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禅本有缘,有一种基因叫文化

谢锐09-22 23:56

记者谢锐五台山报道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荫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池上二绝》之一,写的是山中寺院里僧人对弈的情景。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涉及僧人下棋的作品,数不胜数。之所以有无数诗人诗作以僧人下棋为题材,是因为自从佛教接纳围棋、围棋走进寺院之后,下围棋就成为僧侣们的生活内容之一。这些古代诗词,亦反映出围棋与佛教关系之密切。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围棋日渐融合。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高僧鸠摩罗什既是佛经翻译家,又是围棋高手。在其翻译的《维摩诘经》中,首次肯定了围棋对佛门僧人的修行有利无弊,为围棋走进寺院开启理论之门。《维摩诘经》中写道:“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其意为:出家人如到社会上那些下围棋、玩博戏的地方去,同样可以弘法度人。接触这些游戏,虽然不是学法的正确途径,但并不影响你的坚定信仰。

东晋高僧支遁和同时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宰相谢安、中书令王坦之等上层名流均为好友,常在一起下棋清谈。据《世说新语·巧艺》载:“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数千年来,围棋共有十多个别名,但影响最大、叫得最响的便是源自于支遁的手谈。

隋唐之后,围棋与佛教水乳交融。许多高僧棋艺高超,广交社会名流,借以弘法布道,仅初唐时期就有梵志、辩才、一行等人。梵志既是棋僧,又是诗僧,他曾写诗赞叹围棋和双陆:“双陆智人戏,围棋出专能。解时终不恶,久后与仙通。”辩才是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禅师的弟子,《法书要录》称他“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琴棋书画的提法,即缘起于辩才和尚。

围棋和佛教有着天然的相同文化基因,譬如“平常心”本指一种宁静、安详、平和的心态,佛门把它作为修行的不二法门,围棋则把它作为发挥棋艺的最高境界;“劫”是围棋中最常用之词,而佛教对时间最明确的观念就是“循环”。围棋中的劫,是棋局中生与死的循环肇始,与佛教中的“劫”异曲同工。 

围棋是宇宙的缩影,棋盘既象征地球也象征宇宙,三百六十颗黑白棋子,对应地球自转360天,天元象征宇宙中心,棋盘四角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白子黑子代表昼夜和一切阴阳对立的事物。

六祖慧能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脱离人间去找寻佛法,犹如苛求兔子角一般。佛家之业力,围棋之棋力,都是摆脱自我束缚,融入宇宙的力量。每一局棋都可以视作是棋手的灵魂再造,每下一盘棋都是为了棋力亦即灵魂的升级。若以游戏等同视之,棋也不成为道。

人间佛法在于“心中有佛,心中有信”,不限于“脱离尘世,山中求佛”,但求积极向上,谦卑自省,以宽容心、慈悲心看待众生,放下自我,放下成见。因此,佛教给人信心、给人希望;围棋亦然,棋手不会因为输棋而不再下,因为围棋不断带来信心、希望和欢喜,宁愿用输棋的痛苦去换取。

围棋与佛法相通,只要心中向善,胜负也是一种修行,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恒久的定力,才能达到高超的业力与棋力;金钱和荣誉是一大世俗动力,但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的话,在棋道修行上终究行之不远。

这也是首届五台山棋禅大会的意义之所在。该项比赛由中国围棋协会、山西省体育局指导,山西省体育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五台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忻州市体育局主办,五台山文物遗产保护局、五台山围棋文化交流中心承办,五台山栖贤阁酒店、山西五台农村商业银行、原平市农村商业银行协办,比赛将办成传统赛事,一年一届。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谢锐

《体坛周报》棋牌首席记者、编辑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