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疫情日记㊿:怎样才是疫苗的正确打开方式?

杨子江05-02 07:37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驻德国记者 杨子江

肯特·布兰特利医生曾经一度病危,他在利比里亚工作的时候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病情迅速恶化,他跟妻子打电话的时候交代了遗言。2014年7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他开始接受一种实验性药物的治疗,这种药物叫ZMapp。作为第一个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美国人,他开始逐渐康复,几天后他开始能逐步行走,并最终痊愈。Zmapp被视为治疗埃博拉的神药,布兰特利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几个月后,他出现在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作为“埃博拉战士”,他被评选为该杂志的年度人物。

可在随后的几年中,人们发现,用ZMapp对付埃博拉并非万试万灵,它可能对布兰特利本人确实有效,却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不过此时埃博拉疫情已经逐渐走弱,没有足够的人员进行药物测试。直到2019年,埃博拉第二次爆发,人们才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测试了几种治疗方案,结果发现另外两种药物比ZMapp好得多,但这一耽误,就是5年的时间,数以万计的人死于埃博拉病毒。

如今,针对新冠疫苗的狂热开发正在全球进行,但新冠病毒疫苗的寻找,也遇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时同样的困难。自从世界上第一例病人感染至今,已经过去了4个月,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未对治疗方法有什么有意义的指导。牛津大学的教授兰德雷说:“最重要的是,我们依然缺少可靠的大量的数据。”兰德雷目前正在领导英国对新冠病毒的研究。

针对新冠病毒,全球大约有1200多项试验正在进行,正在开发的药物有260多种,但没有任何一家研究机构能说明,他们的研究方案或者开发出的药物,是否对所有新冠病人都有效。科学家们其实都知道,要想真正知道药物的有效性,必须有足够多的患者来进行试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意义。但大多数早期研究的规模都很小,各种资源也非常有限,得出的结论其实也非常有限。

如果要想清楚哪些药物有效,避免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在那些无效的药物和试验上,必须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案。比如说人们都知道的吉利德科学公司,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他们用两种方法测试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疗效,这种药物一度被中国人戏称为“人民的希望。”

一项是针对中度的新冠患者,将瑞德西韦与新冠病毒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比对,这种试验是公开的,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知道他们是否正在接受瑞德西韦的治疗。第二种治疗方案则是针对6000名重症患者,在对抗埃博拉病毒的试验,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一半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试验性疫苗注射,而另一半的参与者则使用的则是安慰剂,这是传统的试验方法,但也遭到了伦理上的质疑。吉利德放弃了传统的实验中用药物与安慰剂进行比对的方式,而是扩大试验范围,以收集更多关于瑞德西韦的数据。尽管之前有消息说瑞德西韦的试验效果并不理想,但该公司否认了这一消息,最终的结果将在5月底公布。

像吉利德这样公开测试的公司毕竟还是少数,一些公司依然在闭门造车。新冠病毒不是埃博拉病毒,后者还没有在全球泛滥,而新冠疫情则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疫情,错误的疫苗会让更多的病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像当年布兰特利身上所发生的可笑案例,不应在今天重演。

但遗憾的是,这一切正在重演。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杨子江

体坛传媒驻德国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