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观点:作为NBA球迷,得做好心理准备了

张佳玮10-08 09:49 体坛+原创

我没记错的话,国内最后一次看不到NBA转播,是1998-99季缩水赛季。

那年圣安东尼奥马刺的夺冠历程,我是靠报纸、杂志和后来补录像带了解的。

在那之前,我看了几年的NBA直播。有些是CCTV,有些来自广东台。那会儿看球很不易,学生,往往周末才看得上一场完整的球。数据和报导,靠电视新闻,靠杂志和报纸。

我记得1994年的《篮球》杂志,前半部分聊中国联赛(当时还没有CBA),后半部分聊NBA。当时许多翻译与现在不同,比如加里·佩顿莫名其妙地翻成凰克斯顿。

又过了几年,国内的电视直播多起来了。看球也方便了。

互联网盛行了。看不到直播时,也能靠NBA官网、雅虎体育和ESPN看play by play了,赛后还可以看recap。

数据网站也慢慢起来了。BBR啦,82GAMES啦,等等。

互联网上开始有了动图,有了战报,有了技战术分析,当然也有了蜜黑。

2008年夏天开始,我去上海某频道当嘉宾解说玩儿,接触了一些行内的前辈精英,也知道了这行幕后有多不易。我一个人来去惯了,一向不觉得。那时才知道,“哇,我们看一档节目,后面这么多人在帮衬!”

后来我离开上海后,看球的时间没那么方便了。

但好在时代发展了。不用像小时候似的,到周末正襟危坐看一场球了;不用等着杂志和报纸,才能看到战绩排行榜和数据了。

2018年初夏某天,我赶飞机。编辑开车送我去机场,中间借我他的手机(他开车来时正听着球),让我看着直播,看着休斯顿一口气投丢了27个三分球。

作为球迷,这个年头,本来是挺幸福的当口——比起以前,看一场球得征求爸妈同意、得忍受低清电视的岁月。

比起每年总决赛时恰逢期末考试前,经常得在学校里边吃午饭边抬头看电视的学生时光。

头几天,不当言论出现时,我第一反应,以为单是莫雷犯浑——我知道美国有些嚷嚷这类话的人,压根不知道这个时间点,这种发言,性质有多严重。

到他删了,到他后续发话,到萧华昨天出来说事了,我知道,事情大了。

大概,那边还是不了解(或假装不了解)中国,还是没意识到(或假装没意识到),这次闯的祸有多大。大概,他们还抱着“我们这里规矩是这样的”心态。

如果萧华昨天的言论,就算是NBA最终表态,而没有后续的话,身为准备迎接新赛季的球迷,怕得做好心理准备:

我没记错的话,国内最后一次看不到NBA转播,是1998-99季缩水赛季。

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这个节点,我们当然无须迟疑。

如果真的后续没法得到妥善解决,无须迟疑的同时,也难免有些可惜——当然不是为莫雷(和萧华)可惜。

莫雷的混蛋言论(和萧华的态度),可能影响NBA最大的海外市场,就此改变无数国内从业人员的生活轨迹。

乔丹、大梦、鲨鱼、科比、邓肯、勒布朗、库里们一路精彩表现赢得的球迷,都可能要改变些习惯了。

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这个节点,我们当然无须迟疑。

只是无须迟疑的同时,想想这本来是,多少人花了多少年,终于构建起的一整个,让球迷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最顶级球赛的生态和产业,现在可能因为莫雷的犯浑(或傲慢?或其他什么?)和萧华的敷衍(在美国论坛,他也在挨骂,当然那是另一个话题了)而搁浅。

还是气难平。

真是,太混蛋了。

叹恨之外,我没法不想到,搁大卫·斯特恩还在任,他会怎么处理呢?

不知道。

想想当年他绕世界找电视台推销,辛苦地搞NBA全球化。

到现在这步田地,斯特恩,大概只能遥指继承人骂一声:

“你真他妈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