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智者的回应:为什么会有阴谋论?

林良锋12-14 20:09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林良锋

阴谋论很神奇吗?

欧冠抽签“技术失误”,给吃瓜群众无穷的想象空间,阴谋论顿时甚嚣尘上。有识之士看不下去,长文予以批驳。其实,相信与否,都遇到同样的障碍: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这恰是阴谋论广有市场,绵延不绝的基础。

欧足联玩砸了自己精心设计的游戏,并不算给智者(们)的大礼。没有这个失误,智者(们)通过多年观察,也早看透了欧足联,以及类似机关和机构蝇营狗苟的用心。作为“智者”之一,我对有识之士的嘲笑作个回应,只为说明阴谋论的产生和存在,绝非出于单纯偏执或心理阴暗,也不是数学模型所能解释。说“若干”,因为有识之士举出的例子当中,部分和本智相关。其它“谬论”,要么不了解背景,要么本智也不以为然,略过不提。

咱不妨先问一个:为什么会有阴谋论?

将质疑欧足联(或者类似背景的机构)的举措,视为阴谋论,有识之士给智者们留下一个“将自己置于‘有资格评价事件准确性的主流共识’的地位”的印象。这么做不好,会让智者们意识到有识之士居高临下,感到受伤害,受打击。讨论争议,正反双方地位平等,不存在谁不属“主流共识”就矮人一等。相信阴谋论,也不是心理疾病。阴谋论有市场,无非是所谓主流共识无法令人信服,而不同意主流共识的群体,也缺乏足够的条件反驳,令自己成为“主流共识”。

f.elconfidencial.com%2Foriginal%2F7d1%2F5d8%2F62f%2F7d15d862f6083c27a51eba558a47f59a.jpg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肯尼迪案,戴妃案,共济会的“新世界秩序”,911恐袭,林林总总。时隔一个甲子,肯尼迪案依然拿不到真凶。但之前检方提供的证据链,经许多“智者”夙夜匪懈的查证,多个环节已被攻破。真相大白之日,便是更多证据公之于众之时。再有,俄、卡申办世界杯成功,都说国际足联被收买。在当时,这个揣测,无论表象多么明显,都属于阴谋论。不是美国检方因为国际足联动了自己的蛋糕,悍然联合瑞士警方出手,将国际足联一众高管下狱,我们也无法确知布拉特和普拉蒂尼等人是否被收买,如何被收买。

这件事说明:假以时日,很多当初无法自圆其说的“主流共识”,会在越来越多的证据面世后,不攻自破,阴谋变成阳谋。有识之士大可不必着急。

回到咱们当前的话题。

欧足联这次搞砸抽签,铁板钉钉。对这一失误如何解释?主流、非主流都有自己(持之以恒)的看法。有识之士觉得那不过是一次偶然事件(数学和运气),不值得大惊小怪。“智者们”坚持:太多无法自圆其说的巧合,反复出现,人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不是“偶然”,而是(多次)暗箱操作中的一次败笔。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智者”们据此质疑欧足联一贯暗箱操作,绝非信口开河,而是“怎么这么巧?”的事件过于雷同,频率高于可接受的范围。70%是否过高?有识之士觉得并不算,因为他相信数学和运气。那么,75%呢?80%呢?有识之士没有提出一个他认为可以接受的比例,是否要达到90%,有识之士才觉得“是”?

就足坛的范畴,阴谋论有几大块:皇马(等豪门)被(抽签或判罚)保送,英超(新贵)受足坛“老钱”打压,球员在场上“做掉”主教练,欧超推动者(皇萨文)会遭欧足联修理,为博流量强行强强对话云云,不一而足。其中,曼联球员做掉奥莱,保送皇马,英超被老钱欺负,本智都说过,尽管这些言论并非本智独家厥词。本智首先要提那句老话:“足球是圆的。”这话不仅对本智有帮助,对有识之士亦然。本智觉得有用,一是即使阴谋论,也存在人为因素搞砸的可能,比如这次重抽。即使有心插柳,也可能因为运气,怎么操作都实现不了。此其二。不能因为没出现预期结果,就断然否定阴谋存在。有识之士也说了,不是这个阴谋,就是那个阴谋。

至少,智者们有理由质疑:这次搞砸了,是不是之前的暗箱操作不曾搞砸?这么简单的游戏,真需要黑科技来维护其透明度和公正性吗?欧足联把搞砸的锅甩给外包的技术支持单位,对照国内那么多诿过“临时工”,且最终不了了之的案例,怀疑欧足联玩临时工的套路,推己及彼,不过分吧?在此之前,我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知道这个(简单的)游戏需要人工智能,欧足联这么干有多久?为什么要外包?是不是因为国别和组别回避的原则,导致抽签的排他标准复杂,不得不借助黑科技?有识之士可有结论性的答案?从视频技术的运用,我们发现,即使肉眼可见(How I hate it!)的犯规,看不看,判不判,怎么判,还是在人。一旦到了人手里,事情就变得微妙,且妙不可言。

