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体坛周报》承包的那段岁月叫青春

读者 汤飞08-07 23:39 体坛+原创

    我是被韩日世界被唤醒的球迷种子,一年后的秋天,进入县城读高中。彼时网络正席卷小城,接收足球资讯的方式多了起来,我像一块掉入水中的干海绵,拼命地吸收有关足球的东西:规则、阵型、球星、俱乐部等等。有次路过学校门口的报刊亭,一份份报纸排列成阶梯状,一眼扫过去,我首先看见了最上面的报纸上的贝克汉姆。大名如雷贯耳的万人迷,足坛外貌、球技、人品三好生,当时刚刚登陆银河战舰。然后注意到报名是《体坛周报》,我将它拿在手里,想翻阅,却被老板阻止:小兄弟,买了才能看。我割舍不下,只好递上皱巴巴的零钱为它赎身。 买回去以后,自然细细阅读,连广告都不肯错过。同班的球迷争相借阅,晚间的卧谈会上大家高谈阔论,其实大部分内容便是来自于这份报纸——版面多、内容全,价钱不算很贵。当年世界足坛的焦点是巨星闪耀的皇马和飞速崛起的巴萨,一年以后的6月,一个英俊的翻译官带着迷人的笑容和高傲的性格飞抵伦敦,开辟了足坛第三焦点,从那时起我为这股“泥石流”所惑,至今不能自拔。

   限于囊中羞涩,一个学生是难以购阅每期《体坛周报》的,我想了一个法子:由球迷同学们集资购买,互相传阅。最难忘的是,当最新一期报纸上市后,大家纷纷解囊,请班里的走读生代为购买。出钱最多的人拥有优先阅读权,其他人依次排队等候。为了不错过,我们还派出“外交官”和报刊亭老板交涉,请他务必为我们留一份,至少到周日——当天有半天假,住校生可以自由出入,实在不行我就省一顿饭、独资买下来。因为如果缺失一期,很多内容便接不上了,可惜至极。

   不过,由于“股权”复杂,我不好将报纸据为己有,只能趁大家不注意,留下自己特别感兴趣、想珍藏的版面,揉成一团塞进背包里,放月假时背回家再展开压平,让他们死无对证。而且还要与之一道声讨毁坏、弄丢报纸的某某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段被《体坛周报》承包的岁月,即使到了冲刺高考的紧张时段,我亦会忙中偷闲阅读它,美其名曰缓解压力。其实,压力主要是愿意出资买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

   后来进入更大的群体,精力被其它繁杂的事分散,每期必买成为回忆中的光辉岁月。只是偶尔匆匆路过报刊亭,想起以往的行为,会驻足扫视,碰上特别中意的封面或专题,才会约它回家,即使我能够买下每期报纸。再后来,《体坛周报》有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我都一一关注,努力参加它组织的活动,哪怕幸运尚未降临。这大概就是风雨相伴吧,变的是媒介,不变的是情感。

   最近,参加一个穆密组织的活动,侥幸得到一份礼品:一件由穆里尼奥亲笔签名的T恤。虽然不是来自相伴多年的《体坛周报》,但若非它的提醒,我恐怕早已没有了这份凑热闹的热情。

   站在三十而立的当头,回望与《体坛周报》一道走过的路,我蓦然发现,被《体坛周报》承包的那段岁月,叫青春。报纸可以反复翻阅,而青春,是不可能重来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