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好声音:不只是伊布和意大利之夏

沈天浩03-12 12:58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驻意大利特约记者 沈天浩

今年的意大利圣雷莫音乐节,因为伊布和米哈的出席,吸足了全世界球迷的关注。伊布不是第一个来到这个舞台的足坛明星,在他之前,皮耶罗、巴乔和托蒂们都曾出席这一盛典,而在2003年,尤文图斯甚至派来了整支球队,在台上合唱金曲《我的自由之歌》。在这个国家,音乐和足球始终连在一起,并且同样被热爱。

 

1001111328.jpg

歌坛真内拉:“像奥里亚利般踢球”

作为米兰球员,伊布在参加音乐节期间,没少被两名国米球迷主持人阿马德乌斯和菲奥雷洛揶揄。摇滚巨星卢恰诺·里加布埃则无此烦恼,他是意大利歌坛最著名的蓝黑拥趸之一。曾经在2007年国米联赛夺冠庆典上献唱的里加布埃,自然也少不了足球主题的歌曲。《像后腰一样的人生》发行于1999年,歌词内容和曲风与里加布埃的“工人路线”相得益彰——这位殿堂级摇滚歌手,被称为“意大利的布鲁斯·斯普林斯汀”。

在这首曲子里,里加布埃这样唱道:

“像后腰一样的人生,

以抢回球权为己任,

生来没有秀丽脚法,

惟有加倍靠肺踢球。

像后腰一样的人生,

带着明确任务上场,

覆盖全场几片区域,

为了队友甘做绿叶。”

里加布埃不忘展示自己的主队属性:

“像后腰一样的人生,

像奥里亚利般踢球,

疲累对抗年复一年,

世界冠军终将加冕。”

1615518794922036281.jpeg

奥里亚利和莫拉蒂

奥里亚利是国米传奇后腰,1982年世界杯的冠军队主力。作为目前蓝黑技术经理的他,在场上喜欢和裁判吵架、为球队出头,堪称最称职的“蓝黑主义者”。如果命运调转,里加布埃当初走上绿茵道路,他会不会是球场上的又一个奥里亚利?在这首歌的最后,里加布埃唱道:“那儿,就在那儿,球场中央,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呆在那儿,一直呆在那儿。”

在博洛尼亚的一个清晨,另一位歌坛名宿切萨雷·克雷莫尼尼拿起吉他,开始追忆似水年华。他的代表作《橘子酱#25》,不是真正的足球歌曲,但在歌中出现的巴乔和橘子酱一样,代表了欢愉的年少岁月:

“当塞纳不再疾驰,

当巴乔不再奔跑,

当你也离开了我,

曾经的周日亦不复见。”

意国新说唱:加纳小伙想当托蒂

比起两位巨星的抒情金曲,网红出身的加纳裔说唱歌手Bello FiGo(帅X)的一首《我就像弗朗切斯科·托蒂》够洗脑,知名度同样不差,但内涵和风格却截然不同。Bello FiGo深谙网络时代的传播学真谛,先是将自己的频道取名“古驰男孩”,这样人们在搜索意大利奢侈品牌时,就会第一时间看到他的作品。后来Bello FiGo被古驰起诉,随即改名,但追求话题性、有时刻意扮丑的风格未曾改变。尽管Bello FiGo本人在意大利生活已近20年,但他的歌词平白易懂,词汇量贫乏,甚至不乏语法错误,是标准的“外国人意语”。

“Bello FiGo,我就像托蒂。我过于弗朗切斯科,漂亮妞们都知道。”

“我的妞儿,白得像弗朗切斯科;她实在太正,当她把头伸给我。”

“当我射门,踢出的都是炸弹;当我开口,讲出的都是真理。”

