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向佟
事情总是有多个角度,往往,态度不鲜明的“骑墙”会让你得出最接近真相的结论。
昨天,“体坛+”发表了几篇关于梅罗时代讨论的文章。骆明主编对工资和团队的论述发人深省;同事李辉那番个人与团队关系的阐述颇有见地。而这里,要对个人VS团队议题提出另一个角度的愚见是:个人英雄主义,对于足球,太重要了。
不论如何粉饰太平或回避事实,近年已有太多业内外人士道破天机:爱看球的年轻人,变少了。原因很多,智能手机时代快餐文化的流行和人们耐心的降低,电竞等新兴娱乐对传统竞技体育的冲击,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而就足球本身,一个致命要点在于,球星变少了。
足球当然是团队运动,团队当然在竞技价值上远胜个体,个体也当然需要身处一个强大团队才能成功。但,足球作为一件商业产品,作为一个充满情感投入和偶像崇拜乃至宗教狂热和饭圈文化的娱乐形式,如何把它推销出去,球星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团队。把这个产品售卖出去,让这项运动赚取更多人的关注,足球才有更远大的前途,团队的价值才有更充分展现的舞台,哪怕你认为有些包装营销方式是扭曲变质的。
今日足坛,最流行最甜美的是团队足球,最遗憾最“有毒”的也是团队足球,那种缺乏突出个体的团队足球。一场球赢下来,很可能是11人乃至16人的共同功劳,专家和民科会乐此不疲赏析他们的集体协同。但传播力上,媒体也好,更广泛的普通球迷也罢,很难热衷于技战术的精研,陶醉于推演图上点点线线的勾勒和集体的力量。很多人想要的,就是一个动人的英雄故事。
就像战争,真正最不可或缺的力量一定是那几十万几百万籍籍无名的普通战士。有他们在,换个领袖,换几个英雄人物,也许仍有胜机。没有他们在,任何领袖任何英雄都注定束手无策。很可惜,战争故事从不以百万无名战士为主角,它要的就是领袖的杀伐决断、英雄的智勇双全。
足球上,就像昔日纸媒或今日网媒,总要试图突出个别球星,尤其是前场球星。网络战报标题的标准格式一定是“张三双响,李四绝杀,A队几比几B队”,而几乎从来不会是“张三抢断狂,李四解围王,A队几比几B队”,更不会是“首发11人替补5人都很棒,A队几比几B队”。
十几二十年前某些网媒创造的“行业规范”,将二线以下球星排除在了标题之外。你名叫C罗或梅西,你什么都没干也会被想方设法塞进标题;你名叫埃兰加或努诺·门德斯,你在标题里可能更名为妖星、魔翼、黑煞。这样的“行业规范”非常可鄙,但充分折射现实:足球需要球星,有球星,才能赚取更多关注,更多点击;不是球星,就只能假装你是个厉害的无名氏,才能把更多人骗进来。
“谁进球最多=谁最牛X”不够科学,但在推销足球这件产品时,却接近真理。当今足球一大困境就是,叫座的、炫目的、家喻户晓的球星数量远不及当年。多少轻度球迷,看完一届欧洲杯,对冠军意大利的太多球员留不下深刻印象。多少轻度球迷,看到曼城切尔西的比赛海报会问:德布劳内我基本认识,另外几个是谁?
马赫雷斯?普利希奇?芒特?哦。
2年多前,笔者尝试讨论过“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球星捧不红”。文中所提“时代杀死性格”、“社媒杀死主角”之外,瓜迪奥拉带动的全能化育才思路、六边形战士的流行,也是重要成因。越来越多的球员变得更加全面,球员普遍技术良好体能充沛,有鲜明标签容易一眼识别的球星减少,最终这也许会满足足球专家的审美旨趣,但对更大范围的推广只会贻害无穷。
梅西C罗老了,足球需要新一代的梅罗、新一代的大罗齐祖,也需要新的里瓦尔多、巴蒂斯图塔、贝克汉姆、劳尔、亨利、皮耶罗、博格坎普、菲戈、卡恩。一个巴西队阿根廷队意大利队荷兰队的众多主力令普通球迷感到陌生的时代,并不会是足球变得更美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