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之后,世间再无棋之大侠

谢锐11-02 09:31

记者谢锐报道

10月30日,金庸先生辞世,他不仅是一位武侠小说大家,而且还是一位围棋“大侠”。在他之后,世间再无棋侠。

金庸写的是武侠故事,传承的却是中华文化。读他的书,在字里行间感悟中国人的侠义、道义情怀的同时,还能欣赏到中国文字之美。过去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现在则是“凡有中国人处,就有金庸小说”。

金庸是唯一的,出生于书香门第,满腹诗华;亲身经历家国别恨,身世飘零雨打,对家国兴衰看得非同寻常的痛彻;辗转流离于世纪嬗变、风云变幻的港岛,世事的艰难、感情的折磨,都已融入他的血肉。所以,笔下才会有千山万壑、侠义情怀以及刻骨铭心的爱恨离愁。百年来金庸只有一个,不会再有后来者。

喜欢下围棋的金庸恨不能将喜欢的主角都写成棋迷,《书剑恩仇录》陈家洛,《碧血剑》木桑道长,《天龙八部》段誉、段延庆、黄眉僧,《笑傲江湖》黑白子,《倚天屠龙记》何足道等都是棋中高手,陈家洛、黑白子甚至用棋子做暗器。

《书剑恩仇录》中有一段,“阎世章一不做,二不休,三把飞锥刚脱手,紧接着又是三把连珠掷出,这时霍青桐双眼向天,不见大难已然临身。旁视众人尽皆惊怒,齐齐抢出。霍青桐刚挺腰立起,只听得叮、叮、叮三声,三柄飞锥被暗器打落地下,跌在脚边,若非有人相救,三把飞锥已尽数打中自己要害,她吓出一身冷汗,忙拔剑在手。”

打落飞锥的正是三颗棋子,棋子个头小,陈家洛后发先至,比身旁的赵半山还快了一步,打落了分量数倍于棋子的飞锥。其功力之高,已至华山论剑行列。

金庸将围棋、人生、爱恨不露痕迹地融和一起,淡淡然地道出人世真经。在《天龙八部》中,无崖子在大理“无量玉洞”中自创“珍珑棋局”,天下弈道高手云集于此,都因被世俗功利困扰,即使棋艺再高,也解不开这一盘超级死活困局,最后却由心智纯净、不通棋艺的虚竹误打误撞解开。大道至简,既像是开个玩笑,却也是真理。

这跟《射雕英雄传》中天生愚钝、但心性善良的郭靖最终成为天下大高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金庸虽为一介书生,但与词人黄霑一样,在那个侠义古风尚存、人性才华横溢的时代,挥洒恣意汪洋之时,爱恨情愁真性情亦旷达不羁。那真是一个动荡的江湖年代,但同时也是一个豪放的真我时代。不似今日,人人皆由水泥森林造就,冠冕堂皇,却一个模子一般,纵然才华依旧,但真性情早已泯灭。

金庸不止拜过一个围棋师傅,导致辈分有点乱,但拜师时他可是性情流露,非要行跪拜大礼。比他年轻28岁的聂卫平九段受之不起,众人也看不过去,遂力劝金庸深鞠躬取代之。

在金庸家里,陈祖德、罗建文、聂卫平想住就住,想住多久就多久,各种美食悉心照顾;谈棋论道,随意而为。与沈君山、林海峰、聂卫平一起创办炎黄杯,新疆、云南、贵州、陕西,只要能去,就一定身体力行。这样的大家,与其说是文人,还不如说是大侠。侠既在他的笔下,也在他的心中,而今远去,从此再无棋侠。

金庸  /   棋侠  /   聂卫平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