显然,在Bello FiGo的这首歌里,弗朗切斯科·托蒂并不是意大利国家队的10号,也不是红狼罗马的队长。托蒂不再是球员托蒂,而是一个英俊多金、迷妹无数的意大利白人偶像。一如Bello FiGo的其他一些歌曲,《我就像弗朗切斯科·托蒂》同样通过夸张和刻意扮丑,表达出一个刻板印象里的难民青年:落魄,粗鲁,对上流社会和白妞充满幻想。可惜Bello FiGo追求的比起社会诉求,更多的是网络热度,在与这首歌类似的众多作品中,他除了构造这一刻板形象以外,再无对这种疏离感的更多探讨。

不是只有托蒂这样的球场王子,才能成为歌曲中的图腾。意大利前锋序列中,头号话题明星还能是谁?说唱歌手Emis Killa用一曲《MB45》,将自己的故事投射在巴洛特利的身上。

“你好,我叫艾米利亚诺,

不过请叫我马里奥。

意大利rap界的巴洛特利,

他们说‘真遗憾’,

他们说‘浪费天赋’,

无论我去到哪里,

都会伴随一堆烂事。”

歌词中,Emis Killa认为自己像巴洛特利一样,集热爱和憎恨于一身,一面是赞美者的王冠,一面是批评声和咒骂。2014年,巴洛特利迎来了生涯中唯一的一届世界杯,最终惨淡收场。说唱界的巴神Emis Killa,则以一曲《马拉卡纳》火遍全国,该曲也成了天空电视台世界杯期间的推广曲。“你我皆已等待多时,除了伊布谁都不缺。”歌中不忘拿无缘世界杯的瑞典神塔开涮,但意大利人自己也没能冲出小组赛。

草根情结:从胡布内尔到格利克

热爱草根传奇和“省级前锋”的意大利人,歌唱的对象自然不止托蒂和巴洛特利们。新生代唱作人“加尔各答”(Calcutta)出生于罗马附近的小城拉蒂纳。在地缘上,拉蒂纳临近另一座小城弗罗西诺内,而前几年升入意甲、如今由内斯塔挂帅的同名俱乐部,也成了拉蒂纳人的主队。

“啃着披萨,城中唯我独醒,

喝着啤酒,明日更复明日。

……

如果一切回不到从前,

那么我向你道歉。

读着报纸,教皇变成了方济各,

弗罗西诺内升到了意甲。”

拉蒂纳与弗罗西诺内同处罗马附近的乔恰里亚地区,这里经济发展迟滞,也没有引以为豪的文化标识,自古以来便是永恒之城的农牧业后花园。在处处皆有魅力的意大利,乔恰里亚地区是尴尬的另类,而弗罗西诺内在短暂的意甲之旅中,更是无人问津,最终悄然降级。歌曲MV里,“加尔各答”展现落魄青年的惨淡生活图景,“升到意甲的弗罗西诺内”不仅是时代变迁的标志,更成了一种自嘲式的精神投射。

“加尔各答”自诩为意大利音乐界的卡萨诺,但他在另一首歌曲中,致敬的却是一位风格迥异的本土锋霸:2001-02赛季的意甲射手王,达里奥·胡布内尔。为什么是他?

“威尼斯很美,但不是我的海洋,

火车一动不动,我已厌倦了等待。

这个世界充满泪水,

有些时候,我想

和达里奥·胡布内尔一样,

不留你独守空房、干咬指甲。”

1615521598762084234.jpg

胡布内尔

胡布内尔征服“加尔各答”,靠的不是夺得意甲射手王的那24粒进球,而是一段与球场表现无关的故事:当年这位大器晚成的射手,一度收到英超诺丁汉森林邀约,却因为家庭原因,选择了毗邻妻子老家的皮亚琴察。“90年代的皮亚琴察很美,球迷非常热情,我不想挪地方。”对于胡布内尔来说,生活和足球同样重要,“如果他不碰烈酒和香烟,他将是世界第一”——前布雷西亚主席科里奥尼如是说。

“加尔各答”向往胡布内尔式的生活,说唱歌手Willie Peyote的足球理想则硬核得多,他在2013年推出单曲《格利克》,堪称意大利足球歌曲中最妙趣横生的一首:

“我的未来已死,我的钱包已空,

我不想做黑群,只想努力工作。

你的英雄们,关键时刻必拉胯,

拿高薪的装X犯,马特里和博列洛。

无产者征收,千斤顶撞开你家,

去你的‘激进别致’,让我们硬核如格利克!

