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离卡塔尔世界杯开赛还有三天的时刻,中国足协杯爆了一个大冷门。中冠球队泾川文汇,这支出自甘肃东部县城泾川的不知名小球队,击败了曾经四次夺得足协杯冠军、今年中超联赛暂时排名第六的大名鼎鼎的强队北京国安。很快,网民们就被普及了地理知识,泾川一时登上了热搜。
其实,在世界杯即将到来之际,足协杯第二轮(32进16)的比赛,关注度已经大打折扣。就在国安出局前一天,同是中超球队的长春亚泰就在足协杯中被中乙球队济南兴洲击败,但社交媒体波澜不惊。国安被淘汰的当晚,也就是国安球迷以及跟国安联系比较紧密的足球媒体人对此反应较为激烈。可事情在第二天奇迹般地在网络上热了起来,究其根本,是泾川文汇身上“业余队”的标签,使它成为了嘲讽中国足球的绝好抓手。本来世界杯前也就最后能消费中国足球一波,最多也就是“中国各行各业都出现在卡塔尔,除了中国男足”,这顶多算是炒炒冷饭,不够新鲜热辣。而足协杯业余队击败职业队,这种料特别合适炒作,随着各类营销号的加入,讨论国安被淘汰的热度上来了,调侃的力度也增加了不少,比如“在中国各行各业,都不要用业余挑战专业,除了中国足球”、“中国职业足球的底线再一次被刷新”。
在中国目前的舆论环境下,这种事情其实一点都不新鲜,对中国足球来说,也不在乎被多消费一次。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好事,至少在世界杯大背景下中国足球还没有被彻底遗忘。通过这一场比赛,我们不仅科普了地理知识,同时还让许多人也科普了一下足协杯、中冠,业余和职业的种种区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第一波的嘲讽和段子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正儿八经的采访,了解到了泾川文汇究竟是怎样一家俱乐部,足协官网也专门发文介绍了这家俱乐部,美中不足的是这篇文章没有真正解答网络上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既泾川文汇是不是业余队,球员是不是业余球员。
事实证明,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在当下自媒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里,依然非常重要,可以正本清源。对泾川文汇的采访一出,网上调侃的烈度立马就下来了。大家普接受了科普教育:业余俱乐部的球员,不一定就是业余球员;杯赛本身就是冷门的温床,这也不是中国足协杯历史上第一次业余球队淘汰职业强队;不光中国,包括大名鼎鼎的英格兰足总杯,也不时有这样的事发生;中国足协,也非常鼓励低级别球队挑战强队,还曾经设立过“黑马奖”。而离我们很近的一次杯赛爆冷,发生在日本足坛。在2022年度天皇杯比赛中,J2联赛本赛季只排名第18的甲府风林一黑到底拿到冠军,并拿到明年亚冠正赛的资格。当这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一切开始回归正常。
类似足协杯这样的杯赛赛制,特别是单场淘汰的规则,就是主办方希望能增加比赛的不确定性,达到更多曝光度、关注度的目的。从国安角度看,这场失利会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而泾川文汇的成功,却很难成为可复制的样板,因为类似这样的跨越多个级别的爆冷,除了弱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力,比赛坚定信念、全力以赴之外,更需要强队的“配合”:重视不够、准备不足、场上投入度差、应变差等等,诸多条件缺一不可,也正因为需要的条件比较多,所以这样的爆冷是可遇不可求。
幸运的是,我们今年赶上了一次;不幸的是,它离世界杯太近,否则还可以发酵、发展得更充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