可不可以剔除回避的原则?大家省心?有人(本智绝不将此臆测强加于有识之士)会说“不行”,没有回避原则,会导致强队(偶尔但不是必然)过早相遇,小组刚碰过的球队(偶尔但不是必然)立刻又在淘汰赛厮杀,以及同一会员足协的俱乐部(偶尔但非必然)过早同室操戈。究其原因,这三条理由,实质上都是为了给传统豪门护航,确保他们尽可能地榨取参赛和晋级的红利。回避的原则是保护传统豪门的利益,通过抽签部分实现这一目的,有何不可?这些回避原则和1992-93赛季,欧冠放弃单纯的擂台制,改用联赛和擂台相结合的混合赛制,出发点一样,都是向豪门屈服,确保他们旱涝保收。

既然欧足联反复修改赛制的用心,从来都是维护豪门的利益,为什么不能质疑欧足联基于这个思路,在抽签和判罚上进行更多的暗箱操作?阴谋论的产生,是因为很多大家预期“肯定”会发生的事件,经常且重复地发生,形成一种模式,大家自然起疑。囿于无法取证,且即使有证据也不足以得出想要的结论,大家只能诉诸猜测,并从中摸索自认为说得通的理论。之前本智提到“足球是圆的”一说,盖因这句话告诉大家,凡事没有绝对,也不能事事做绝。欧足联不可能将全部好处,一直只给豪门。这和“你无法一直欺骗所有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尽管欧足联距离这么做也不远矣。只在需要时出手,那叫雪中送炭,不分青红皂白,那不叫关照,而是硬罩。有识之士大可不必为了70%够不够,耿耿于怀。

大型队际接触型运动中,足球是不确定性最高的项目。篮球、冰球和橄榄球不然,接近百分之百强者必胜,因此,围绕这些项目的竞彩集中在比分的差异而不是胜负。再者,用脚控制球体运动,难度和偶然性大大高于用手。这也说明,即使存心造马,也可能因为运气没造成,不代表不想造。即使设法让强队抽到了心仪的软柿子,软柿子也可能因为老天看不下去出手干预,没软成(这就是运气)。欲暗箱操作又想不授人以柄,不能玩得太露骨,也不能天天玩,否则容易露马脚。就像这次事故,可能就是暗箱操作次数过多,终于玩砸了。

欧足联从90年代初向贝卢斯科尼屈服,将赛制一改再改开始,哑忍豪门予取予携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向豪门,以及国际赛场的传统列强屈服,为他们走得更远铺平道路,也是业界共识。为了回报(行贿的)东道主,刻意安排传统弱队入虎口,也是利益输送的惯常做法,只是国际足联和欧足联走得太远,接连把弱队定为东道主,以至于送羊却没有虎口,游戏玩不下去。有这么多前科,智者们为什么不能质疑抽签有猫腻?有识之士列举了很多“反常”现象,明明选甲更讨好豪门为什么偏偏选乙?为什么豪门并没有百分之百上岸?本智也在前面解释过了:不能玩得太过分,也不能玩得太频繁。

manchester-united-manager-ole-gunnar-solskjaer-speaking-with-harry-maguire-2021.jpg

最后说说球员做掉主教练。

马圭尔在关乎奥莱存亡一役,依然率性盘带导致丢球乃至失分。是不是做掉奥莱的例子?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本智有理由觉得“是”。马圭尔和范德贝克、劳尔·希门尼斯等人的失误是否同一属性?本智认为“否”。首先,从结果看,马圭尔的举动导致曼联大败,曼联大败导致奥莱下课。这条线索至少部分可用,可信。

在奥莱靠这场比赛(不能输)救命的时刻,马圭尔作为嫡系中的嫡系,本应战战兢兢,恪尽职守。他没有,依然我行我素。至少,马圭尔不在乎这么做,会有什么恶性结果。因为不在乎而玩忽职守,和主动“做掉”奥莱,有何本质区别?“做掉”主教练,并不一定要亲自乌龙,亲手送点。他不做该做的事,就够了。有识之士无比景仰希勒,后者在出现换帅时,经常这么评价那些“做掉”主教练的球员:“他们不再为主教练拼搏。”这么简单的道理,有识之士料必能理解。

范德贝克在末轮欧冠,希门内斯在上轮英超,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作案动机,即使有,对眼下的朗尼克或拉热也没有效果。球员不是傻子,不会动不动就做掉主教练,只有在他们的饭碗,荣誉和地位受到威胁时,才会出此下策。这才是有识之士所说的“犯错犯蠢”,这么臆测球员,实在是有识之士过分联想,过了。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林良锋

体坛周报英超主笔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