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总编辑 骆明
讨论最近中超的限薪、中性化等一系列改革之前,我们得先讨论清楚,对于一个城市,足球有什么意义?就是养一个花瓶吗?
不是的。一个中超球队,可以带动一个城市的足球氛围,让更多小孩参与这项有益身心的运动。它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周边的产业链(比赛日经济等),回报远大于纸面投入。如果一个城市一年出一两亿人民币就能养支中超球队,这真是很划算的公益事业了——每个城市都有不菲的宣传费用。
但过去这些年,养中超的成本太高了,甚至可能达到一年几十亿。因为企业可以冠名,就把这些投入当成了广告费,以及获取其他“好处”的资本。追根溯源,这些钱还不是国家埋单(有些可能例外,如权健是欺骗消费者)?成本这么高,自然令各地政府/企业望而生畏。
中性化改革一刀切大有争议,但中性化本身没毛病。中性化+疫情打击,虚火会迅速下降。韩国投入最高的全北现代,年薪还不到1亿人民币,中超一两亿养支球队也实属正常。这样有兴趣养足球队的地方政府会越来越多,各地政府+企业携手(甚至可能没有企业),把足球俱乐部做成一个长线事业,这对中国足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可能有人会说,这和欧美足球不一样啊。是的,真不一样,国情完全不同啊,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这次改革之后,我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并不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