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勒夫的底牌已快打光 他敢不敢弃用穆勒?
体坛周报记者黄思隽述评
克罗斯读秒绝杀的狂喜过后,德国队需要迅速冷静下来,特别是勒夫,他必须迅速地重新梳理一遍思路。
【方案】
控球型后腰×2,妙计
与瑞典赛前,舆论对德国队首发阵型及人员的讨论与传言简直登峰造极,各大媒体都有自己的独家猛料,其中有一个信息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勒夫在着重演练三中卫体系。当胡梅尔斯受伤的消息传出,德国改打三中卫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毕竟想要一对一替代胡梅尔斯是不可能的,更稳妥的做法是增加一名中卫,何况首战对墨西哥时胡梅尔斯抱怨过“经常只有热罗姆(博阿滕)和我在后面”。
另一个重要信息是戈麦斯出席了赛前一天的新闻发布会,这似乎预示着他会是翌日比赛的先发人选。如果戈麦斯首发,会不会意味着首战勤奋却无为的新星韦尔纳会倒霉?这倒未必,毕竟不久前与奥地利的热身赛,韦尔纳替补登场后就以右边锋身份与同门师兄戈麦斯并肩作战,何况无论是戈麦斯所在的斯图加特,还是韦尔纳所在的莱比锡RB,踢的都是双前锋阵型。
距离开球大约3个小时,《体育图片》杂志名记法尔克传出了斯图加特师兄弟联袂首发的消息。不过法尔克关于国家队的信息,远不如他披露的拜仁内幕靠谱。当大名单公布,戈麦斯依旧是在替补名单里,赫克托和吕迪格分别顶替普拉滕哈特和胡梅尔斯是可以预计到的,罗伊斯取代厄齐尔也完全是民心所向,唯一意外在于顶替赫迪拉的人选不是京多安,而是后腰位置出场顺位最靠后的鲁迪。
前队长拉姆指出鲁迪是“最大意外”,但他认可这个双后腰组合,因为克罗斯和鲁迪都是那种持球能力很强,而且能很好地站好位置的球员。相比之下,无论是喜欢上脚的京多安,抑或是无球能力出色的赫迪拉和戈雷茨卡,都是更偏向于“B2B”的类型。首战对墨西哥,赫迪拉就落入了对手的圈套,频繁前插,导致与防线以及克罗斯之间距离过大,无法起到后防屏障的作用,甚至在前场带球被断,直接导致丢球。
当比赛开始后,人们更进一步地理解勒夫为何选择鲁迪。因为在持球组织的状态下,克罗斯竟会回撤变成第3中卫!这是类似于瓜迪奥拉在拜仁对哈维·阿隆索,又或者是法夫尔执教门兴期间对扎卡的使用方法。让组织型后腰后撤,一方面可以避免克罗斯像首战那样,因站位靠前而频繁陷入对手的包围圈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一旦在推进中丢球,后防有足够人手(3名中卫+1名后腰)补锅。
不过勒夫并非全盘照搬瓜迪奥拉或法夫尔,克罗斯并非后撤到防线中间,而是变成左中卫,拖在最后的是防线出球能力最弱的吕迪格,而另一位主要组织者博阿滕则拉到右路。这样一来,克罗斯和博阿滕这两大出球点就保持了合理的距离,相互间既不会影响对方的球权,又可以有一定的呼应和保护。鲁迪的角色则相当于瓜迪奥拉手下的拉姆,并不负责组织或扫荡,主要任务是站住位置和安全过渡皮球。
【执行】
334奇阵可行,双司令塔奏效
纸面上,德国依旧打4231,但由于整场德国队控球率超过七成,比赛几乎一直在瑞典半场进行,实际阵型是334。数据显示,鲁迪在不到25分钟内完成19次传球,2次远距离和10次中距离传球全部到位,仅仅传丢了1次短距离球,出色完成了勒夫布置给他的任务。但勒夫的如意算盘却被克罗斯一脚糟糕的传球打乱,鲁迪为了拼回球权被托伊沃宁误伤,由于“埃尔多安事件”而备受困扰的京多安还是登场了。也正是这一意外,彻底打乱德国队开局的良好节奏。也正是在京多安替补登场仅仅1分钟后,克罗斯又一次罕见的简单传球失误导致城门告破,德国队彻底陷入绝境。
事实上,克罗斯本场完成多达惊人的127次传球,只有区区6次失误,偏偏就是这2/6酿成德国队噩梦般的上半场。赛后克罗斯那句“传400脚总会有2脚失误”的气话,其实距离事实也并不远。而且他本场20次长传全部到位,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而另一侧的博阿滕同样在传球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99次传球成功了91次,而且他的传球难度更大,只有3次短传,其他都是中远距离传球。特别是下半场,博阿滕多次利用精准的斜线传球找到左侧空当,给瑞典后防造成了极大困扰。
总的来说,勒夫这个334阵型是行之有效的。问题还是出在细节上,即前场4人组的分工不够明确,相互间缺乏化学反应,加上德拉克斯勒与穆勒的个人状态实在太过低迷。除了开局阶段基米希从右路策动的两波进攻能让韦尔纳和罗伊斯先后形成有效突破下底传球,其余时间还是回到边路站着传中的老路上。而且基米希总是选择球速偏慢的高球,而抢点的又经常是德拉克斯勒,这对瑞典人高马大的后防来说根本就毫无压力。
