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茅为安
2017年初自由传媒接管F1后,一直公开表示要在每年进行25场大奖赛,而且是“超级碗”规模的。2021年赛历的临时版本上,虽然有一个周末处于有待确定的状态,但23个比赛日期,又向着这个野心迈近了一步。
过去的71年里,F1赛历的长度平均每20年有一次增长。从1950年首次举行赛到60年代末,每个赛季最多维持在11至12场比赛。在那个赛车安全系数较低、设备比较简陋、比赛组织还不成型的年代,这样的场数可以得到理解。
70年代中后期开始,伯尼•埃克莱斯顿接管里赛事运营,并走上商业化路线。到了80至90年代,一个赛季的比赛场数稳定在16至17场。这段时期里,绝大多数比赛在欧洲本土进行,但为了更客观的承办费以及免费的运输成本,车队同意跨过大西洋前往美国、巴西、墨西哥,而往东只有澳大利亚和日本。
然而千禧年过后,亚洲国家的经济繁荣发展,F1嗅到了金钱的味道。马来西亚、中国、巴林、新加坡、韩国、印度、阿联酋阿布扎比的加入,令这项锦标赛的商业化达到顶点。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时,赛历上的比赛场数快速增加到接近20场。
其中,新加坡的街道赛加夜赛的模式证明,即便在赛车文化积淀较少的地域,F1也能呈现一场体育加娱乐的表演。而巴林和阿布扎比带来的直接和间接财富,让F1和车队的大老板们无法拒绝。
埃克莱斯顿在掌权后期,对于一切新赛事都抱着开放的态度,只要对方能够支付符合市场价格的费用。于是,俄罗斯索契和阿塞拜疆巴库也在首脑的大手一挥下,加入了赛历。一度,因为新赛道过多涌现,而欧洲赛道因年久失修和财政状况不利而离开,使得F1遭致了抨击。
但是,最终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大奖赛承办费和电视转播合约,占据了F1年度收入最大的比重,更多的比赛对车队意味着更多年度分红。虽然车队时而对比赛“太多”进行抱怨,但实际是小车队对不公平的分配规则表达不满。
近几个赛季,比赛场数基本维持在19至21场之间。确实,考虑到场数增多带来的成本增加,包括零件生产、人力支出以及人员的疲惫,《竞赛规则》定下了每个赛季最多21场的上限。
自由传媒到来后,想方设法寻找增加比赛的可行性,比如在2018年实验性地进行了三连赛、调整时间跨度(赛季推迟一周揭幕)来试探车队。结果,法国、奥地利和英国被连到了一起,对车队的后勤造成了很大麻烦。同时,员工的疲劳让车队坚决反对再进行三连赛。于是在2019和原始的2020年赛历上,都摒弃了这样的行程,哪怕今年原赛历首次达到了22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