格利克,格利克……(x8)

去你的‘激进别致’,让我们硬核如格利克!”

1615521679651003963.jpg

格利克

出生在都灵的Willie Peyote,本人就是“公牛”死忠。《格利克》成曲的2013年,球员格利克还是都灵的主力中卫。波兰中卫在都灵效力五载,深受球迷喜爱,随后在2016年转投摩纳哥,随队夺得法甲冠军、杀进欧冠四强,本赛季初又回流意甲,加盟大因扎吉的贝内文托。在意大利足球字典里,格利克是内斯塔的反义词:几无优雅可言,惟有无休止的拼搏和对抗。这首歌的最初灵感,始于2012年年底的都灵德比,格利克对贾凯里尼粗野犯规,随后吃到红牌。然而在歌中,Peyote选择为格利克辩护:“公平竞赛?别扯淡了!我们需要这种肮脏游戏(足球),一如这个肮脏世界。”

和伊布一样,Willie Peyote也参加了本届圣雷莫音乐节,且反响不俗。“要自己夺冠还是都灵保级?”还用问?主队仍然深陷保级泥潭,Peyote想都没想。

不仅仅是足球:“尼诺”的使命与勇气

“加尔各答”在《弗罗西诺内》里展现小城落魄,Willie Peyote以格利克之名对生活来了一脚滑铲。这样的“小确丧”,似乎成了意大利足球音乐在近年来的主流,但事情并非一直如此。1990年世界杯主题曲《意大利之夏》,即使是放在全球范围,可能也是传唱最广、声望最隆的足球乐曲。足坛群星闪耀时,一届万众期待的盛会,最终踢得相当难看,却仍能为亿万观众留下美妙回忆,贾娜·纳尼尼的沙哑声音和爱德华多·本纳托的高亢歌喉,究竟起了多少作用?

Sport.jpg

“魔力之夜,追逐进球,在意大利之夏的天空下。”《意大利之夏》早已超出了本土世界杯主题曲本身,已然成为一种时代符号。2018年,名导演保罗·维尔齐推出电影《魔力之夜》——这正是《意大利之夏》歌曲的别名——以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那场著名的意大利-阿根廷为背景,开启一段对意大利电影黄金时代的追忆。

《意大利之夏》够经典,但如果要选一首歌为这一系列结尾,民谣诗人弗朗切斯科·德·格雷戈里的《1968年的足球使命》,是我的唯一选择。

Francesco_De_Gregori.jpg

阳光照在工地上,

阳光洒在绿茵场。

风继续吹,吹起尘土,山雨欲来。

尼诺,你迈出步伐,像个男人,

脚上的硬橡胶鞋,

12岁的心里满是恐惧。

可是尼诺,你为什么要害怕?

害怕踢丢一个点球?

臧否一名球员,又怎会看重这些。

一名球员的价值,

在于勇气,在于献身精神,在于无限灵感。

谁知道你见过多少,日后又会与多少相遇?

那些悲伤的球员,从未尝过胜利滋味,

如今他们挂起球靴,在酒吧里放声大笑。

他们坠入爱河,已经十载,

可姑娘至今未曾谋面。

谁知道你见过多少,日后又会与多少相遇?

尼诺,你马上明白,教练已经喜笑颜开,

你收起惊惧的心,像风一样奔跑。

尼诺拿球,皮球像是中了邪,

紧紧粘在脚下,

进入禁区,不看球直接射门,

城门已经洞开。

可是尼诺,你为什么要害怕?

