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技术成中国泳军短池瓶颈 临时“补课”收效有限
记者宫珂报道
一个月后,游泳短池世锦赛将在杭州拉开战幕,11月2日至4日进行的短池世界杯北京站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前哨战”。虽然主场作战中国泳军共揽下10枚金牌,但在整体竞争不算激烈的情况下,傅园慧、刘湘和闫子贝等名将在自己主项上无金入账的战绩却让人颇感意外。
即使有长池世界冠军傅园慧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刘湘坐镇,女子50仰的冠军却依旧花落他人,而近来长池战绩不错的闫子贝,同样在男子100蛙败下阵来。为什么来到短池比赛中,我们的长池好手便纷纷哑火?在游泳比赛中再常见不过的转身动作则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转身时,运动员们需要完成蹬壁、滚翻与打潜泳腿动作,转身动作的流畅程度与潜泳腿的效率也决定着选手在下一段游程中的起点。在每一阶段游程只有25米的短池比赛中,转身的作用被无限放大,但不少中国选手的技术短板恰恰就在这里。
在男子100蛙决赛中,包括闫子贝在内的第一集团四位选手彼此间相差不到0.2秒,但转身之后,俄罗斯选手普利戈达却建立起领先其他人近半个身位的优势,并一直保持到最后。傅园慧在50仰决赛中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虽然傅园慧最终刷新了自己在该项上的个人最佳成绩,但转身技术显然拖累了她的短池战斗力。
不过,不少中国选手还是意识到了转身这一技术短板,北京站与莫洛佐夫、霍斯祖等短池高手同场较量的经历更让他们看清差距。赛前谈及备战重点、赛后分析表现不足,中国选手们提及最多的也是转身技术,与时长参加短池世界杯的欧洲选手以及习惯了25码池的美国选手相比,中国选手们在训练强度和比赛经验两方面都有劣势。
在蝶泳三项比赛分别输给舍斯特伦和霍斯祖的张雨霏笑称平时对待潜泳腿只是“随便抖一抖”,直到今年她才开始加强转身训练。一向直率的傅园慧自认“转身技术特别差”,缺少短池比赛经验的她全靠比赛“找感觉”。而专攻50自和50仰的长池“直道选手”刘湘则坦言潜意识中对转身不够重视。虽然在亚运会后的训练中,选手们也有意加强了转身训练,但就北京站的表现来看,临时“补课”的成效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