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十年前的今天,伦敦当地时间晚上十点,我敲完《国羽历史上首次包揽奥运五金》的头条稿件,合上笔记本电脑,最后一个走出温布利体育馆的新闻中心,抬头看了眼没有繁星的夜空,低头在手机里写下“再见温布利,不知何时会再见”的字句。一语成谶,我不仅再没去过伦敦,也再没看过中国羽毛球队那般的盛世光景。
虽然“温布利”这三个字更多是与足球紧密相连,但自2011年国羽在此举行的世锦赛中大获全胜后,我的概念里,“温布利”就是这支梦之队的福地。只不过一年后伦敦奥运会的赛场,我并非只专注羽毛球一个项目,小组赛期间,我更多在进行着射击、跳水、奥运村等相关采访,直到8月1日,我才重新踏进了温布利。
计划中,我是为了男单八分之一决赛而来——林丹和陶菲克,即便雅典奥运冠军那时已不能对北京奥运冠军形成丝毫威胁,但奥运赛场这两位羽坛巨星相互间最后一役总不能错过,我抱着感伤和感动的情怀期待着这场比赛,却不料想是以遗憾和惋惜的心情度过了这一天。
头一晚女双小组赛最后一轮,中国选手于洋/王晓理因为比赛中失误频频被最终认定消极比赛从而取消了参赛资格,同样受到这般处罚的还有两对韩国组合和一对印尼组合。于是8月1日一大早,我比原计划提前赶到温布利,当然,目光锁定的不再是林丹和陶菲克,而是国际奥委会、世界羽联、当值主裁、李永波、参赛队员。
各方说法我早已记不真切,唯独记得于洋用委屈、不甘、愤懑的表情和语气说着:“运动员的伤病你们懂吗?你们无情地打碎了我们的梦想,这是我最后一次比赛了,再见我挚爱的羽毛球。”于她,这是漫长的一天,于中国队,这是漫长的一天,于我,这也是漫长的一天,可这一夜这一页翻转而过,比赛仍在继续。
接下来——张楠/赵芸蕾和徐晨/马晋第一次帮助队伍实现了混双会师,前者摘得羽毛球首金;两个月前还未能入选奥运名单的李雪芮尽显黑马本色,在内战中一鸣惊人;田卿/赵芸蕾顶住巨大的压力捍卫了中国女双的荣誉,赵芸蕾也成为了国羽史上第一个同一届荣膺两金的双冠王;再一次的林李大战,林丹再一次赢了,成就传奇;蔡赟/傅海峰终究将四年前在北京的银牌升级成了金牌。
史无前例、载入史册、今夜无眠……8月5日的那一晚,这样的修辞随处可见。
林丹笑着说“接下来要烦恼和芳芳的婚礼,一定不能让她遗憾”;蔡赟和傅海峰坚定地说“我们不会退役,现在依然是我们最好的时候”;田卿哭着说“特别害怕输了,但我一直坚信我们,现在终于放轻松了”;赵芸蕾憧憬地说“两枚金牌也只是个开始,会激励我更好地走下去”;李雪芮开心地说“这个梦很美好”。
可盛世之下,必有隐患。从伦敦到里约,林丹又坚持了一个周期,最终败给了年龄败给了李宗伟;蔡赟未能坚持太久,傅海峰倒是和张楠携手为国羽男双又争得一金,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田卿/赵芸蕾不复当年之状态;李雪芮的伤病让她在当打之年离开了赛场。
里约奥运落幕,黄金一代远去,又一个四年确切地说是五年,又迎来蓬勃的生机。可是谌龙率领的东京奥运军团,也不过是拿到女单、混双两金差强人意的成绩。再来到如今全新的巴黎周期,混双依旧是王牌,女单和女双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但男单和男双呢,如十年前的林丹、如十年前的风云,又会在何时、出现在哪里?
时移世易,世界不再是十年前自然洒脱的模样,国羽不再享有十年前王者之师的辉煌。那么两年后的巴黎,重返欧洲,看过鼎盛的我还能否在赛后近距离地去采访每一位冠军?有过鼎盛的他们还能否触底反弹重现荣光,去赢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