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特约评论员王子星述评
这是这期有球必应的辩题,我很感谢管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作为一档辩论节目,我觉得这个事儿特别值得说说。
来自体坛+的两位评论员老师管老师和殳海老师辩论的很精彩,大家可以去看看节目的回放,现场观众从提问到阐述观点也很到位,可以说做这样的节目,我是非常享受的。
听起来这个辩题我们好像是在为FIBA“操心”,我也并不认为他们如果看了我们这期节目,会考虑改革现在的晋级和分配制度(当然如果真的这样我就太高兴了)。只是好像作为这届世界杯的东道主和参赛国,稍微动动心思也是我们从业者应尽的义务的。
到我写这篇文章为止——也就是第二比赛日正式开打之前,欧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就输了三场球,其中黑山和德国还是输给了欧洲内战的对手,而输给美国的捷克打的也绝非一无是处,公平的说的,如果是中国和捷克交手,我们也真的有点困难的。
这就是个问题了,欧洲强队在对阵非洲、亚洲的球队的时候,基本上“碾压”式的优势,而很多比赛在赛前其实已经失去了悬念。无论是菲律宾、韩国还是明年的奥运会东道主日本都是大比分输球;期待能崛起的非洲篮球在前两比赛日也并没有给出很好的成绩,反而安哥拉、突尼斯、日尼利亚、塞内加尔都被好好收拾了一下。
必须要承认,现在欧洲篮球的进步是“抱团”的,不仅仅是有约基奇、字母哥这种在NBA都有统治力的球星,同时他们的整体性的优点并没有失去,反而大家其实很可惜东契奇、德拉季奇等球星不能来华出战。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欧洲能获得更多的名额,的确会让整体的比赛强度有所提高、比赛质量更加出色。
但是这就牵扯到一个所谓的“公平和平等”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从“公平”的角度看,似乎让更强的分区有更多的人,是个很合理的想法,包括落选赛的形式,其实也是从这个出发点考虑的。既然大家都想来,那就都给机会。可是从绝对实力中分析,我们也必须承认,欧洲球队和其他大洲的球队打落选赛,欧洲球队最终得到名额的机会就是远远大于对手们。
从“平等”的角度看,倒是更加简单。我们就尽可能的合理分配,既然扩军了,那就大家都有机会。
今年亚洲球队多,也是因为东道主在亚洲,所以显得亚洲球队多了。
我当然喜欢激烈的比赛,希望小组赛开始恨不得各个小组都是死亡之组。不过从我的角度看,我还是觉得我至少认可现在的名额分配方式,包括暂时取消落选赛的这种制度。有的时候,特别是体育比赛,我们或许必须“带一带”一些不那么强的选手参加,特别是国际性的大赛。
一方面,从项目的推广和普及角度,只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国家参与,才会获得更广的关注度,也才会让那些水平不太高的地区重视这项运动,从而更好的开发和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否则知道哪怕有落选赛,也打不过欧洲球队,那还何苦去花钱花时间去玩这个项目呢?
另外一方面,人类历史上,很多次的跨越式的进步,都是来自于交融。即便是不太发达的地区,就拿球队来说,哪怕是一支弱队,也一样会有不错的球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而这些东西我们并不能直接就否定他们不能在世界篮坛获得一席之地。不管是商业联盟去寻找未来之星或者去挖掘深埋在“未知”之地的宝藏;还是从整体发展角度看给予这个项目更多的可能性,我觉得都不能简单的说这个名额是不是给多了。
你怎么就知道,这次不行,以后都不行了呢?
当然,也许支持“太多”的朋友也会说,那可以落选赛的时候看啊,你要是把欧洲队赢了,不是一样可以先震惊世界。
我可以告诉大家,哪怕我一模考试和高考最后分数一样,你的心态和发挥也是不同的。给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运动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同的。
不信?我举一个例子:中国男子足球队参加世界杯,和参加世界杯落选赛和欧洲区球队争夺0.5个名额,意思能一样不?
足球世界杯的关注度足够高了,篮球世界杯还需努力,因此在真的成为同级别赛事之前,还是多来点不同的球队吧,我觉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