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克林斯曼、因扎吉...神射手真的难当好教练?
文/体坛周报记者孙奇
好球员究竟能否成为好教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亨利在摩纳哥的下课,人们再度热议:为何与中后场名宿相比,昔日锋线杀手在教练席上达到或接近踢球时水平如此之难?
老马克圣区别在哪?
的确,有不少锋将没能在拾起教鞭后企及球员时代的高度。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堪属马拉多纳,球王在担任阿根廷国家队主帅期间抢足风头,在技战术层面的造诣却相当有限。2010世预赛客场对玻利维亚遭遇耻辱惨败险些无缘出线,决赛圈用人充满争议,一味堆砌前场球星的他最终被勒夫统领的德国队挡在四强门外。
与前锋相比,中场球员在教练席取得更大成就的就多出许多,如齐达内、安切洛蒂、瓜迪奥拉、孔蒂等近十年炙手可热的主帅,他们在球员时代需要在球场上统筹大局,而前锋只需专注最后一击,似乎造成了战术素养、全局意识的客观差距。但凡事无绝对,这不意味着射手无盖世将才。克鲁伊夫的全能足球概念翻开了足坛的崭新一页,发展至今已“亭亭如盖”;海因克斯、扎加洛也拥有辉煌的执教生涯。
英雄需适时。纵观当今足坛几位执教难言成功的昔日锋霸,他们的一个共性是对亲自单飞的平台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欠妥,抑或在走上前台时尚未储备足够经验,亨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再往前还有大因扎吉,他在2014年接手无缘欧冠的米兰一线队时颇有被高层“赶鸭子上架”的意味。彼时的皮波在米兰U19还未彻底“深造完毕”就在退役后两年成为了一线队主帅,经历了不错的开局之后连续让人失望,一个赛季结束后挂印而去。与之相比,与他同为前锋的弟弟西蒙尼在接过拉齐奥一线队教鞭时已在青年队摸爬滚打近六年,在执教方面胜出哥哥一筹。
最近风头正劲的主帅之一无疑是在曼联风生水起的索尔斯克亚。作为与亨利、因扎吉们同时代的前锋,挪威人的教练之路似乎有不少可借鉴之处:审时度势、静心深造,不盲目冲动。退役之初,索帅先后任曼联一线队进攻教练与预备队主帅,随后回国单飞,接手挪超豪门莫尔德。在舆论环境相比英伦安静许多的北欧,逐步积淀的索帅很快兑现了昔日爵爷发现的教练天赋,上任头两年联赛全部折桂。2011-12赛季结束,面对找上门来的维拉,索尔斯克亚选择了拒绝,他明白自己还需要在国内静心充电,这才有了日后历经蛰伏重回梦剧场的佳话。
好教练要有好副手
前锋的执教前途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副手的选择密不可分,特别是初入教坛之时。克林斯曼当初执掌德国队时更多将战术细节交由勒夫为首的智囊团处理,在2006世界杯取得不俗成绩;而当两人分手之后,金色轰炸机在拜仁与美国国家队都未能再取突破。雅尔丁在下课时带走了大部分教练团队成员,继任的亨利手下只有三位智囊。舍甫琴科率领乌克兰国家队在欧国联提前升级,也得益于昔日米兰金牌助教塔索蒂的尽忠辅佐。
性格同样是制约射手们从教高度的一大因素。部分球员时代以个性著称的前锋可能在踢球时从中获益,真正拾起教鞭却在管理方面困难重重。巴斯滕当初履新荷兰队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队中包括西多夫、范尼在内的大佬,造成了更衣室罅隙。2008欧洲杯是巴斯滕教练生涯的转折,橙衣军团在小组赛佛挡杀佛却被老辣的希丁克在1/4决赛气走令无数球迷扼腕,自此巴斯滕逐步远离大众视野;基冈情绪控制方面的欠缺使其难以达到球员时代的高度;曼奇尼与特维斯交恶更是两代性情射手“直接火并”的典型案例,不过曼乔如今的境遇要好很多。
目前,还有一批球员时代的知名射手退役后正在青年队积累经验。他们的代表有劳尔、克洛泽、范尼等人,其中既有乖乖男也有性情中人,未来走向究竟如何?时间会解开我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