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王勤伯
中国国青去克罗地亚和当地乙级联赛球队打系列教学赛,这是又一个注定浪费时间和浪费人才的形象工程。
整体留洋就是一场上不完的当,为什么中国足球始终会有人乐此不疲?如果最近20年花在整体留洋上面的经费用来建设严重匮乏的国内青少比赛体系,会是怎样的效果?
针对此事,著名媒体人贺晓龙在微博上说:“健力宝留洋就是一个烂尾工程。”评论里的反对声并不少——这恰恰是造成中国足球“整体留洋梦”永不破灭的原因。虽然彻头彻尾地失败了,浪费了大量金钱,亟待建设的国内基础越来越差,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缺乏一份合适的总结。认识不到错误,当然会不停地去走老路。
健力宝留洋和现在中国国青去克罗地亚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在当地训练,和当地球队不断约打练习赛。这种比赛非常不正式,通常都是在训练中心进行。由于是教学赛,别人当成是训练,换人名额也可以在双方商定的情况下不设限。
足球青训到底有多大个秘诀?其实也可以说没有秘诀,就是从小赛出来的。欧洲和南美国家的小孩从6岁开始就习惯了每周1到2场正式比赛,而正式比赛始终有正式比赛的气氛,小孩的正式比赛也会有很多家庭成员去助威。从6岁一直踢进成年队,一定是最会打比赛、最会面对比赛压力的一类球员。
看看日本高中联赛决赛的现场气氛。青少足球赛事其实就是一种大众狂欢中的选拔体系。不仅日本,很多国家都会奖励性的把一些重要青少赛事的决赛放到大体育场里进行,并欢迎观众入场营造气氛。优秀球员需要从小适应的不仅是正式比赛,还有“决战”的氛围。
球员成才的关键时期只能打训练赛和教学赛,而且是在异国他乡,最受损害的就是球员的心理素质。在心理素质建设的关键时期,他们缺乏正式比赛的持续锻炼和考验,缺乏对90分钟的尊重和恐惧,缺乏为结果铤而走险的气概,缺乏从看台上的少量或很多观众那里博得掌声和尖叫的热望,他们唯一在意的就是赛后教练组如何评价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健力宝成了烂尾工程。单纯从球员技术来说,一些球员确实在巴西学到了不少内容甚至花活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健力宝产生误判,以为送出去多少是学到了点东西。
但是从心理层面来说,健力宝可谓集体沦陷。李金羽在国家队重要比赛中完全无法体现射手本色,李铁迷失在大连金州,李玮峰是唯一一个比较有担当的球员,他也是在健力宝呆得时间最短的一个,健力宝中途回国才补充进去,很快就接到国家队调令,参加97世预赛备战。
健力宝开始选拔的时候,甲A联赛尚未开打。当时中国足球青训的产出仍然不差,尽管坊间有很多关于年龄等问题的说法,但是单纯从球员素质来说,他们的成色是非常好的,是全国范围内的佼佼者。
从年龄来说,77-78年龄段,应该是在2002世界杯(预选赛)上多人冒尖,到2006世预赛完全挑起大梁。但是,日韩世界杯预选赛上只有李铁和李玮峰派上了用场。到了德国世界杯预选赛,“挑大梁”的健力宝只有李铁、李金羽、李玮锋、郑斌、李健、郝伟和陶伟7人入选国家队。
健力宝从未构成中国国家队骨架,而是健力宝之前和之后的几届国青构成了中国队骨架,都是国内联赛成长起来的球员,例如郑智、徐云龙、孙祥、肇俊哲等。
说得简单一些,那就是健力宝留洋浪费了整整一届中国足球优秀人才。健力宝留洋不是普通的“烂尾工程”,而是“注定失败的烂尾工程”。不过,如果考虑到这是中国足球在职业化早期的一次尝试,也未尝不可接受。真正的问题是钱花了、人才浪费了,却没有进行认真的总结。
所以之后仍然会有人相信这样两个谬论,并且不断进行整体留洋的尝试:第一个谬论,如果一些细节处理更好(例如后勤),整体留洋也是有希望取得成功的;第二个谬论,再怎么说,总比在国内呆着好吧——第二个谬论最害人,彻底的自卑,也彻彻底底失去耐心建设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