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李森
“利用国家队今晚小组出线的机会,我将这一胜利奉献给鲁维亚莱斯(足协主席)、莫利纳(体育总监)和恩里克。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国家队提前入围欧洲杯,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减轻了一点压力。因为对某些怀疑的眼光,我们已经以成绩做出了答复……在足球风格方面,我们努力想成为比赛的主人,主张控球在脚而不是随意开大脚。人们可以选择喜欢或不喜欢,但我都希望大家能支持国家队。假如有人希望看我出丑的话,那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想看国家队笑话,毕竟现在国家队的主教练正是在下。”莫雷诺赛后这番话,既无辜,也无奈。
莫雷诺本次国际比赛周采取封闭训练(只对媒体象征性开放15分钟),早就引起舆论界一片哗然。因为没有现场报道,球迷就不知道球队的现状,在感情上也会和国家队显得疏远。加上对挪威和瑞典两连平,使媒体对莫雷诺的执教能力重新产生了怀疑。虽然也有同情者为之开脱,说莫雷诺封闭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想排除外界干扰,专心地搞一些战术上的演练。但到了比赛看到国家队进攻无术时,责怪莫雷诺“一意孤行得不偿失”的说法就难免会占上风了。
先不说每个教练有着不同的执教方式,首次独立执教的莫雷诺,在尚未有足够自信之前,自然不喜欢公开让人观摩训练。但这一切会随着球队气氛的逐渐宽松,以及经验的逐渐积累而有所改变。现在我们有必要就事论事的是,为什么本场比赛西班牙会在控球率达到65%,攻入对方禁区多达27次,进攻内外结合的情况下,还要拖到比赛最后一分钟才能进球惊险扳平呢?
首先,莫雷诺本次选人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挑选目前联赛中状态最好的球员,以达到既能保证成绩,又能锻炼新人之目的。譬如前锋赫拉德·莫雷诺、奥亚萨瓦尔的入选,就和他们在联赛射手榜排名靠前不无关系(前者6球,后者4球),这些都再正常不过。可由于对瑞典一役首发11人分别来自10家不同俱乐部(对挪威时更是11人11队,是西班牙国家队20年来首次),加上这些球队在打法上各不相同,于是这些球员聚在一起就很难打出默契的配合。
譬如奥亚萨瓦尔做了不少次无球跑动,同伴却没有传球意识;譬如赫拉德·莫雷诺在比利亚雷亚尔的4231中打单箭头,而本场作为双前锋之一他必须到两侧接球,对新战术的不习惯,势必会影响他的发挥。哪怕要演练新战术,也应该保留一些同俱乐部的固定搭配,譬如罗德里戈身后该有一位帕雷霍,赫拉德·莫雷诺最好是由卡索拉来伺候。有媒体曾断言,在接管球队半年后,莫雷诺对参加欧洲杯的人选已经有了“腹稿”,但现在看来并不是那么回事。就前锋的人选而言,也许莫雷诺在下个国际比赛日时还会继续考察莫拉塔、阿斯帕斯或阿尔卡塞尔等人。
其二,控球不仅是为了防守,也是为了成为比赛的主宰。既然西班牙获得65%的控球权,那么就应该充分利用到进攻当中,包括长短球相结合。以本场比赛为例,当瑞典紧逼加强时,西班牙理应放弃“后场短传为主”的教条,而用长传来袭击对方,并以此推动整体的向前。罗德里两次后场丢球直接引起瑞典的两次极具威胁的反击,虽然他在赛后得到了莫雷诺的袒护,称“这是追求风格过程中难免付出的代价”,但显而易见的是,以短传进入前场会给对方防线回防到位增加时间,从而造成阵地战攻坚的困难。
第三,与对挪威比赛时先后用奥亚萨瓦尔和罗格里戈任中锋相比,莫雷诺的明智在于本场让赫拉德·莫雷诺和奥亚萨瓦尔搭档双前锋,完成对对方防线的切割,只不过由于他俩都缺乏阿尔卡塞尔的运气和灵气,以致球队在20多次打入对方腹地后依然徒劳无功,最终还得靠罗德里戈解决问题。从心理的角度而言,力争小组第2的瑞典,求胜心自然比西班牙更为迫切,因此上半场先采取无中锋打法,下半场再实施切割是同样可行的,尤其是瑞典后卫都个个身高马大,就像在2012年欧洲杯的决赛上,博斯克就是以无锋阵和后发制人的战术,4比0击败意大利的。
从联赛中挑选状态最好的球员,而不是只选择老面孔;从追求传接球的精确度到放弃长传;从猛攻禁区腹地到最后一刻取得进球,都表明莫雷诺本次组队有好的设想,但离现实相差甚远。与其说本次国际比赛日莫雷诺最大的收获是带队锁定了欧洲杯入场券,还不如说他又积累了一次组队的经验。但是当小组赛还剩两场,欧洲杯还剩半年的情况下,也许莫雷诺试验新人的幅度,应该有所节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