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关于空间的艺术:从TIKI-TAKA与7秒战术说起
怎么理解克鲁伊夫的这句经典名言?为什么教练总是要求一脚出球?回传就是消极怠工磨时间吗?河南、重庆这样的中下游球队凭什么立足中超?如何理解摩托是低位防守的标配?开大脚就一定是简单粗暴不会踢吗?这篇文章试图从空间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简单说,一切都是为了空间,或下一步的空间。
显然,一脚出球的一个功能是“倒逼”你去提前观察空间。在接球之前,如果不提前观察和计划好下一步的出球线路,是无法做到一脚出球的。今年的欧冠淘汰赛,罗马淘汰巴萨的史诗般大逆转,德罗西就上演了经典的一脚长传。
严格意义上,现代足球发展到今天,连“提前”观察空间的时间都没有了——抬头观察的同时,已经在摆腿了,德罗西观察空间和做动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半秒钟都没耽误。由此,我们应该领悟到,足球是关于时间的艺术。这就是为什么有张外龙的7秒理论——空间是最重要的比赛资源,球不是。部分中超球员的基本技术不过关,脚在脚下的时候必然低头,一抬头球准丢。光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这里面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回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看职业队打比赛,会发现,背身状态下,职业球员经常的比赛行为是,想不都想,一脚回传给身后处在正面状态下的队友。在空间的角度,这个叫利用向后的(空间)深度。相对于对方大门,身位分为三种状态:正面、背身、侧身。显然,正面状态下的球员空间阅读效率最大,背身状态最小,而侧身在两者之间。
不言而喻,在比赛状态下,一个球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位状态,以及迅速调整身位去获取更大空间信息。也就是说,在背身或侧身状态下接球,应该尽量在接球的同时把身位转换成正面的状态,甚至不停球直接随球转身,以保持最大的球速。显然,这需要球员有360度的空间阅读能力,而不是只有身前180度。日本球员便非常强调转身速度和身后空间的利用,往往一个转身下来,局面豁然开朗,尤其是在对方禁区的转身,直接就形成单刀。2017年东亚杯,中国1比2不敌日本,小林悠首开记录的第一球,在高速前插中重心向后右转身180+的左脚打门,堪称身位转换完成破门的极品。
读到这里,不难理解,回传的战术意义在于,用整体的方式提高空间阅读效率。在视野上,背身球员肯定不如身后正面的队友,在这种情况下,对球队整体而言,你必须相信面向球门的队友所获得的空间信息更完整和全面,因此,该回传就回传,这样,下一秒钟,球队整体上又多了一个“正面”的人,球还可能回到他的脚下,这就是利用队友帮助提高整体空间阅读。在巴萨,你经常看到,中前场的梅西、中后场的布斯克茨,和队友进行这样的身位转换。
回传的另一战术意义,是在提升本方空间管理的同时,要通过有效的战术行为拉低对手的空间阅读和利用——球速总是远大于人跑的速度,在消耗对手体能和控制对手身位的方面,One touch比球总在脚下的效率要高得多。在时间的角度,就是一个“烧开水”的过程。当水烧开的时候,对手体能耗尽,首先失去的就是思考能力和空间管理能力。一些年龄偏大的球队,70分钟以后,会出现各种注意力不集中,漏人失位冒顶眼神防守等等。
在控制对手身位方面,不会有比巴萨的TiKi-TaKa更有知名度了。如同催眠一般的TiKi-TaKa在时间上“烧开水”的同时,更在空间感上折磨对手的思考能力。这是他们争夺空间的独特方式和手段,目的和意义依然是空间管理。而为了TiKi-TaKa而TiKi-TaKa的模仿者,多数都成了东施效颦。从对手的角度,对阵巴萨,除了梅西,另一个要hold住的人,一定是布斯克茨教授。
如果说TiKi-TaKa是巴萨进攻端的法宝,高位逼抢可以说是他们防守端的杀手锏。高位逼抢最重要的目的,是尽量把持球的对手往边线或底线驱赶,并逼迫他在背身状态下持球。与此同时的题中应有之意是,本方的整体队型必须同时前压。显然,这不是中下游球队可以模仿的,低位防守,才是弱队的标配。像重庆、河南这样的中下游球队,就是靠这一招鲜混迹于中超。足球是简单的,由于实力不足,不足以控制全场的空间,那就减去一半,高密度控制住门前半场的空间。低位防守在保住了本方门前半场的同时,客观上,为下一步的反击制造了打身后的空间。
