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张奔斗
看来,体坛+之前对于张之臻每月房贷3万元的报道,让这个梗很快就深入人心。温网资格赛闯过第一轮后,评论区有球迷赞,“太好了,这下3个月房贷有着落了。”
张之臻访谈发表后,看到两种反应。一种是,“好歹也是一个项目好几年的国内一哥了,买房还要贷款,打网球真不来钱。” 另一种是,“男网就这个水平,25岁就能在上海买房了,打网球真是来钱。”
虽然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但竟然感觉都有点道理。在上海买套像样点的房子,每月房贷3万不算是太离谱的事。有热心球迷给张之臻算了一笔账:每月3万出头的房贷,应该是贷款了700万左右,房款总价差不多千万;刚需婚房,也算合理。
生活负担这么重,再加上今年旅行参赛队里只能支付部分经费,个人也要掏钱训练比赛,确实不容易。不过,有球迷说得也挺好,“这年头谁又容易呢?大家都在坚持啊。”
看到另一位中国球员布云朝克特与媒体的连麦,小伙子今年上升势头很猛,透露他并没有团队随行,今年同样是自掏腰包花了不少钱。
收支无法平衡的张之臻与布云朝克特,相信是更多中国男子球员本赛季的缩影。那么,为什么入不敷出也要坚持打下去呢?除了网球的梦想之外,也是因为,一旦成为第一个打出来的人,就是历史性突破,自我成就与经济收益都将十分巨大。现在的投入,就当是对自己的投资了。
有个感悟,可能有点残酷,也没有写进之前对张之臻的报道里——
中国男子网球长期积弱,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待在“体制”内,过于舒服了,是温室里的小草。如今,国内没有赛事也没有外卡,他们被直接推到国际赛事的惊涛骇浪里,只能苦苦求生。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没有教练随行,这就是这个排名档位球员应有的状态。排名几百位还要求几个教练围着你?想多了,国际上真没有这样的。
所以,今年的生存环境固然残酷,但未必不是浴火重生的机会:去竞争更激烈的欧美赛事中打拼真实力、去精打细算自己的经费、去自己订机票办签证约训练。张之臻就说,如今什么都得自己来,真的成熟了不少。在美国打比赛时,挑战赛圈子里一拨相熟的欧洲球员去给他加油,让他真的很感动——孤单的旅程,让他走出舒适区,去和更多国际球员交往,也有了更多水平相当的训练伙伴。
再加上,憋了两年,一旦能出国参赛,都指望能多打几个月多打几站,其实是有利于水准和经验的持续累积,不被中断。
对了,上海队今年经费有限,也是因为去年全运会没打好,体育局的拨款减少。所以,也没必要过度妖魔化全运会,全运会和所谓“体制”,在中国男网特定的发展阶段,也能提供不少帮助。
对于中国男网,大家都是恨过骂过黑过。但最终,谁不盼着他们好呢?
也许,他们最终也并不能抵达彼岸,但他们都在疯狂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