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奔斗:19岁的首冠,李翰文网球生涯才刚上路呢!

张奔斗10-27 21:32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张奔斗

不得不说,低级别赛事的关注度是极低的,这很残酷,也很正常。李翰文其实是在多哈连续参加了3站M15赛事,头两站都是首轮输给排名800多位的对手,媒体上和球迷间基本上连个响儿也不会听到。直到上周爆发赢得桂冠,而且还是单双打的双料冠军,更多网球迷才第一次知道了这个名字——李翰文。

微信图片_20211027212326.jpg

这位两个月前刚刚度过了19岁生日的扬州小伙子,去年还在打青少年大满贯赛事,2021赛季可以说是他的职业生涯元年。M15赛事级别低归低,但夺冠好歹也要连赢5场,而且也算是对职业生涯初年一个不错的纪念。

微信图片_20211027212321.jpg

连打3站,为何从前两站的首轮游,到第3站的夺冠?这当然也和不断适应了比赛环境以及对手的强度有关,同时也因为,李翰文7月回国时因国内疫情再起经历了14+14天的隔离,无法系统训练,隔离后两周就参加了全运会,成绩也并不理想。全运会后,他在教练张巍指导下改发球动作,也需要一定时间找到感觉。

但教练张巍最满意的,还是弟子的比赛与训练态度。“场下生活安排非常规律,场上心态也很平稳,所以能够对比赛局面进行冷静的分析——这对于一个性情外露的球员来说,很不容易。”张巍分析道。

微信图片_20211027212340.jpg

结束多哈的三连赛之后,张巍已经带着李翰文来到了德国,进行两三周的调整和体能训练之后,本赛季结束前还计划再参加两三站赛事,其后的冬训也准备放在欧洲。事实上,李翰文今年从年初开始就持续不断在国外参赛,M15级别赛事已参加了超过15站。

球迷肯定会非常好奇,大部分国内男子球员都很难出国参赛,李翰文的参赛量为何会有这么好的保障呢?原来,李翰文大约五六年前加入到一个叫做“中国男子网球精英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中,张巍和另一位教练张喆主持教练工作,他和李翰文的合作也已经有了5年多。

该项目由香港的爱国商人、慈善家陈湖昌先生长期资助。陈先生多年热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20年来已累积捐款超过3亿元,对中国网球也长期支持,令人景仰。但他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不少媒体多次提出采访请求,都无功而返。

微信图片_20211027212329.jpg

微信图片_20211027212333.jpg

这个项目给了张巍和李翰文师徒俩很好的机会。张巍感慨,他们非常珍惜出国参赛的机会,通常是参赛三四站,然后训练两三周。“欧洲地区国家多赛事也多,有利于球员接触不同风格的选手,教练员也能在和国外同行的交流中不断提升水准。”不过,欧洲地区好球员众多,即便是低级别赛事也竞争激烈,“很难打,但坚持做难的事情,最终才能有所收获;亚洲地区的赛事虽然挣分相对容易,但打到一定阶段后,排名就很难再顶上去了。”张巍说。

听得出,张巍是位有追求的教练。他曾是辽宁队和上海队的专业球员,18岁进入北体大读书,后来曾先后有过奥组委、奥体中心和中国网球队奥运备战组的工作经历。2014年,带着“为什么中国男子网球总是不行,我想看看人家是怎么练的”这个疑惑,他还曾辞职去一家西班牙网校留学过两年。

张巍自嘲当球员时没打出什么像样的成绩,但他热爱网球,希望能够以教练的身份帮助弟子成就梦想。而他对于中国男子网球的梦想,还并非是太多人已经说了太多年的ATP世界前100。张巍说:“我们泱泱大国 ,怎么能总是光想着前100呢?应该越高越好,去冲击前20甚至世界前10,希望能有一批小伙伴为此而奋斗。”

李翰文今年有一站赛事经历相当引人注目,5月份他曾在经纪公司安排下凭借外卡参加了日内瓦ATP250站,当时他单打首轮负于伊瓦什卡,双打则被西里奇和格鲁贝夫击败。那项赛事的经历,也让师徒两人更加意识到发球与接发球以及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也为今后的训练指明了方向。

张巍分析说:“发球一定要练好。如今这批95后球员,关键时候根本不上二发,而是直接给你两个一发,而且还总能发上,这是一个新趋势。这对我们的发球和接发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身体就更是根本。”李翰文是进攻性打法,根据他的个性与方向,张巍希望他能够朝着卢布列夫的模板去努力,这就对体能更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疫情时代,国内男子球员出国参赛难上加难。张巍和李翰文,珍惜与感恩每一次在路上的机会。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张奔斗

《体坛周报》网球首席记者,ATP最佳媒体奖得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