《孙子兵法》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张外龙等实力不强的球队教练们翻译过来就是,我在门前30米把人堆密集了,你要进我的球也不容易。我能不能进球先不管,先不让你进球。然后,我再想办法进你的球。
《孙子兵法》的影响不只在中超,据美联社记者巴里·哈顿报道,2400年前中国的《孙子兵法》给斯科拉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从备战、管理、塑造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斯科拉里都从《孙子兵法》那里得到了诸多启示。巴里·哈顿说,“无论是在商业、政治还是体育竞技领域,《孙子兵法》都有其值得借鉴之处。正是因为熟读这本古老但不失现代感的巨著,斯科拉里才能在世界杯取得这样的成绩。”
低位防守是弱队标配,而摩托是反击的标配——身后有大片的草原,没有速度的话,无法充分利用。因此,作为最容易利用速度优势的方式,地面的直长传也必然被对手严防死守。此时,必须通过攻击侧翼或身后逼迫对手改变其正面的身位。第一种方法,分到边路,正面不行,就攻击侧翼。横向的大范围转移两三次之后,对手的阵型和球员之间的距离也许就会出现松动。
另一种就是长传打身后。长传打到前面,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锋把球拿下来,由于长传球飞行时间够长,后上的整体队型能够在相对完整的保持状态下前提,也就是说,对空间的控制范围不变,但整体往前提了,对对方大门的威胁性增加不言而喻。球丢了?也没关系,同样,由于飞行时间够长,本方的整体队型依然能够维持原状,只是从有球转换为无球。相反能力不足的球队打强队,如果从后场走地面传控玩层层推进,很有可能被断打掉头球,在中后场被断,意味着什么?完全失去对空间的控制,甚至无可挽回的损失!
比赛分为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个部分,教练只能针对比赛的确定性部分进行定义,不确定性的部分,是教练无法控制的。2017年12月12日,中国1比2不敌日本队。前20分钟,中国队一直在一脚出球,开大脚长传打日本队身后,哪怕输球,里皮的选择依然是正确的。
还记得,这场比赛的某解说员一直在说,“不要随便开大脚,这样打丢球太快。”问题是,谁不知道这样踢丢球太快?难道里皮不知道吗?个人认为,这位解说的想法具有某种代表性,这是中国足球文化的一个误区——对长传冲吊的妖魔化,强调有球、传控等外在的、表面化的战术形态。特别地,最近十多年西班牙足球的崛起,很多人的思维被TiKi-TaKa所固化,以为这就是足球的全部。所有不这么踢的,都是下流劣等的足球,比如意大利足球,就是丑陋的、低级的。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只能用两个汉字来描述足球,那一定是,空间。球场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空间。空间阅读能力决定和定义了一切比赛行为。外在的、表面化的战术形态相当于硬件外壳,不重要。您的手机外壳重要吗?
艺术是多元的,西班牙足球是优美的艺术,德国、意大利的足球同样如此,只是他们的优美之处跟西班牙不同而已。意大利足球的战术外壳,在某些人看来,简单,单调和乏味。而西班牙足球的战术外壳,复杂、华丽和多变,前面说了,外在的、表面化的战术形态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对空间的理解和阅读,其底蕴和积淀一直在不断成长。
意大利与西班牙足球,并无高下之分
作为世界一流强队,他们的软件的底蕴积淀是等量和同等水平的,都是100多年底蕴和智慧的结晶。所以,尽管意大利没打进2018世界杯,里皮仍然认为,意大利足球没有危机。不难理解,我们对空间、时间和整体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大家看到的外在的战术形态不一样。
我们空间意识不足,重有球轻无球,是天生的吗?不是的。道家的“有生于无,无中生有”,不就是“有球”生于“无球”,“无球”中生“有球”的思维吗?2002年,斯科拉里恰好用2400年前的《孙子兵法》拿到了世界杯。对于中国足球而言,我们能学习的,不只是世界强队的战术外壳。我们过去的思想,同样可以借鉴,不只是中国足球。(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