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王晓瑞青岛报道
16日中午,王朝大酒店茶室,吴少聪很平静。隔天一早,国足选拔队就要奔赴名古屋,“3年没回日本,时间过得好快。”他淡淡地说。
这3年,吴少聪进步更快。从职业联赛零经验的毛头小伙,成长为广州队主力、U23国脚,直至年初参加国家队集训……不出意外在东亚杯上,吴少聪将完成个人国际A级赛首秀。然而,还有另一段不为人知的3年往事,令其刻苦铭心——留洋日本。“我既是幸运儿,也挺不走运的。”他平静地描述。这平静,一如当年签约成为J1球员时。
出色的异国练习生
2018年,吴少聪加盟的是J1老牌劲旅清水鼓动,彼时他刚满18岁零十天。在他之前,中国足球只有贾秀全一人曾经亮相J1,这样的签约弥足珍贵。
为何把职业生涯第一站选在日本?“多多弥补基本功的不足。”2016年,吴少聪随北京青年前往日本参加Sanix杯,被当地足球所震撼:全传控、走地面、纯脚下,“我有这么高的身材,如果可以把缺点稍微弥补一下,会不会更好?”有趣的是,就在Sanix杯之后一个月,他在江阴杯对阵日本顶入一粒头球。很多人当时误认为,是这一球帮助他叩开J1大门。
“想要进入J1一线队是很困难的。”吴少聪是在2017年夏天踏上旅日征程,但一开始,他还是在清水鼓动U18做练习生。“在我们队,每年只有两三个直升一线队的名额,只有最拔尖的球员才有机会,但人数有四五十人。”这在日本不是特例,队友陶强龙也曾前往鹿岛鹿角U18试训。在那一批42名球员中,最终只有两位门将升入鹿岛一队,另5人混迹于低级别或东南亚联赛,剩余三十多人现在基本在读大学。
“所以刚去时,我有点缺少自信,每个队都是这种竞争。但后来真正融入他们的体系,我发现我也能踢。除了累点,渐渐地我也能跟得上,自信心慢慢起来了。”吴少聪回忆道。
吴少聪1.92米的身高,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时在清水U18,我就是全队最高,比日本门将还要高,这个优势确实很大。”这也是时任清水U18主教练平冈宏章最欣赏他的地方。就连陶强龙也承认,在日本像他这样的小快灵类型,是一抓一大把,倒是吴少聪容易得到青睐。更关键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入,平冈宏章发现吴少聪还是可以走一走脚下,而且是左脚将。他给吴少聪的评价是,“适应力强,少有偏科”,同时也愈发认可这位中国少年。
一次一位队友向翻译打探吴少聪的选择,“吴明年打算去哪儿?他能上一队吗?”这让后者意识到机会正在向他招手,“假如吴上一队,那我明年就去磐田喜悦。”队友名叫监物拓步,曾代表日本U17参加世少赛。“其实我俩早就见过,2016年江阴杯,我俩都穿5号。我顶入的那个球,就是他在防我。所以加盟清水U18以后,我俩之间的竞争很有火药味。”吴少聪回忆道,“除了位置重叠,我俩还都是左脚将,但特点完全不一样。他是纯走脚下,我是比他快一点,多点预判,可他拥有的特点,正是我想要的。”就这样,两位中日国字号中卫展开了一场抢票竞争,“我俩一直在比谁更优秀,教练就在暗中观察,我也在给自己鼓劲。”
今天,当吴少聪以国足选拔队选手重回日本时,监物拓步没有兑现当年的话。与吴少聪竞争失败后,他就读早稻田大学体育科学部,现在是大四学生,“日本就是那样,有太多高三生没能竞争下来,毕业后先去读大学。”吴少聪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是幸运儿。当然在近些年,诸如三苫熏、古桥亨梧等从大学回流J联赛成名者越来越多。“未来,可能还有机会在赛场上相见吧?”他的语气不是那么肯定。
伤病的打击太沉重
吴少聪所在的那批清水鼓动U18,是2017年高圆宫杯东区亚军。能在那个群体中争到一队名额,理应值得兴奋,“我当时挺平静的,就和现在去参加东亚杯一样。”他说,“我觉得以我的努力,那是我应得的。我一直坚信,努力就会水到渠成。我并没有很兴奋,只有在一队踢上比赛时,我才会兴奋。”
一个刚满18岁的少年只身闯荡异国最高水平联赛,能有什么概念?“(首秀)迟早会来,可能很快或很慢。”但进入到一队,困难完全超出他的预期。“一上去你就是最小的,你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踢,首先我要融入集体。”那时,清水鼓动队拥有六名中卫,若司职老本行,分组对抗时,吴少聪只能轮到第三节。主教练扬·约翰松把他改为左后卫,“这对我是全新的角色,以前从没踢过。一下子什么都要重学,拿球方向、传球角度、位置职责,所有场景都变了,那时不知道怎样能踢好,但又不得不踢,因为踢边后卫在第二节就能上……”
然后就是伤病。2018年,吴少聪受过三次伤,“我上一队后那两年,真是不太走运,而且总是在节骨眼上受伤。”话虽如此,他承认,有些伤病的出现,是源于“技术层面”的差距。比如刚上一队第一个月,因为承受不住超高强度训练,身体一直处在负荷中。
“第一次受伤是大腿内侧肌肉群渗血。”听上去,很是令人惊讶,“日本讲究全场传控。传球都要发最大力,高速又精准。”那种感觉,他仍记忆犹新,“刚开始每传一脚球,就感觉肌肉砰得紧一下,我就要锤好长时间。松开,但还会疼,下来一照,好多地方都是血块。”这还只是身体上的反应。“练习高速传球,也许5次、10次可以,但到15次、20次就可能跟不上了。可一场比赛你要传多少脚,有一次传不过去你怎么办?”