害怕踢丢一个点球?

臧否一名球员,又怎会看重这些。

一名球员的价值,

在于勇气,在于献身精神,在于无限灵感。

尼诺,你将不断成长,

尽管你的肩膀依然瘦弱。

下个赛季,

你将穿上7号球衣。”

即使抛开足球元素,《1968年的足球使命》也是意大利民谣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德·格雷戈里于1980年写成此曲,收录于专辑《泰坦尼克》中。

De_Gregori_-_Front.jpg

71ULF25vSwL._SL1500_.jpg

997_6xlf318.jpg

那一年,出生于1968年的尼诺刚满12岁。德·格雷戈里的“尼诺”出生时,意大利刚刚经历“经济奇迹”,社会繁荣已至极盛。对于西方世界来说,1968是个特殊年份,意大利也概莫能外,席卷全国的学生运动与罢工潮,从反对不公正的最初诉求出发,最终却愈演愈烈,让整个社会走向分裂。意大利1960年代的黄金岁月,在1968年提前画上了休止符。随之而来的是“铅色时代”——“铅”就是子弹。此后直到80年代末,意大利政坛和社会生活充满了反复和动荡,恐怖主义的阴云长久笼罩在亚平宁上空,高犯罪率成了米兰等大城市的标签。

《1968年的足球使命》诞生的1980年,博洛尼亚火车站发生爆炸案,造成85人死亡,也标志着“铅色时代”最黑暗的一页。两年后正式发行的专辑,以泰坦尼克为名,也正是意指黄金时代的意大利,如北大西洋上灯火通明的世纪巨轮一样黯然沉没。以“尼诺”为代表的“68一代”,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出生,却在点球点前做出了错误选择。结果无法挽回:“尼诺”们最终选择挂靴,在酒吧里的大笑和对梦中情人的想象里度过余生。

1615522098875048792.jpg

迪巴托洛梅

在历史隐喻以外,作为罗马铁杆球迷的德·格雷戈里,在歌曲中也夹带了足球私货。他讴歌的“尼诺”,原型是主队80年代的传奇中场迪巴托洛梅。1968年,迪巴托洛梅来到罗马梯队,从此开启了16年的红狼生涯。迪巴托洛梅是罗马队长、点球手,并如歌中人一样有着勇气和无限灵感。1982年,《泰坦尼克》专辑发行,而“尼诺”也在随后的一个赛季,披上了红狼的7号球衣。

只可惜,这段美好故事最终没有圆满结局:1984年,迪巴托洛梅和他的罗马队在家门口征战欧冠决赛,最终在12码前遗憾败北。美国世界杯前夕,常年受到精神疾病困扰的迪巴托洛梅,选择在自家别墅开枪自杀,距离欧冠决赛饮恨正好十年。可是尼诺,你为什么要害怕?

《1968年的足球使命》的另一个足球故事,发生在1982年世界杯期间。彼时,这首单曲随着专辑《泰坦尼克》发行,并迅速火遍全国。一个月后,意大利队在伯纳乌迎来世界杯决赛,卡布里尼在上半场点球宴客。“可是尼诺,你为什么要害怕?害怕踢丢一个点球?”——要知道,卡布里尼的名字安东尼奥,在意语中也可简化作为“尼诺”。德·格雷戈里当时如坐针毡,是保罗·罗西在下半场的进球救了他。随后,塔尔德利和阿尔托贝利又连下两城,将大力神杯带回了罗马。

如今,迪巴托洛梅和罗西已成故人,“铅色时代”的记忆渐渐远去,而这首歌曲依旧被传唱着。球场中,生活里,悲剧从来不少见,但《1968年的足球使命》选择共情而非哀叹,并因此不朽。尼诺,你为什么要害怕?臧否一名球员,在于勇气,在于献身精神,在于无限灵感。

1615522247946079154.jpg

卡布里尼和罗西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沈天浩

体坛传媒驻意大利特约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