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世界杯脚步临近,火药味渐浓。场上,“诸神黄昏”大战一触即发;场下,赞助商们已经摩拳擦掌,蓄力年末的营销大战。
世界杯场边的中国品牌
2002年那次历史性的出线之后,中国男足上下求索,始终无法再次踏上世界杯这片神圣的球场,但过去这20年,中国元素一直没有缺席世界杯,场边也逐渐出现了中国品牌的身影。直到2018年的俄罗斯,中国品牌迎来集体爆发,FIFA新签约了14家赞助商,其中7家来自中国,涵盖世界杯赞助的全部三级体系。
世界杯赛场向来是体育营销的兵家必争之地,巨大的流量可以让一个品牌一朝成名。中国企业借助世界杯进行的营销活动,也多是以知名度为目标,最终带动产品销量迎来飞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品牌在国际上打响知名度,借助世界杯进行体育营销的方式和目标也发生转变。
正如禹唐体育执行董事李江所言,“‘赶大集、凑热闹、赚快钱’的思维,在往届的世界大赛中并不少见。但是,当短暂的喧嚣结束之后,这些品牌往往会发现,除了短期热度外,体育营销并没有留下能为我所用的果实。”长线布局,在美誉度和忠诚度上下功夫,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中国品牌做世界杯营销的重要战略。
足球少年成为香饽饽
中国足球近些年在国际赛场上步履维艰,不仅一线队如此,青年队的表现也只是偶有闪光。中国足球的希望在少年身上,这几乎凝聚了所有中国足球人的共识。鼓励青少年参加足球运动,一方面能扩大足球人口规模,推动中国足球向前迈进,另一方面更是助力中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培养身体强健、具有团队意识、拼搏精神的未来栋梁。
因此,虽然卡塔尔世界杯的最大看点是“老将能否圆梦大力神杯”,但参与世界杯营销的中国品牌,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到了足球少年身上。
举例来说,万达举办了“了不起的足球少年”青少年足球挑战赛,招募2022卡塔尔世界杯小旗手,蒙牛承办了“希望工程·蒙牛世界杯少年足球公益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400名“足球少年”,参与精英集训并派出代表走上世界杯赛场。海信则联手世界杯持权转播商抖音,打造中国首个Z时代足球少年微综艺《Hi足球少年》,节目将于10月28日在抖音首播,持续8期,最终选拔出的4位18-22岁的足球少年奔赴卡塔尔,接受米卢的现场指导。
在众多聚焦足球少年的体育营销活动中,海信的《Hi足球少年》脱颖而出,摆脱“纯体育化”的“专注模式”,迈向更为娱乐化和跨界的“泛体育”。据介绍,经过一个月的全国海选,8名“种子选手”已初步选定,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从北大学霸到大凉山的追梦少年,从科班出身的天赋型选手到在校园挥洒热血的业余选手,节目力争展现中国足球少年的真实面貌。
据抖音体育行业运营总监李振介绍,《Hi足球少年》上线期间,抖音会通过平台特性打造更多运营玩法,吸引更多用户能够参与其中。来到世界杯正赛期间,海信足球少年以第一视角拍摄的vlog,将继续在抖音平台播放。球迷可以在抖音上看到世界杯场外的有趣优质内容,海信品牌也将做到整个世界杯期间热度的全覆盖。
聚焦足球少年,其实是海信在卡塔尔世界杯营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今年9月,海信与国际足联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共同发起了环保公益课堂,并发布了一条名为《消失的球场》的影片,南非当地少年Andile用质朴的声音倾诉道,“更多的时候,恶劣的天气让我们没法踢球”,呼吁外界关注气候变化给南非体育设施带来的破坏。这次活动被国际足联F4S项目负责人西迪贝评价为“通过足球运动改善社会问题、赋权青少年发展的代表案例”。
体育营销需要赤子之心
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少年身上,中国品牌发力体育营销则需要一颗赤子之心。
2008年,海信在澳洲冠名澳网体育馆,随后的8年间,海信进行了一连串的本土化体育营销试验,为日后赞助世界顶级赛事做准备。终于,在2016年,海信成为欧洲杯的全球赞助商,并先后赞助2018世界杯、2020欧洲杯以及即将到来的2022世界杯。
数据显示,赞助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大大加速了海信国际化的征程。从2016年欧洲杯到2018年世界杯,再到2021年欧洲杯,海信的全球知名度从37%上升到59%,海外销售收入从196亿元增长到725亿元,海外收入占比从不到20%上升到41.3%,自主品牌占比更是超过80%。
但体育营销不是一场简单的“数据战”,首先,持续的投入就是一道门槛。当体育营销的广告投入边际效应递减时,品牌能否稳住阵脚,抵挡住“押注式”营销的诱惑?其次,如何持续的投入是一门学问。搭建完善的营销体系并非一劳永逸,不停地整合资源创新玩法,才能打造内涵丰富,永远年轻的品牌形象。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中国品牌才能成为体育营销的“头号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