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伯:皮尔洛在梦里笑你

王勤伯11-07 19:45

文/王勤伯

1

不久以前,我在《体坛周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教练皮尔洛缺的是什么”。

文章主要引用了意大利著名评论员、前佛罗伦萨董事长斯孔切蒂的一个观察。他认为皮尔洛忽略了对球员在基本功和基本技战术要领方面的强调,以至于球员在赛场上总是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好犯下错误。相反,哪怕是被尤文图斯赶走的萨里,由于多年从教经验,对这方面的细节绝不会放过。

我在文中表示,比较同意这样的观点,我认为皮尔洛缺少了在尤文图斯U23执教的锻炼,直接接手尤文图斯,对他自己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然而,近期关注尤文图斯的比赛以及皮尔洛的各种发言,我却越发怀疑这样的批评或许是错误的,或者说,存在巨大的被证伪的可能性。尤文图斯一直在按照皮尔洛设计的一些线条去搭建框架,皮尔洛现在最在意的是框架而不是细枝末节。如果框架搭建失败,通过对细枝末节的强调去赢得一些暂时的胜利,不仅是急功近利的选择,也可能留下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明年是我进入足球记者行业的第20年。即使已是一个老记者,我仍然在点评一个教练的技战术选择、带队风格等话题上格外谨慎,如果能够引用卡佩罗、萨基这样的名宿的评论,我宁愿引用。任何一篇看似洋洋洒洒的技战术评论、教练用兵观察,都可能让一个足球记者陷入自诩专业的意淫。

我见过很多自认为“懂球”的球迷,也见过不少自诩“专业”的记者,中国足球记者里尤其数量众多。而我本人受到的一个批评就是,我很少写技战术评论。当然,就算我写过,也很难写进批评者的心坎儿里。

我以皮尔洛作为例子,想要说明读者和记者之间并不总是一种取悦关系,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或许会有很多人期待着一系列针对皮尔洛的批评和解剖,但我会因为写过一篇并不完全是个人观点的批评文感到不安。

这种不安的真正原因是:尽管我们都喜欢足球而且对足球有着很多研究,但是教练作为一种专业工作,有太多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带着简单逻辑去解读剖析的,同时,一个像皮尔洛一样的足球人,他的视野也绝非我们在一篇文里可以轻易囊括。

2

皮尔洛总是睡意绵绵的样子,无论是赢球以后接受采访还是输球以后出现在电视镜头面前,他一直是那个模样。

他每回答一个问题,都像是睡意刚好被问题打断了。

我不知道他的睡意是否就是古话说的大智若愚。他是我的同龄人,我采访过他参加过的几乎每一届大赛。最频繁接触的那段时光,就是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夺冠在德国的40天。

那时刚刚爆出“电话门”丑闻不久,尤文图斯降级尚未宣判。意大利队很多球员对媒体主动禁声。除了国家队例行新闻发布会出来说说话,大多数人在比赛结束之后都会快速地离开赛场。

托蒂甚至连国家队的新闻发布会都不参加,他只会定期通过个人赞助商的网站发表一两句话。我记得半决赛前中国一家“专业媒体”刊登了一个整版的托蒂电话专访,真的让人笑掉大牙。

在整个意大利队,有2个球员总是很配合记者们的工作,比赛结束之后,你想要提问,他们一定会停下来认真回答。一个是门将布冯,另一个就是皮尔洛。

2006年世界杯,从头至尾发挥最稳定的球员,莫过于布冯、卡纳瓦罗、皮尔洛。那是一支才华横溢同时又充满愤怒感的意大利。世界杯期间的佩索托坠楼事件更加深了愤怒又抑郁的气氛。

世界杯本身是凶险的,愤怒、幼稚和冲动都可能酿成错误,马特拉齐拯救过意大利,但他在对澳大利亚比赛中的红牌也差点葬送了意大利。

这种情况下,格外需要有人做到波澜不惊、镇定自若。而意大利幸运地拥有正处于巅峰期的皮尔洛。他攻入了2006意大利世界杯第一粒进球,半决赛最关键时刻,又是他找到了自己和格罗索之间的那道缝隙……

然而正在奔向世界冠军途中的皮尔洛在比赛结束以后走到你面前,仍然像是没有睡醒。我仍然记得有次我身边一位意大利记者想要问他什么,估计是看到皮尔洛昏昏欲睡的神情,问题也凝在了自己嘴里,最后还是皮尔洛开口,“你问吧!”

意大利人罕见地把“大师”(Maestro)这个称谓送给皮尔洛。就算不只是出自敬意,还有调侃的目的,这个称谓也是名至实归。“大师”皮尔洛总像是在半梦半醒中思考着普通人并不关注或无法解读的问题。

当我回看皮尔洛的球员生涯,再仔细观察他在尤文的带队策略,我认为外界(包括我)对他的批评才是真正冒着急功近利的风险。

那些我们自认为是真知灼见的观点,或许对他来说只是小事一桩,当他把自己想要的框架搭建完毕、线路调试完成,很多我们认为是问题的问题,都有可能迎刃而解,或者,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搞定。

但足球的命运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皮尔洛同样有可能一筹莫展,最终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局,那样会让批评过他的人沾沾自喜。无论是球迷还是记者的批评,常常都会带着某种博弈色彩,以便可以在结果有利的时候对左邻右舍宣布:看,我不是早说过吗?

类似的问题齐达内早就已经经历过。教练齐达内赢得欧冠的次数和频率远胜过球员齐达内,但教练齐达内得到的认可却不如球员时代的人。直至今天,齐达内仍然是一个容易被怀疑和批评的教练。

齐达内就像拥有一切可以让你批评他的理由:他在技战术方面并没有革命性的改造和推陈出新,他的排兵布阵常常不合常理,他的球队不总是踢得激情并足够有说服力。

然而,齐达内就是带队实现了前无古人的欧冠三连冠。这是批评他的人无法预见的,也是批评他的人所推崇的其他教练未曾实现的。

3

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容易给人产生和加深的一个假象,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可以较为轻易地通过知识的拼接成为或者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如果过去对职业教练技战术的批评更多发生在酒吧里的空谈,现在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看上去很“专业”的内容,例如一张又一张划着红圈和箭头的战术示意图。

由于知识产权缺乏保护,在中国流行的自媒体写作也是类似的手法,天花乱坠拼接各种报道,爆款各类营销号。中文平台的大多数国际新闻评论,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的。

在我看来,此类报道和评论的有害之处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显而易见的拼接内容方式深刻地影响了很多人的世界观,他们相信,如果给自己上方的井口拼出一个万花玻璃盖子,那里就不再是井口了。仰望着那个万花筒井口,他们有时候是国际问题专家,有时候是病毒学家,有时候是气候专家,更多的时候是足球技战术高人。

因此我想说,如果一个人的言行让你觉得他很聪明,那么他其实只比你聪明一点点。如果一个人的言行让你觉得他富有自知之明,那么他确实比较聪明。不管皮尔洛在尤文成败如何,他和瓜迪奥拉、哈维、伊涅斯塔,都是我十多年来认定的聪明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王勤伯

体坛传媒驻意大利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