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手记】武一帆:俄罗斯吐槽大会

武一帆07-19 23:12

体坛特派记者武一帆发自俄罗斯

“我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卢日尼基球场外,一位身穿志愿者T恤的大婶将手袋丢在地上,挥手表达着坚决和愤怒。我身后一位年轻记者捺不住反问:“你说真的还是开玩笑?”原来我们几人只是想在决赛结束后,以一张合影给世界杯工作留念,想找一位路人顺手帮忙,但不幸遭遇“人未走,茶就凉”的窘况。作为整届大赛的亲历者,我终究还是要给整个俄罗斯世界杯点赞,毕竟安保和组织工作比想象中要好太多。然而,理想、现实和理想的现实之间差异很大,值得吐槽一番,也让人自问“如果我们是组织者,能不能顾好这些细节”?

1/4决赛点球大战不敌东道主俄罗斯,西班牙队临时主帅耶罗向球迷鼓掌告别。作为西班牙跟队记者,武一帆的俄罗斯之旅,只怕大部分时候的表情比耶罗更痛苦。

喝上限量水已是口福

先说说饮食。小组赛首轮西葡大战赛前,我惊奇地发现新闻中心没有免费饮用水供应,且内部餐吧性价比极低。经历过几届大赛的老记们惊诧地表示,还是头一次在大赛碰上没有免费水的状况。比赛当天,我特意准备了两瓶水,却在通过安检时遇到麻烦。志愿者表示,按照规定每人只能携带一瓶水入内,安慰我“里边有免费饮料”,我冷笑着否认。看了看我已被汗湿透的衬衣和帽子,对方勉为其难地放行了。

于是大家想出类似“只讨免费热水,自带茶包”等省钱的办法。与其说是省钱,不如说是避免当冤大头。后来确实有免费水喝了,一开始只限比赛进行时的看台上,到了最后几场在卢日尼基,每张工作桌上都放了一瓶。可惜依然是“限量版”,决赛时曾有德国记者“偷”拿我桌上那瓶被主人抓包的尴尬情况。据说,这几瓶水也是组织方临时谈下来的赞助项目。先不问新闻中心内的餐饮项目是否外包,赚各国媒体那点小钱招来负面评价,划得来吗?

我还真遇见了专爱吃“内供汉堡”的记者。对于埋头工作的媒体民工而言,吃喝其实都是小事,一日两餐有着落就不会抱怨。若是出行和住宿遇到阻碍,影响到既定行程,那才是大麻烦。由于我主要驻扎在南俄地区,出行以火车为主,并未遇到“空囧”。但即便本地交通也足够让人伤脑筋,原因只有一条,封路。大家也知道,过去几年,驾车冲撞碾压路人已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手段之一,只允许持证车辆进入比赛和球迷区域,成为安保的最佳方案。

问题是,俄罗斯警方的封路方案既随意又死板,而且不和组织方、媒体进行沟通。即便手里有超好用的当地打车软件Yandex,你大约了解封锁范围,也不知道出入口和最佳路径,更不知道何时开禁、何时解封。突破防线的方案有两个,一是搭乘特别班车,二是申请大赛停车证自驾进入。可惜特别班车不是想坐就能坐上,具体原因随后进行说明,而鉴于俄罗斯的车况路况,大多数媒体都放弃了租车自驾。

扔下路障,警察回家睡觉

封路究竟让某个中国倒霉蛋遇到了什么麻烦?顿河畔罗斯托夫的首场比赛,由于来势汹汹的巴西球迷占据了几乎所有平价酒店客房,阔绰的瑞士球迷则抬高了这座工业城市的整体住宿价格,我碰运气才订上一间平日绝不可能去住的昂贵酒店。赛后3小时,也就是凌晨2点,新闻中心宣布关闭,但赛场外依然是水泥墩和铁丝网构成的重重路障。媒体班车早已不见踪影,出租车进出不得。我在同行友人的鼓励下,背着十几公斤重的装备暴走近4公里来到酒店,办完手续已是凌晨4点。

再访罗斯托夫,已对可能面临的困难有了心理准备。从新闻中心的交通咨询台获得“赛后肯定能在球场附近打到车”的保证,心里踏实几分。然而封路状况依旧,不单我们两人深夜流落街头,一群乌拉圭记者也决定拖着箱子走回酒店。距离球场几公里外的大街上,好容易钻进一辆破旧的出租车,我才明白为何其他司机不愿接单。我预定的酒店位于球场同侧,不幸被封在了“禁区”内,至少要步行5公里才能抵达。收到500卢布激励费,这貌似磕了药的司机疯了一样在顿河大桥上兜圈子,向同行和警察内线打听可行路线。然而结果令人绝望,虽然拆除路障的工作已经开始,但由于无人督促,交通恢复正常要等到次日上午。幸而有友人收留,免去我流落街头的悲惨命运。

