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评论员葛爱平述评
天津足坛出了大事,天海俱乐部的命运,只剩不到两天了。
因为天海揭不开锅,俱乐部0元转让,到现在也没有搞定。而足协的生死书写得很明显,如果到3月12日还不能给出满意的结果,天海将从中超消失,不,确切地说,是从中国足坛消失。
是什么原因让天海走到今天这般地步?
2015年7月7日,天津权健集团宣布并购中乙的天津松江足球俱乐部,次年,权健俱乐部队便获得中甲冠军,升入中超。2017年赛季,权健一举莸获得中超季军,并获得亚冠资格。2018年,权健还成为中超唯一一支打入亚冠8强的队伍,风光一时,前景可期啊。
问题出在2019年初。因为老板被查(后被判有期徒刑9年),权健集团轰然倒塌,俱乐部改名天海,由天津体育局托管。如今,体育局结束托管,权健集团也放弃了俱乐部,一支曾经风光无限,雄心勃勃的球队,仅仅过了5年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
权健到天海,5年犹如游魂,搞到如今这个结果,说起来也简单,只因为一个人,那就是束昱辉,权健集团的老板。因为老板犯法入监,集团塌了,俱乐部也完了。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都缘于一个人。
权健集团作为一个经济体,即使家族企业,或个人说了算,没有关系。每年倒闭的企业有多少,只要是市场行为,都正常。但是足球俱乐部就不行,因为她还有着更广泛的社会性,这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企业了。
由此看来,将一支足球俱乐部绑上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的命运,这是很不恰当的,也是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职业足球俱乐部,要去商标化,去企业化,不能让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来操控一支球队,决定一支球队命运的原因。
恰恰在中超,或者中甲,或者中国职业联赛的俱乐部,这已经成为常态,几乎都是由一家企业支撑着一家俱乐部,兴盛如斯,败落亦然。之前,就有许多俱乐部改换门庭,就是因为换了东家,于是,从俱乐部招牌到财务章及至球衣,统统换了个遍。
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不好,便是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决定了一支俱乐部的命运,如同这一次的天津天海。这便使得俱乐部没有根,常年漂浮,连订个5年计划都没有底,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沉下去,然后换个马甲又冒出来,有的则永远不见了。
有老板豪言,要建百年俱乐部,确实也做得像模像样,从青训到一线队,从场地到宿舍,更筹划建自家的足球场。但是,商场如战场,激烈竞争下,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的太阳会不会升起。三星公司如此庞大,会长且还每周要给员工发一封企业危机的警示信。这一次疫情来得突然猛烈,有想到过的吗?疫情过后,会有多少家企业商家打包关门?仅在两个月前,有谁预料到吗?
当年豪言的老板走了几个?稍稍对中国职业足球了解的,心里都有数,这里就不一一点了。别说私企,就是坚如磐石的大国企,也有玩不转的时候,比如说北京国安,也比如说申花的前东家,上海广电等五大国企,最后不也是放手了吗?
天海俱乐部的命运,其实也给中超各俱乐部敲起了警钟。放眼中超16支队,几乎清一色的是企业队,其中绝大多数队都更换过老板,也更换了队名,没有因投资人更叠而更换队名的,也就是上海申花和北京国安了。这样的中超生态,是极不稳定的。
我过去一直呼吁,改变中超职业俱乐部的股份结构,尽可能少地让俱乐部形成一家全资控股的局面,使之尽量良性化,跟上世界职业俱乐部的步伐。因为,谁知道这个绝对股东哪一天会忽然不想玩了呢?
恒大俱乐部的大资金投入改变了中超的游戏规则一直倍受垢病,但是依我之见,恒大又恰是中超俱乐部中最稳定的。因为恒大是由恒大和淘宝各持50%股份组成的俱乐部,也就是说,如果一家退出,还有另一家在,相对大多数金鸡独立的俱乐部,他们站得更稳一些。
不要把职业俱乐部的兴衰寄托在某一个老板的个人爱好或者某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上,这永远不靠谱。用规则和制度建立起来的大厦远比这些要坚实得多。
无论是亚洲还是世界职业足球俱乐部,“企业队”模式的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才有,而在中国足坛却是绝对大头。改变俱乐部组成结构,去企业广告化,是中国职业足球走向健康和正规必须要走的路,其间很可能会出现许多困难,甚至在资金投入上出现断崖式下降,但是总比身家性命系于一根绳子上要牢靠。至少,不会出现中超的权健、中甲的四川FC、申鑫、华南虎等悲剧。
从这个意义上看,天海现象戳破了中超的窟窿,未必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