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黄思隽
一夜回到换帅前。0比1负于匈牙利,德国队遭遇弗利克任内的首败,也令弗利克赛前提出的打进欧国联四强的豪言沦为笑谈。
失利来得意外,又完全在预料之中。本以为在这样一个“死亡之组”,首败将会拜欧洲杯冠亚军意大利和英格兰所赐,结果却是输给“最弱”的匈牙利。其实早在3个月前做客布达佩斯时,德国队就差一点输了,那是《踢球者》杂志笔下“弗利克任内第一次真正令人失望的发挥”。算上去年欧洲杯最后一轮,德国队近15个月3次对阵匈牙利,每一场都是在开局20分钟内就率先丢球,每一场都占尽控球优势(70%、65%、69%)却难以创造出机会,从未取得过领先,而且进球逐场递减。在这个过程中,勒夫将教鞭交给了弗利克,德国队却始终没有找到对付这个“小邻居”的办法,更别说找出一条重返世界之巅的出路了。
0比1负于匈牙利,德国队的信心严重受挫。
“三无”德国队
如果说弗利克执教首年9胜4平保持不败是蜜月期,也是令不少媒体和球迷——尤其是坚信德国队过去两届大赛的失败皆因勒夫耽误球员,而非球员辜负勒夫的那些人重新看到希望的一年,那么第2年的开头,在距离世界杯首战正好还有2个月之际,一切美好的幻想一下子就被一盆冷水浇灭了。
尤其是只有3次射门与1次射正且以0比1落后的上半场,德国队所踢出来的足球,跟2018年世界杯上那种“慢动作传控”简直一模一样,没有前场压迫,没有节奏变化,没有欲望和激情,令人昏昏欲睡。正如基米希赛后所说:“我们上半场一无是处,我们失去了一切。我们的传球太慢了,出现了太多失误,以这样的方式让匈牙利进入到比赛当中。”
换边之后,弗利克立即用克雷尔换下状态低迷的右边锋格纳布里,将首发右后卫约纳斯·霍夫曼推上去,改打三中卫和四后卫之间切换的阵型。由于比赛基本在匈牙利半场进行,德国队实际上变成三后卫,进攻时变左边锋的劳姆回防次数有限。变阵效果是有的,德国队换边后不到15分钟所创造出来的机会就已经多于整个上半场,但萨内的小角度抽射被古拉奇挡住,穆勒接越位在先的霍夫曼回做破门无效,维尔纳禁区中央的弹射绵软无力,基米希的左肋远射将将偏出近门柱。
穆勒的后点头球是德国队在上半场唯一一次机会。
本以为德国队距离扳平不远了,但实际情况是匈牙利在比赛尾声更有机会打进第2球,替补出场的马丁·亚当和克莱因海什勒先后获得直面门将的射门机会,好在特尔斯特根手脚并用作出2次精彩扑救,德国队才不至于输得更难看。《踢球者》杂志首席记者维尔德在赛后评论中就指出:“总体而言,德国队缺乏组织的手段与头脑。下半场有努力,但没有创造力、想法和灵光一现。”取代因新冠缺席的诺伊尔而担任场上队长的穆勒则将球队的表现形容为“三无”——无灵感、无干劲、无机制(即没有可以熟练运转的体系)。
弗利克也毫不避讳地指出:“这是最近14场比赛以来最为糟糕的上半场。没什么勇气,没什么活力,没什么强度,有太多的失误。下半场好一点,但也没有创造出足够多的进球机会。”
连胜恢复信心?并没有
以这场比赛本身而言,德国队除了输在昏睡的上半场,还输在了太多球员不在状态。赛前人们就担心,拜仁球员会将近期在联赛中4连不胜、进球难产的低迷状态和信心带到国家队中,结果也确实如此,甚至更糟,连非拜仁球员似乎也被“传染”了。除了特尔斯特根(其实对于亚当·绍洛伊的进球也要负上一定责任,那球绝非不可扑救,但他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全程目送)和吕迪格还算发挥正常,其他人都表现挣扎。换了个发型的萨内是表现最积极和努力的拜仁球员,下半场位置内收后对于进攻的参与度大幅提升,跟替补登场的穆西亚拉之间配合默契,但他究竟能不能进球或帮助队友破门,依旧像在拜仁那样难以捉摸,缺乏效率与连贯性。
换了新发型的萨内下半场表现活跃,但没能改变战局。
球员战意与状态不足并非偶发性事件。6月11天4赛期间,这种情况就已经存在。本届欧国联开打至今,德国队一直保持坏一场、好一场的节奏。首战做客重新组建的意大利打得非常糟糕,接着对阵英格兰踢出了精彩场面,随后在造访匈牙利时又一次令人大失所望,直到再战意大利才终于收获场面与比分的双丰收,如今又是一场糟糕透顶的比赛——但愿下一场对提前降级的英格兰又能重新踢好,否则麻烦会更大。
不少媒体和球迷,甚至包括球员都认为,德国队在换帅之后通过世界杯预选赛的连胜逐渐恢复了信心。但以德国队的档次和目标,赢几支三四流球队就可以恢复王者之气?至少从3月底对荷兰的友谊赛开始,近6场比赛仅1胜4平1负的表现(一度4连1比1),这种教练无法控制的忽冷忽热的发挥,已经可以彻底推翻这一结论。这绝对不是一支信心满满的冠军级球队的表现,这依旧是一支缺乏必胜信念并且自我怀疑的德国队。
维尔纳又一次消失