没错,俄罗斯警察把路障扔下,自己回家睡觉了。可是只怪罪警方行事死板也不公平,组织方提供的“详实信息和周到服务”也令人消受不起。还记得那个保证能找到出租车的咨询台吗?和别人相比,她还算诚实可靠。其实组织方安排了不少媒体班车,有固定线路往返于球场和指定地点间。我在经历了封路事件后,有幸搭乘过两次,时时刻刻都想吐槽的心也安定了一阵,甚至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分吹毛求疵。后来才发觉,那个愿意用专车把我一路送到酒店门口的好心司机其实才是违反规定的人。守规矩的专车是宁可空车上路或者闲置整晚,也不肯提供额外服务的。

不知道、找不到、对不起

我的同事王勤伯评价俄罗斯的组织和服务“怠惰且不情愿”,非常精辟。托他的福,我总算在索契住了一晚“大赛指定媒体酒店”。按照规定,我这下不必害怕在深夜里徘徊,可以名正言顺地搭班车回酒店。赛前,我反复向咨询台确认了班车时间:12点、1点和2点15分。说来好笑,那场俄罗斯对克罗地亚的1/4决赛以点球大战告终,散场时已是11点45分。只有赛后直接离场的记者才能搭上头班车,而什么活都不干就回酒店的人实在没有几个。可以想象,司机多半跑了一趟空车。

我盘算1点钟的车大概也赶不上,干脆搭末班车回去。吃过几次苦头也有了经验,我在刷卡离开球场前,不厌其烦地向貌似负责人模样的志愿者确认班车的时间和地点,得到的答复都是肯定的。“应该就在这里。”然而到了2点半,封路已然解除——看来索契和罗斯托夫的规定大不相同——但车来车往间,就是不见传说中的媒体班车停靠过来。我转头询问,得到的答复是“不知道”。问问上级主管呢?找不到。既然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在这里等?对不起。

那个说抱歉的志愿者一脸的“不怪我,我权力有限,所知也有限”。那么我该怎么办,没有出租车愿意跑这么近的路,要不然来个第6次深夜漫步?我大声抱怨之际,围坐在安检门外的警察们发出一阵哄笑,有人用英语朝这边喊:“欢迎来俄罗斯!”要不是真的胆小,我大概会打开摄像全程记录一起国际事件。毕竟在出行前,曾侨居俄国多年的大学同学再三提醒:宁可惹到黑手党,也不要找警察的麻烦,前者最起码讲规矩,后者谁的面子都不给。

路过停车场,果然看到几辆闲置的商务车。我虽然早就死心,但整晚站立拍摄,身体提出强烈抗议,只能厚着脸皮询问是否有人愿意送我一程。其中一人将烟扔到地上踩灭,告知说他只去另一家酒店。其实我的酒店就在中途,稍停几秒便可帮到我。但他回绝得很干脆,点起另一根烟,目送我背着两个大包沿着路灯向远处的灯火蹒跚而去。

你竟能找到媒体接待处!

坑你不算违反规定,不帮你却是规定之一。我之前在罗斯托夫的媒体接待处(并不是球场媒体中心)诉过苦,得到当地领导重视,受到款待和帮助。上了这么一次当,我打算再去找索契的组织者投诉,能得到一点言语安慰也算有收获。然而又失算了。根据官方介绍,索契媒体接待处设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赛车中心,我顶着烈日走了快一个小时,到处被路障阻拦,别说目的地,连指向目的地的路牌都不见。

一个好心的商店售货员我把指向球迷中心。穿过安检门,我在一位志愿者的带领下,又穿过另一道防火门,来到被铁丝网隔离的一块区域,总算看到媒体中心的路牌。原来他们把办公区设置在了一个根本与外界不通的区域!我绕上跨路通道,拐了两道弯,爬上二楼才找到空无一人的媒体接待处。说空无一人是危言耸听,负责人确实不在,只有一群高中还没毕业的小姑娘在这里闲得发慌。浑身被汗浸湿的我把要吐槽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只想讨杯水喝。

姑娘们比我更惊讶:居然有人在无人领路的情况下找到这里了!“此前确实在这里组织过几次相关活动,但来参加的都是政府领导和缺乏资质的本地媒体。”领头的小姑娘这样抱怨。她学过汉语,想去中国,把宝贵的暑假时间耗在这无聊的媒体接待处,就是为了见见世面。她等到一个满腹怨气和无奈的中国记者,在索契最后一场比赛之后第3天。而据她所说,我是第一个主动来访的国际媒体记者。恐怕也是最后一个。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