【应变】
临场果敢,赌命成功
勒夫针对细节问题的临场调整也是成功的。中场休息后,他不仅果断用大中锋戈麦斯撤下德拉克斯勒,让韦尔纳换到左侧,同时对传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量选择低平球。这两点细节上的调整,在换边后不到3分钟即收到成效。正是韦尔纳沿左路突破卢斯蒂格后低平球传中,让戈麦斯在前点稍微一碰,最终由罗伊斯用左膝撞入球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进球的源头是克罗斯沿左肋快速带球,然后恰到好处地分到左路。经历必须背锅的上半场,克罗斯下半场充分体现了组织核心的价值,而韦尔纳和罗伊斯则左冲右突,持续制造威胁,就连穆勒也重新变得具有威胁。戈麦斯第88分钟那记势在必进却被奥尔森托出横梁的头球,正是来自于克罗斯的左路传中。第95分钟那个绝杀任意球,不仅是对克罗斯和罗伊斯的回报,也是对勒夫在少打一人的情况下敢于用边锋布兰特撤下赫克托这一搏命举动的奖赏。
可以说,德国队下半场无论是宏观还是细节都相当成功。下一轮与韩国的小组决战,很有可能大致沿用这套打法,但细节上肯定会继续有所调整,例如鲁迪和博阿滕的位置分别由谁来顶替?鲁迪比赛翌日鼻梁动了手术,领队比埃霍夫表示不排除让他佩戴面具参加下一场比赛的可能性。鼻梁骨折这种伤对于不同球员有不同的影响,以鲁迪的场上位置与战术角色,影响应该很有限,但愿他可以继续上阵。
【战略】
弃穆勒?太冒险了
如果鲁迪不行,勒夫就要动动脑筋了,因为京多安在这个位置上的发挥实在无法让人满意。对于这种没有太大发挥空间的角色,京多安显得相当拘谨,根本无从发挥自身特点,而且他的心理状况确实很不理想。但赫迪拉和戈雷茨卡在技术特点上更加不符合要求,除非勒夫对这个战术角色有新的想法。
博阿滕两黄一红自动停赛1场,只要胡梅尔斯伤愈复出即可对位顶替。但考虑到韩国有孙兴民这匹快马,5名中卫当中回追速度最快的聚勒会不会有机会出场?何况胡梅尔斯个人更偏向于与俱乐部队友聚勒搭档。
前场也有继续调整的必要,例如德拉克斯勒的位置。既然勒夫敢于拿下厄齐尔和赫迪拉,他当然也有勇气弃用实在太不争气的小德。在勒夫眼中,24岁的德拉克斯勒本该是“09一代”和克罗斯之后的领军人物,然而这位沙尔克04青训精英却一再辜负勒夫对他的溺爱。经历在索契这惨不忍睹的45分钟,小德至少下轮不会再有首发机会了,而戈麦斯和韦尔纳联袂首发似乎成为了必然选择。
也有不少人对穆勒的发挥提出批评,认为已低迷了两年的“托马斯·世界杯·穆勒”也该像厄齐尔那样被摁在板凳上。但如果连穆勒都弃用,而让连续2轮都短暂替补出场的布兰特首发,那么勒夫就会面临没有任何后手的局面,因为穆勒、厄齐尔、德拉克斯勒这些大佬似乎不是当“微波炉”的料,他们是为打首发而生的。
与瑞典一战戈麦斯首发这个错误信息,或许曾在某个时间点成为过勒夫的选择,或许是勒夫考虑到要留一个后手,才最终决定让戈麦斯还是先坐板凳。如今勒夫已被迫早早祭出罗伊斯这个本该留到淘汰赛关键比赛才用的大杀器,看上去又不得不像两年前的欧洲杯那样,从小组赛第3轮开始安排戈麦斯首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连布兰特这最后一个变招也早早打出,从整体布局来说将非常不妙。当然了,厄齐尔如果训练状态良好,也有可能重新首发,从而让罗伊斯轮休一下。
2场小组赛战罢,勒夫已使用过多达18名球员!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上届世界杯,德国队一路打到决赛,踢了7场比赛加2场加时,仅仅用了18名球员,其中德拉克斯勒还只是在7比1横扫巴西一战最后时刻象征性替补登场,感受气氛。
两年前欧洲杯,德国踢了6场比赛,也只是用了19人,其中波多尔斯基和萨内都各短暂替补登场过1次而已。勒夫征战大赛,轮换阵容一般就是16、17人,如今却早早用了18人,甚至连原以为压根不会有出场机会的普拉滕哈特、鲁迪和布兰特都成功刷脸,这证明勒夫对本届世界杯的计划完全赶不上变化。甚至可以说,如今德国队每踢一场比赛,几乎都要亮出全部家底。每过一关,赢球的资本也会相应减少。
这个过程很狼狈,但从长远来看却未必是坏事。这样一来,一直被吐槽不争气的“第二梯队”可以“赶鸭子上架”,在世界杯上检验成色,加速更新换代的过程。当然了,着眼于蝉联冠军这个短期目标,勒夫并不希望更新换代来得如此迅猛,他依旧需要厄齐尔、赫迪拉们做出决定性贡献,毕竟这不是联合会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