这场对匈牙利的失利,不仅可能导致弗利克对德国队的心理重建前功尽弃,而且又一次证明了维尔纳根本配不上弗利克如此无条件的信任。在70分钟内,维尔纳除了那次接穆勒做球插入禁区中央停球后绵软无力的右脚弹射,就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他仅仅触球12次,完成了10次传球(7次成功),外加1次越位。而对位将他替下的哈弗茨在短短26分钟(算上补时)内就触球15次,完成了10次传球(8次成功),而且包括禁区边缘争抢高球的头球摆渡。不是说哈弗茨表现得有多好,而是维尔纳在这个传控体系和这种比赛局面当中真的是形同虚设。
维尔纳又一次在这种半场攻防战中消失。
上一场5比2大胜意大利,维尔纳打进第4和第5球,将自己在弗利克任内的数据改善为11场8球,而且他进球的6场比赛,德国队保持全胜且打进23球,看上去他的发挥至关重要。但当时我已经指出,其实并不是维尔纳的进球为德国队带来胜利,而是只有德国队踢得出色,赢得酣畅淋漓,维尔纳才能进球。除了2比0击败“鱼腩”列支敦士登一战首开纪录,维尔纳的其他进球都是扩大优势,甚至是锦上添花。而一旦德国队整体运转失灵,维尔纳就会“人间蒸发”,4连平期间如是,这场对匈牙利如是。他不是一位能在困境与逆境之中给予球队帮助的球员,更不用说用进球力挽狂澜了。
弗利克一边坚定不移地使用4231(即便有一些局部变阵,但始终坚守单前锋),一边又无条件信任完全不适合在传控体系中出任单箭头,而且已经在世界杯和欧洲杯决赛圈,包括在切尔西长期与反复证明过难堪大任的维尔纳,严重制约了球队的成长。
曾有不少人将维尔纳类比莫拉塔,两者在俱乐部和国家队的发展当中,包括在媒体和球迷中的口碑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不过,莫拉塔在如今的西班牙国家队当中即便进球不多,也经常被人吐槽,但战术作用相当明显,甚至可以说不可替代。维尔纳呢?他一旦不进球,几乎就毫无作用,甚至进了球,你也不觉得他有那么重要。这几年下来,经历了出国闯荡、成为欧冠冠军又回到莱比锡,维尔纳依旧是那个优缺点都相当突出,很难用好的维尔纳。直到如今,弗利克都没有找到用好他的办法。
多带一个高中锋吧
这场比赛中维尔纳、哈弗茨和卢卡斯·恩梅沙的出场顺序,基本就是弗利克对于中锋人选的排序,唯一的正印9号直到85分钟才替补登场。直到最后15分钟左右,德国队才不得不放弃短传渗透,有意识地从中后场或边路直接起球到禁区。问题在于,无论是1.88米的哈弗茨还是1.85米的恩梅沙,都不是所谓的“空霸”。恩梅沙刚一出场,就浪费了劳姆一脚精准的左路传中。随后基米希禁区弧内迎球右脚打门稍微偏出左门柱,这也是德国队的最后一次良机。
这样的德国队,穆勒实在是带不动。
德国足球真的没有像匈牙利队长亚当·绍洛伊那样的强力中锋吗?非也!目前以5球高居德甲射手榜次席的云达不来梅中锋菲尔克鲁格(1.89米)算是一个,在国际比赛周之前刚刚打进德甲处子球,帮助奥格斯堡1比0击败拜仁的默吉姆·贝里沙(1.88米)目前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弗利克甚至还可以考虑曾短暂入选过国家队的德甲历史替补射手王尼尔斯·彼得森(1.88米),或者一直在球迷当中呼声很高的德乙历史射手王特罗德(1.92米)这两位老将。
这几位中锋固然水平不是很高,不具备在德国队打轮换的实力,也无法提高球队的上限,但在比分落后、只剩几分钟,不得不简单粗暴地砸高球的情况下,这些拥有身材与对抗优势的中锋,完全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尤其是考虑到本届世界杯也是每场比赛可以换5人,大名单可以报26人,多出来的名额至少可以留1个给这样的“低水平高中锋”。这一次弗利克只是征召了24名球员,他也明确表示,世界杯上多出来的名额他会好好思考怎样利用。相比于寄希望于弗利克在世界杯前利用仅剩的2场比赛(下周一晚对英格兰的欧国联收官战,以及11月16日对阿曼的友谊赛)与有限的训练机会,试验新的前场体系和组合来激活维尔纳,还不如指望他多带一个中锋,以备不时之需。
弗利克对于这场内容极其糟糕的失利非常不满。
事到如今,德国队基本的战术和人员框架已经彻底定下来,不可能再有大动作(弗利克也明确表示“搞试验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尽管本场他又重新试验了一下霍夫曼打右后卫),一些仍然有望解决或压根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早就摆在眼前,不是输给匈牙利才出现。说白了,这就是一支阵容结构有太多短板的德国队,并不具备争冠实力,可能打进八强就可以满意了。
有了勒夫因迫于舆论压力而不断自我否定,最终以“很不勒夫的方式”输掉去年欧洲杯的经验教训,我们宁可弗利克一意孤行,按照自己最初的设想去应付这届世界杯,而不要试图临阵修正。说不定,像去年欧洲杯上的西班牙队那样,好运会因为教练的倔强而降临,然后一切就会走上正轨。反正这届世界杯对于弗利克和德国队来说,学费是完全交得起的,2024年本土欧洲杯才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