国足球的时代代表容志行,志行风格的一个核心信条就是“宁失一球,不伤一人”。
新西兰的对抗强度,又远在朝鲜队之上,完全超出中国队的理解。以当时中国队的身体条件、营养水平,对新西兰简单粗犷的高头球直逼禁区,就是吃力万分,无法应付。
而且由于长期封闭,中国足球的认知还停留在50年代苏联援华的基础教材,一线教练员只能依赖个人踢球的感性经验,严重缺乏理论积累。就连当时中国队主帅苏永舜,相当一部分足球知识理论,其实是来自香港足球杂志——广东与香港临近,苏教练带广东队时,队中不少球员在香港有亲戚,来大陆探亲时托对方带几本足球杂志,才知道克鲁伊夫率荷兰队开始踢“全攻全守”,但也只能按照字面去想象欧洲怎么踢。
但是,如果以为以容志行为代表的中国队“技术细腻”,而新西兰是凭借身体优势战胜我们,就大错特错了。新西兰球员基本功非常扎实,做客北京,他们在训练时表演踢箩筐——20米外将球直接踢进摆好的箩筐中,基本都能命中,我方看了以后,回去一测,队内命中率还不如对方。
而且,新西兰已经出现个别职业球员。最后一场新加坡决战,打入我方两球的伍丁、鲁弗就是代表。中锋伍丁是新西兰从英格兰归化的,而当时只有18岁的鲁弗,已经签约英乙诺维奇。鲁弗后来游历欧洲,成为大洋洲足球的杰出代表,1992优胜者杯决赛,他代表不莱梅决赛破门,2比0击败温格执教的摩纳哥夺冠,1999年,他被国际足联评为大洋洲20世纪最佳球员。
所以,即使没有那场0比5,跟新西兰相比,我方在球员个人能力、主帅临场、比赛经验、职业素质多方面,是全面下风的,输得不冤。
但是如果我们穿越时空,假如,中国队战胜新西兰,或者没有那场0比5,或者赛程公平,最后一轮同时进行,我方最终压倒新西兰,提早20年进军世界杯,中国足球会怎样?
无疑,全国会掀起空前的足球热,国家对足球会更加重视,对足球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各地方队也会同步水涨船高。
但是,由于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低下,足球综合国力贫瘠,这种热潮注定是难以持久的。尤其是中国队到世界杯上亮相,会让人见识到中国足球与世界惊人的差距,刚刚兴起的热潮,必然兜头一盆凉水。
对任何初登世界杯大场的弱旅,这都是注定的历练。韩国队首进1954世界杯,0比9惨败匈牙利,0比7惨败土耳其;扎伊尔首进1974世界杯,对南斯拉夫被杀个0比9,是该届最大比分;萨尔瓦多首进1982世界杯,被匈牙利杀个1比10;就是首进1966世界杯一鸣惊人的朝鲜队,2010年重返世界杯,也已物是人非,与初哥无异,虽然不畏巴西,却被葡萄牙杀个0比7。
就是中国队自己,2002世界杯进去以后,三场败仗,一球不进,完全任人宰割。
1982世界杯,新西兰与三大强队巴西、苏联、苏格兰同组,最后结果是2比5、0比3、0比4,场场三球以上大败,但毕竟也回敬了苏格兰两球。如果中国战胜新西兰取而代之,别说面对拥有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这些历史超星的世界第一强巴西,对苏格兰、苏联这些硬朗球队,以中国队对足球的理解,必然是惨案式的大败,巴西队通常乐于表演,还不一定痛下杀手,相反前两场急于捞净胜球的苏格兰、苏联,几乎必然是场场狂灌五六球起步。
要知道,一年后,英甲亚军沃特福德访华,与中国队友谊赛两场,第一场3比1,正当我方认为我们也能对英甲顶级球队进球时,第二场沃特福德世界名将巴恩斯、布莱塞特悉数到场,5比1杀得中国队落花流水,这还是沃特福德一周打三场,在北京上海来回奔波,兼游山玩水下打出的。
6年后的1988汉城奥运会,中国队提早一周进驻,适应场地气候,而首轮交战的联邦德国,克林斯曼等顶级职业球员,赛前24小时抵达,征尘未洗,时差未倒,就上场与中国队较量,也没有什么高妙的“技战术”,就轻轻松松打中国队一个3比0。
进去一次世界杯,与世界顶级足球真刀真枪接触,历练最高大场面,会不会就此化为中国队财富,中国足球是不是就此腾飞?答案是否定的,中国足球其实并没有准备好走向世界,我们的足球依然是低下粗放的。进军世界杯只是完成了一次竞技任务,达成一个冲出亚洲的心愿,中国足球千头万绪,不是冲进一次大赛就飞得起来的。
实际上,1988汉城奥运会,2002韩日世界杯,都证明了这一点。1988中国队第一次冲出亚洲,2002中国队第一次杀入世界杯,对中国足球整体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回来以后别说国家队,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依然原地打转,甚至倒退。
这在中国体育历史上并不鲜见。与容志行同时代的汪嘉伟中国男排,正是他们当年亚锦赛上,先丢两局连扳三局大逆转,3比2击败韩国队进军世界杯,看得国人热血沸腾,“振兴中华”口号正是始于他们。但是进军世界杯后,1981男排世界杯上,他们表现平平,最终名列第五。随后西欧男排职业化,一下子出现七八个中国队再也打不过的对手,加上自身滑坡,越跌越低。时至今日,中国男排长期徘徊于亚锦赛三至六名之间,处于世界三流、亚洲二流水平,与中国男足,大抵同病相怜。
就在国足热身战平新西兰的同时,中国足协又有两名高层被请走喝茶,这一波还不知道要“进去”多少人。2002进军世界杯后,中国足协已经两次因大规模反腐扫黑而清洗。天知道,中国男足第二次进军世界杯,和中国足坛第三次反腐行动,哪个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