在清水鼓动U18,这个问题没有体现出来,“都是同龄人,你可以利用一些身体优势,他们有时也跟不上。但到一队,身体没优势,球速也不够,有时大力直塞就是塞不过去。”他有一句很直白的总结,“好多都跟不上,经常比别人慢半拍。”那这是怎么造成的呢?“从小没有这种习惯,没接受过这种训练,肌肉和身体跟不上的。就像长跑和短跑选手,他们都有自己的肌肉记忆,所以要花费长时间适应。”
渐渐地,数月后,他开始跟上一线队节奏,在训练中也进入正轨。为了多踢比赛,下半年吴少聪被租借到J2京都不死鸟。说来也巧,刚代表国青队踢完潍坊杯,J2京都对阵FC岐阜,他被主教练久洛夫斯基列入18人大名单。虽然未能实现零的突破,吴少聪并不失落,“已经报名,这是起步,也是一个开始,当时真的兴奋。”那年,夺得熊猫杯冠军的国青队志在闯入世青赛,吴少聪在京都的日子过得断断续续。久洛夫斯基其实很喜欢他,但球员经常得到抽调,他必须要保证一线队出场率的公平性。后来他专门找过吴少聪谈话,“你先好好准备亚青赛,等你回来还剩五六场,届时差不多保级了,我一定给你上场机会。”
但在印尼,命运弄人,亚青赛第一场,吴少聪踢到30分钟脚趾骨折,一下子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当时的打击很大,整个人都有点懵了。”那一次,国青队没能小组出线,“世青赛没去成,J2机会也没了。”他说,“我当时有点想不通。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努力,结果就是这样?离开日本时,心里面也是不甘。很多机会摆在眼前,总是就差一点,差那一步。”
悟性和理性是特点
回到京都,养伤期很漫长。年底J2落幕,久洛夫斯基赶到医院找吴少聪谈心,“很可惜这次你受伤,本来说好最后几场用你。我只能说,假如我下赛季还在京都,我希望你能留下来,我还会用你,你也不要觉得自己不行。”可最终,京都队选了一位本土教练,感激瞬间化作失落,“直到今天,我都记得他的忠告:你的风格,不管将来在哪,一定要保持住,这是你自己特有的东西。”
“你的风格是什么?”记者问。
“一个字,悟。”吴少聪说,“不只是久洛夫斯基,遇到的很多教练,都是要我去悟。”
刚上清水一队,恩师李辉前往日本看望他和陶强龙。“我师傅很正,但他对我和大宝(陶强龙的绰号),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他会一直和大宝去说,去讲,不断鞭策,但对我就是点拨一下。或许他觉得,我不适合说太多,只说一句,让我自己去悟,悟明白,就进步了。”事实上即使亲眼所见爱徒进入J1一线队,李辉也就赠予一句话,“你跑动再积极点。”
“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踢球。在球场上,我感觉该这样踢,就会这样去踢,我不会因为对手改变自己。可能会有冒险,但绝不是瞎踢,是要坚守球队的原则。”吴少聪总结。
在广州队,卡纳瓦罗和郑智对他也是如此。“卡帅对我和韦世豪的态度,就像李辉对我和陶强龙那种区别。他很少说我,也是让我遵循自己的想法。”至于郑智,他对吴少聪说的最多的是,“小吴,你准备好了吗?”还有扬科维奇,“咬咬牙,对你会有好处。”
在日本这三年,吴少聪也悟出很多道理, “一个是态度,一个是奉献。”他说,“对于人生和足球的理解有了改变。不再单纯觉得,‘只要踢就能踢’。有些东西,你要付出,你要沉淀。”他依稀记得那句话——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日本,有多少人一开始踢不上职业队。我们看到一名球员踢上J1,踢到日本队,但他为此付出多少努力,他背后又有多少人是铺路石,这是一种现象。”
至于奉献精神,更让吴少聪感怀身受,“我一个人拿球,四五个人迅速围上来,这是凝聚力啊。”他说,“你为每名队友多跑一步,哪怕下一秒都要抽筋了,也要补上这个位置。反过头来,队友看到你这样,也会为你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团队的概念。”
马上就要踢东亚杯,吴少聪很理性。他说,他专注于怎样踢好比赛,而不是A级赛首秀这些大概念。当然,重回东瀛也是一个因素,“这会让我更想踢好,更兴奋些。尤其身体对抗,每个球必须全力争下来。回到日本,我肯定想要好好表现。”
“也是证明自己吗?”记者问。
“多少有点。”他说,“但我更想证明的是,清水鼓动当初选我上一线队,而不是别人,是正确的选择。现在我也能站在这里,和日本国家队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