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年轻人推崇的电子竞技,会有一天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吗?
在电子竞技这个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了十年之后,上述的这个问题依旧没有答案。即便如今的电竞已成为全球上亿年轻人的共同爱好,但在入奥这件事上,大家的心里似乎也还是没底。
2月13日的夜晚,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度被翻了出来。在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上,国内两大顶尖学府——北大与清华的八名学子就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凭借清华与北大的名气加持,外加上人民日报、新华报业、央视频等众多官媒的直播宣传,这场辩论迅速成为当下热议的一大焦点。截止到发稿前,本次辩论的直播回放视频播放量已超过240万,微博上相关话题的阅读量更是超过5300万。大量网民在相关主题帖下各抒己见,无论支持与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与道理。
“在问为什么之前,先想想是不是。”针对此次辩论,昔日广大知乎用户的经典名言格外适用于这一场景。站在中立视角来看,用“应不应当”来描述电子竞技与奥运会之间的关系似乎让后者显得有些无足轻重。在考虑应不应当之前,这个问题理应还有一个“能不能”的层面。
在这场辩论中,“电竞能不能入奥”也成为了双方交手的初战之地。为了能在这场辩论中占得先机,两方为此都准备了丰富的观点与有力的资料。但一番唇枪舌剑下来,在反方总结提出的三大难题面前,没有破解之法的正方还是显得有些窘迫。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电竞项目性质与奥运宗旨并不完全一致——奥运会强调体质锻炼,着重展现身体素质极限,但部分主要以体现智力锻炼为主的电竞项目(如《炉石传说》)与这一宗旨关联度较低。如果这些项目没有入奥,那么它们是否还能被称为电子竞技?
2:职业选手的培养与选拔——入奥之后,电子竞技能够向全世人展现这项运动在高度规范化运营后的成果。但在展示前的准备阶段,每名参与者每天都需进行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超长训练时间。在这些参与者成为真正的电竞运动员之前,他们的行为性质该如何与游戏成瘾进行区分?
3:如何普及电子竞技与电子游戏的区别——对于拥有孩子的家长而言,当他们的子女把“电竞入奥”当作自己长时间打游戏的理由时,他们该如何回应?家长该如何向自己的孩子解释打游戏与进行电竞运动的区别?
言之凿凿,句句诛心,这三个问题的阐述概括了电竞入奥的多数困境。客观地来看待此事,如今的电子竞技与奥运会的确存在着许多分歧。对于电竞来说,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不仅不易而且不便。而从奥运会的角度来看,在电竞与游戏在概念未明的情况下,他们同样也不会低估接纳这名新成员所需承担的巨大舆论风险。
从奥运会的角度看过之后,我们再从电竞的角度出发来看看此事。奥运之于电竞,其实也并非非入不可。作为信息时代下的全新产物,电子竞技承担着人类在虚拟世界中摆脱身体束缚并展现创造力之美的独特使命。加入奥运,成为它的附庸,这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上限。
这是一场精彩的辩论,但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在后半段中,正反双方都失去了几分气度。只见正方拉着射击与电竞在运动员体态上的相仿屡屡“碰瓷”,而反方亦是揪着个别电竞运动员的身体问题不放。两方为这场辩论开了个好头,但却没能留下个好结局。
关于电竞入奥,在这九十分钟的辩论之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展开空间,诸位辩论评委的赛后点评便为大众揭示了其中的一角。比如陈铭,这位曾登上《奇葩说》的辩手在这件事上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他说,如果要比运动项目的相似程度,那么赛车或许要比射击更与电竞相似。因为赛车对于身体肌肉没有过高要求,但却要求长时间的专注与极为灵敏的反应能力。如今的赛车虽然没有进奥运会,但基本没有人会质疑赛车是一项运动,像舒马赫、汉密尔顿这样的顶尖赛车手也享有着相当高的社会地位。那么,赛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它又是如何逐步改变人们的认知呢?
关于电竞入奥,国际电子竞技联合会(GEF)副主席、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先生曾在2021全球电竞峰会上说道,「电子竞技与传统体育,两者和而不同。拥有不同发展逻辑的它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但在某个点上,他们却存在着结合的可能。」
现如今,电子竞技不仅是2022杭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且还是2022年英联邦运动会的试点项目,越来越多的传统体育组织开始逐步接纳电子竞技这一新兴概念。我们无法得知,在未来的某一天,电子竞技是否真的会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进入与否,电子竞技都将继续发展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