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茅为安
本周末迈阿密首度办赛、奥斯汀续签长约、拉斯维加斯也将在2023年重登舞台,F1努力了数十载的“美国梦”从没有像现在这般前途无量。
这一切随着自由传媒在2017年初收购F1发生了改变。事实证明,这家吃传媒饭的美国公司当初提出“让F1变得更大更强”的口号,不只是嘴上喊喊的,而是敢于动用真金白银来砸开市场,包括被列为七大关键市场之首的美国。这便是现在的F1,与伯尼治理时期——市场营销上少投入甚至不投入——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自由传媒通过其最擅长的媒介手段,对F1的市场营销重新布局,让这项看上去高端复杂的——换一个角度说便是难以接近的——运动,放低了对普通观众的门槛。而在一系列新尝试中,最成功的无疑是Netflix系列剧《Drive to Survive》,通过摄制组进驻车队和围场,记录下幕后花絮。虽然这部剧集因为有太多的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和夸张渲染,引起了一些车手和车队的不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通过塑造车手和车队老板的人物个性、描绘放大争议性事件,而非深奥的技术化题材,激发了普通观众对F1的兴趣。在美国这个影视文化浓厚的市场,如此投其所好,为F1开辟了一条“收割韭菜”的快车道。
这个效果最直接体现在2021年美国大奖赛的上座率方面。在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而无法前往美国后,F1在2021年回到奥斯汀时,整个周末创下了40万观众的纪录,比2015年“汉密尔顿大战罗斯伯格”三天22.4万人的数据翻了接近一倍,为其续约十年增添一臂之力。同时根据ESPN公布的数据,自从2018年拿下F1在美国的转播权后,每个赛季的收视率平稳上涨,在今年3月的沙特阿拉伯大奖赛达到了平均144.5万观众,刷新了该转播机构1995年开始播出F1节目后的观众人数之最。
如今最令F1新老板们感到振奋的,是历史上第一场迈阿密大奖赛揭幕在即。迈阿密作为美国标志性的旅游之城,完全符合自由传媒提出的把大奖赛带到“目的地”城市的发展方向。而且迈阿密除了拥有热火(NBA)、海豚(NFL)和马林鱼(MLB)这三支美国著名职业体育球会,以及迈阿密网球公开赛之外,近年来积极开拓其他体育营销之路,包括贝克汉姆创建并担任主席的迈阿密国际足球俱乐部。
事实上,迈阿密大奖赛的幕后推手正是迈阿密海豚的老板斯蒂芬·罗斯。这位美国房地产大亨早在2015年就尝试联合收购F1,但未能如愿。当自由传媒成为这项运动的新管理者之后,罗斯立即提出了在迈阿密举行比赛的想法,并且交给自己球队及其拥有的硬石体育场的CEO汤姆·贾芬克尔负责执行。虽然当地议会和居民的阻挠,导致了赛事筹备工作长期受阻,但终于在去年基本落实。而一个月前得到了所有的法律批文,给这份长达10年的办赛协议正式开了“绿灯”。
去年迈阿密的比赛门票开售后,总计30万人注册求购,对拥有8.5万固定座位的赛道来说,已经达到了爆棚。而这个周末的嘉宾名单巨星云集:勒布朗·詹姆斯、迈克尔·乔丹、贝克汉姆、德威·约翰逊、威廉姆斯姐妹,并且中国滑雪明星谷爱凌也早早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受邀出席。不仅如此,为了最大程度地营造派对效果,迈阿密的主办方在周三晚间举办了车队参与的开幕式,而整个周末期间各式各样的小型派遍地开花。
根据活动服务机构Host Committee的报告,2022年NFL“超级碗”估计对整个以迈阿密为辐射的地区带来5.72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其相信迈阿密大奖赛可以对当地的经济产生4亿美元的贡献。
虽然大奖赛的举办费用属于F1最高级商业机密,但业内默认的是一份为期五年的协议,每年3000万美元是最低价格,同时根据其获得的具体权益而上涨。而迈阿密作为自由传媒拓展美国市场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战略意义高于直接的经济利益,因为它传达了一切想法皆可实现的信念。于是,从去年十月的奥斯汀比赛期间爆出传闻,到今年三月官方宣布,F1与拉斯维加斯在短短半年内便敲定协议,也就不那么让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