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奔斗:成都,成为网球之都,成为赛事之都

张奔斗11-29 21:03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张奔斗

上一次来成都采访网球赛事,竟已要追溯到2009年,成都元老赛。正是在那项赛事,让从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全盛年代开始写网球的我,第一次有机会看到博格以及麦肯罗打球,并且弥补上从未专访过博格的遗憾。感谢成都。

在那之后,成都还举办了国际网联青少年大师赛,这项赛事已走出了奥斯塔彭科等大满贯冠军选手。成都还有一站ATP250赛事,只是因为中国赛季同周还有其他赛事,我一直还没有机会前来现场报道。而今年,成都又迎来了一站中巡赛CTA500分站赛以及职业级总决赛。

如今,将体育作为城市名片来打造的城市不在少数。成都,为何选择了网球?

胥亚斌是中巡赛两站成都赛事主办方成都体投集团的董事长,也是中国网球巡回赛运营策划设计者之一。他认为,每个城市都应该寻找到符合自身气质的体育项目;而在他看来,最符合成都城市气质的项目有两个——网球,自行车,这是他坚持把中国网球巡回赛引到成都的原因。

“首先是历史和传统,百年前网球就通过传教士和外籍教师被带到了成都,成都第一片网球场可追溯到104年前。另外,网球是一项可以从小娃娃打到老的运动项目,而且也是最为国际化的运动项目。”胥亚斌阐述道。至于自行车,成都的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全年适合自行车运动,而且也适合举办场地和山地自行车赛。体育产业的龙头是品牌赛事,国际体育界对头部ip争夺十分激烈。成都之所以选中了中巡赛,就是看中这是中国人自己的网球赛事IP,恰好与想设立中巡赛的中国网协一拍即合。

不过,美好的设想和愿景,远非意味着不会面对挑战。胥亚斌透露,成都体投今年对中巡赛的投入高达7000万。2020年因为赛事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加上疫情之下影响到很多企业的赞助预算,因此在招商方面遇到困难。他以成都CTA500分站赛和总决赛两站赛事为例,执行费用大约在1800万,赞助商金额不到1000万,也就是说,成都赛区的亏损额达到了800多万。尽管背负着巨大的运营压力,但他更看重中国网球巡回赛的价值,以及对城市带来的深远影响。国企既要算细账,更要算大账。采访中,他反复强调这个观点。

和我国房地产行业20年黄金年代共同成长起来的胥亚斌,两年前从城市开发建设行业转入体育行业后,很快发现一个残酷现实:“越大的场馆越难赚钱,越大型的赛事越难赚钱,与房地产行业相比,体育确实是离钱较远的行业。”但胥亚斌仍然十分乐观,在他看来,用产业的角度来谋划和运营体育赛事才能有出路。下一步,成都体投将加快体教融合步伐,让网球运动走入更多的学校——今年成都举办的中小学生网球锦标赛,有创纪录的50多所学校的700多位选手参赛;成都当地的朋友介绍,类似的青少年赛事,曾经也只有百多个孩子报名参赛。

成都正成为网球之都,而成都在体育赛事的梦想与野心,远不只局限于网球一个项目。在成都市推行的“三城三都”发展战略中,其中就包括了“世界赛事名城”,而在未来5年,成都将陆续迎来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22年世乒赛、2023年男足亚洲杯以及2025年世界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其中的世运会,就是成都体投按照市政府要求作为执行单位参与申办的,目前,成都体投正与世运会协会保持紧密沟通,为2025年世运会做好准备。

在成为世界赛事名城的发展道路上,成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也面临巨大挑战。胥亚斌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群众运动习惯养成和体育消费提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体育,并未渗透到更多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并且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是个反面典型。”年轻时喜爱打篮球和排球的他,为了尽快熟悉网球项目,去购置了全套的装备;但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很难坚持训练,最终只能坚持进行两个不用约人的项目——游泳,走路。周六开了一天会后接受采访的他略带无奈地说:“我的网球教练说,训练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我觉得他批评得很对。”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张奔斗

《体坛周报》网球首席记者,ATP最佳媒体奖得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