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绝学”再现总决赛,中距离将决定总冠军归属?

林克07-17 07:23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林克报道

总决赛第三战,因为比赛在最后时刻失去了悬念,德文·布克被蒙蒂·威廉姆斯提前换下场。坐在场边,回想起自己14投3中的运动战效率,布克若有所思。赛后,他不可避免地被问到了相关的问题,而布克的回答也非常简单:

“我觉得自己可以获得更好的出手机会,我们会争取让这种局面出现。”

从布克沉稳的语调中可以听出,这位首次踏上总决赛的小伙子,对于自己之后的比赛充满着信心。情况也果然如此,就在总决赛第三战仅得10分之后,布克在随后的第四战迎来爆发,单场砍下42分。他提到的“更好出手机会”,也在第四战中出现了。

GettyImages-1233984052-e1626339539943.jpg

那么,布克提到的这个“机会”,到底在哪里呢?其实,打到了总决赛这个关口,两支对阵的队伍,都已经冲破了前三轮的阻碍。所以他们非常清楚,想要在这个最终赛场上笑到最后,那就必须保卫好自己半场的每一寸地板。不过,在这片防守强度最高的赛场上,那些传奇的得分手们,依旧能够突破对手的防线,找到出手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布克口中的“机会”。

那么,这个空间在哪里呢?不是三分线外,更不是三秒区内,而是在中距离。

历史仿佛是一个轮回,NBA经历了“魔球”理论的洗礼,进入到了全新的时代。但就是在这样一个NBA最重要的舞台上,似乎早已被丢进历史垃圾堆的“中距离”进攻,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而且毫不夸张地说,谁能在今年的总决赛中“占领”中距离这个空间,谁就更有机会去冲击总冠军。

这种理论,有数据的支持。在今年总决赛前三战中,雄鹿和太阳两支球队在中距离的进攻比例,达到了2016年总决赛以来的峰值。而今年,雄鹿和太阳两队在晋级总决赛的过程当中,每一轮在中距离的出手比例,都会比前一轮更高,这种情况,也是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头一次出现。

最近这些年,三分球在NBA进攻环节中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距离篮筐越近,得分可能性最高”的规律,也从篮球诞生之初就从未改变。所以在这两个理念的共同作用下,中距离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但也正因为如此,中距离往往成为了防守兵力相对薄弱的区域。

bb1ac8f28f14864c6b0d25b29a0af660.jpg

但仔细回想一下,在NBA总决赛的历史上,很多精彩和致命的进球,其实都来自于这里。比如1984年总决赛第4战,拉里·伯德在加时赛里,就是扛开“魔术师”约翰逊的防守,然后在中距离命中了反超比分的一球;再比如1990年总决赛第5战,活塞的维尼·约翰逊在开拓者的杰罗姆·凯西头上,命中了一个干拔跳投,为活塞锁定了冠军,而他出手的位置,就在三分线内一步。

当然,总决赛历史上最知名的一个中距离出手,发生在1998年总决赛的第6战。乔丹和公牛的第六冠,就是源自迈克尔·乔丹在罚球弧顶处的一个跳投出手。那里不是三分线外,也不是三秒区内,正是中距离。

NBA是巨星的舞台,而巨星能成为巨星,是因为他们可以投进“巨星球”。曾几何时,自己运球之后的干拔跳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巨星球。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很多巨星,已经可以把投篮的出手点越拉越远,但相对的,他们面对的防守强度和命中投篮的难度也是越来越高。加上各队从未真正放松过在篮下的防守,这就是为什么中距离变成了现代NBA的“金矿”。只要你有能力,中距离也足以让你赢下比赛,扬名立万。

除了前面提到的乔丹和伯德,还有很多巨星曾在NBA总决赛中,在中距离留下过精彩的表现。远的不提,就说2013年总决赛,大家都记得雷·阿伦在总决赛第六战用一个三分球把热火从悬崖边拉回,但在之后的抢七战中,是詹姆斯不断地命中中距离投篮,特别是第四节的3个中距离,成为热火锁定冠军的关键。还有杜兰特和邓肯,他们也都是中距离出手的大师,也曾在总决赛中,有过很多中距离的表现。

