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波叔双左翼奇招作茧自缚 渣叔实用主义捧杯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李森
从心理角度而言,上赛季决赛“惜败”于皇马的利物浦似乎压力更大,从而使他们的打法更加谨慎和“世故”。相反,由于是第一次打入欧冠决赛,热刺本场比赛的负担相对要小。
于是在打法设计上,热刺就会有所激进。哪怕从表面来看他们摆出了4231阵型,但出于“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理论,波切蒂诺还是把主攻点选择在了左路。其标志就是阿利和孙兴慜开局阶段集中于该区域。前者负责传中,后者在插向左肋部后成为继凯恩之后的又一名前锋。而右侧的助攻,则完全取决于边后卫特里皮尔有节制的插上。
波切蒂诺之所以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显然是想夺取先进球的主动权。不幸的是,双左边锋打法的优越性还来不及体现(他们甚至还没接触到球),其缺陷却过早暴露出来:由于特里皮尔承担着整个右路攻防,无球状态的西索科随时得为之补位。开局还不到1分钟,正是西索科退守禁区(哪怕特里皮尔正实行对马内的盯防),在马内传中时手球送点,使利物浦早早1比0领先。
人们把批评的矛头指向西索科不该张开手臂,也有人指出,马内正由特里皮尔看管,西索科的责任是该防范其传球对象。但是,也许波切蒂诺更后悔的是本该考虑怎样使用三中卫战术,而避免特里皮尔的位置突出导致西索科来充当卫戍禁区的临时工。
虽然从丢球到比赛结束,还有超过90分钟时间,但过早的变局还是改变了比赛正常走势。利物浦通常以433阵型来实行前场紧逼,中场断球后就地发动快攻,但如今却可以就势打起防守反击。整个上半场,尽管热刺得到了62%的控球,但由于对手重心已经后移,波切蒂诺的球队进攻严重遇阻。他们的进攻以短打为主,却因缺乏默契,而导致传球准确率仅为68%,这样自然很难制造出有威胁的渗透。上半场,利物浦门将阿利松几乎不需要做出任何扑救。
中场休息后,波切蒂诺的改变之一,就是让孙兴慜来到右路。毕竟,两名边锋集中在一处是不能长时间使用的,否则会破坏左右平衡。何况联手打开一侧边路不过是进攻的前奏,进球最终还需要中路和后点的射门。
孙兴慜右移很快起到了效果。第47分钟,凯恩左侧传中,孙兴慜在右侧获得良机,但没能将球停稳。与此同时,他所造成的吸引力,也使特里皮尔的传中也变得流畅。65到80分钟期间,热刺进入前场的机会明显增多。其中孙兴慜、卢卡斯和凯恩的射门均被阿利松扑出,而阿利的一次门前头球也顶偏了。只可惜,波切蒂诺换上高中锋略伦特的时间显得过晚(81分钟),从而没能利用这一段进攻高潮来完成进球。
热刺跌跌撞撞进入决赛,一路上先后出现过略伦特或卢卡斯这样的锋线救世主。但由于凯恩在战术变化上所能起到的作用,波切蒂诺不顾其伤愈后还不曾参与任何比赛,将其纳入首发,就不难让人理解了。但要说为什么凯恩没发挥作用,那还得从双左边锋打法以及特里皮尔和西索科的场上位置说起:如果首发有右边锋,西索科就不必时刻为特里皮尔补位;如果没有法国中场在禁区内的冒失,就不会让利物浦早早1球领先。这之后,他们必须面对被利物浦打反击的风险。于是第87分钟,当奥里吉禁区左侧一脚低射将球打入,也就让人觉得2比0的比分是顺理成章了。
波切蒂诺人算不如天算,克洛普的运气则要好得多。这位连续6次进入决赛却与奖杯无缘的名帅,最终依靠实用主义赢得了本场决赛。为了求稳,领先后的利物浦不惜改变风格而打防守反击;为应付可能发生的加时赛,他们也不必像面对巴萨时那样穷追猛打。虽然这影响了比赛的质量,但克洛普却赢得了他想要的奖杯,而波切蒂诺只是交了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