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梁熙明
这场比赛之前,意大利最大的悬念,就是中场主力,是维拉蒂回归,还是洛卡特利继续,事关意大利打了两年的“双核”战术。
从1970世界杯里维拉、马佐拉,1990世界杯巴乔、维亚利,1998世界杯巴乔、皮耶罗,考虑到意大利历史上但凡做选择题,主帅一定做错的历史,还真让人替曼奇尼捏把汗。
曼奇尼果然选择了双核,这是他练了两年的套路,维拉蒂-若日尼奥中场节奏与方向的控制,是意大利传控的基础,曼奇尼舍不得丢弃。
然而从过程看,一切不是曼奇尼想的那么回事。
奥地利极其硬朗,意大利中场对抗相当吃力,巴雷拉一个人要扛两个人的活,付出比小组赛的强度高多了,所以他与维拉蒂是最早被换下的。
而且奥地利一点不保守,前场一个阿瑙托维奇支点,就足以让博努奇与阿切尔比手忙脚乱,意大利遭遇到开赛以来,最强劲的抵抗,甚至下半场奥地利先进球了,只是毫厘之差越位。
在如此硬朗的奥地利面前,意大利显得束手无策。一直拖到加时,基耶萨在门前灵光一现的个人表演,打开了僵局,一块石头落了地。
对于曼奇尼的表扬,都围绕着他对意大利的技术改造,双核中场,压出去攻发挥意大利小快灵特色的风格,是曼奇尼立队的基础。这有悖于上一代里皮、卡佩罗甚至更老的特拉帕托尼那些老派教练,他们中场必设打手绞肉,至少要有一个加图索才安心,否则,光靠几名技术型球员在中前场传控,一旦丢球则后卫直接面临第一道冲击波,是压不住阵脚的。
特拉帕托尼在被球迷攻击时,为自己辩解:说我保守?我是第一个让维耶里、托蒂、皮耶罗同时上场的!
但是意大利教练反复陷入“弹钢琴与抬钢琴”的悖论,弹钢琴的多了,抬钢琴的就少了,技术型球星多了,打手就少了,他们很害怕丢球后怎么办。
曼奇尼(以及更早的普兰德利)的实践,似乎证明意大利可以学习西班牙的传控打法,可以派多个技术型球员同时上场,无论是场面还是战绩,曼奇尼的实践都无可挑剔,老派教练们的难题,似乎被曼奇尼一举攻克了。
但是,意奥之战表明,其实“弹钢琴vs抬钢琴”这个古老课题,曼奇尼并没有彻底解决。维拉蒂严重削弱了意大利中场的对抗,虽然他也能传出一两脚好球,但与因莫比莱等人的连线,不足以制造既有数量更有质量的杀机。而下半场意大利换人前,意大利一度有体力不继、节奏紊乱、控不住场面的迹象,而此刻奥地利已经不满足主守,开始压出来了!
最后几分钟,奥地利开始撕掉一切“技战术”的外衣,直接简单粗暴,起球高吊。既不能靠脚下传控耗掉时间,更难争到头球第一点的意大利,在对方一个个的头球摆渡中,门前左一脚右一脚,战战兢兢地煎熬着。
小组赛全胜时,名宿们花花轿子人抬人,一片“这支意大利能夺冠”、“这支意大利有当年我们的影子”的阿谀吹牛中,少有清醒之士提醒:欧洲杯淘汰赛动真格的强度,不是欧预赛、世预赛、欧国联这些比赛能比的,意大利没有经过真正顶级一流强队的考验。
奥地利既能硬桥硬马搞对抗,也有阿瑙托维奇瞬间一过三的细腻,更有阿拉巴统帅全场的气场,如果不是意大利赢了比赛,毫无疑问阿拉巴才是全场最佳——一次关键性解围,一脚几乎中的的任意球,一次杀到前场力压中卫头球助攻(阿瑙托维奇头球破门毫厘越位),攻防两端都收放自如,才体现出真正世界顶级球星的能力水平。
而意大利,很遗憾,没有这样的人物。
一切战术的基础,都是建筑在球员能力上的。为什么西班牙传控,连夺两个欧洲杯、首夺世界杯,打造出史上最杰出伟大的团队之一,而意大利只是碰一个奥地利,就已经万分吃力了?
归根结底,仍然是人的差距。哈维、伊涅斯塔的脚下功夫,以及意识头脑,足以进入史上最杰出巨星行列,所以他们不但能打双核,博斯克甚至能再上小法、席尔瓦,减掉前锋打多核中场。
而意大利,2021只有维拉蒂-若日尼奥,这个档次比起2012的单核皮尔洛,就一下子“哗啦”掉了。当你看到因莫比莱、贝洛蒂那样难堪的停球射门时,你应该对这支意大利满足了。
“美丽足球”,只能在欧预赛上拿捏芬兰,世预赛上拿捏保加利亚,欧国联上拿捏波黑,一到欧洲杯淘汰赛这个档次,就现原形了。
但是无论如何,欧洲杯8强,已经是超人的满意,孔蒂军团上一届也就是8强。考虑到意大利的现状,曼奇尼的真正任务,是力争2022年在连续三届世界杯小组赛覆没之后(2018更是决赛圈都绝缘),争取出一次线。
本届欧洲杯,他已经交出了90分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