而在今年,中距离成为了布克、保罗与米德尔顿对决的主战场。

HXUNGRHAMII6XIT7RMUUSMHJLM.jpg

据NBA官网的统计,在1996-97赛季中,有31.9%的运动战进球都来自中距离。此后的两年,这个数字不断提升,分别达到了33.5%和33.7%。但是从1999-00赛季开始,这个数字开始下降,到了31.7%。与此同时,中距离“非受助攻”进球的比例,却常年保持一致。比如在1999-00赛季,这项技术统计的比例数字位12.3%,而到了2007-08赛季,这个比例也依旧有13.%。

“非受助攻”的中距离投篮,基本就可以理解成那些球员们的个人单打,其中很大一部分,就转化成了前面提到的“巨星球”。这个技术统计,在最近10年呈下滑趋势,从2008-09赛季的12.6%,下降到了2018-19赛季的6.6%。这个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NBA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但另外一个方面,是中距离投篮本身就在大幅度地减少。

不过,减少并不意味着“灭绝”,随着各队在三分线外和篮下防守强度越来越高,中距离进攻的重要性,也正在越来越被重视。每支球队都希望用反击上篮,或者接连不断的三分完成每次进攻,但NBA级别的防守不会允许这样的场面出现。越是高级别的比赛,这种情况越是明显。所以,能否尽可能地把握每一次出现的机会,才是衡量一支球队是否为强队的根本指标。

相比三分球和篮下进攻,中距离出手虽然面对的防守压力会相对小一些,但这中进攻方式本身,就存在一个天然的门槛,那就是每次出手的距离都可能跟上一次不一样,而球员们在抵达出手点时的身体姿态和势能,也是瞬息万变。除了靠长期的训练积累肌肉记忆外,每次出手时的微调,也是一位球员能够成为中投高手的关键。

devin-bookers-42-points-not-enough-as-bucks-beat-suns.jpg

每个打过球的朋友,可能都玩过类似的“投点”游戏。就是在三秒区周围选定几个投篮点,在一个点投进球之后,才能向下一个点进发。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可能无法扣篮,也无法投进三分,但三秒区周围的这些中距离的投篮点,则是他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的。而这,就是篮球的基本功。

对NBA球员来说,扣篮和投三分普遍不是什么难事,也正是在这样竞争激烈的舞台上,决定一支球队成败、决定一位球员成色的,往往就是基本功的强弱。具象一点来说,就是谁能在中距离投得更稳。

如果不看总决赛第四战,那克里斯·保罗无疑是中投的大师级人物。而在他的身边和对边,布克和米德尔顿也在快马加鞭地朝他奔来。不算总决赛第四场,这三位高手在3场总决赛里,累计出手了58次中距离跳投。平均下来,每个人都出手了差不多20次。这个数字,是2013年总决赛以来的峰值。

2013年总决赛,热火和马刺也都是在篮下和三分线外布置了重兵防守,所以韦德、詹姆斯、波什以及帕克这4位球员,每个人在那次总决赛里,都至少出手了35次中距离跳投。而在4位球员当中,波什的中距离命中率最高,达到了39.5%,是4人当中唯一命中率超过38%的球员。

而今年,保罗、布克和米德尔顿,不仅在中距离投篮的数量上,有望赶上2013年,而且三人的效率也不赖。总决赛前三场,3位球员在中距离的平均命中率,达到了48.3%。虽然可能会有所起伏,但平均看下来,他们依旧在中距离很有把握。

BeFunky-collage-7.jpg

中距离进攻的回归,不仅对太阳和雄鹿各有好处,也对NBA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相比要么投三分、要么冲篮下的“魔球”,中距离进攻增加了比赛的一个新维度,也让进攻的套路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对于球迷们来说,看着球星们通过个人技术,在中距离闪转腾挪,与防守人斗智斗勇,然后精准地将球送进篮筐,本身就很有观赏性。篮球中的一个美妙元素,正在NBA总决赛的舞台上,绽放着它独有的光彩。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