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观察:出场时间走低 3外援+2U23首发优势明显
中超第3轮,除了江苏苏宁依然受到外援伤病的困扰,其他球队都是标准的3外援配置,U23球员方面基本死守3名球员出场的底线,不愿激进。
本轮共有47名小将出场,除了苏宁两人,其他球队都是3人。95年出生的球员出场17人,首发10人;97年出生的小将本轮出场人数首次超过95年的,共出场19人,首发6人。多数球队都开始努力培养97年出生的球员。
从出场时间来看,首发球员的平均出场时间一路走低,本轮3人上半场提前被换下,平均时间跌破70分钟大关。替补球员还是难改跑龙套的命运,大多数球员替补上场依然位置混乱,跑几分钟结束。
2018赛季中超进行了3轮,关于U23新政的应对各队都已经心中有数。我们之前多次建议,3外援+2U23球员首发的策略在人员调整和战术应对方面拥有足够的优势,事实证明,10次使用这种配置的球队拿到了4胜4平2负的成绩。
然而,3外援+1U23首发依然是各队的首选,这种配置胜率达到45.5%,输球概率更高达51.5%。赢球主要是双方都是单U23球员首发,有输必有赢;在对阵3外援+2U23首发时,劣势明显。
鲁能是最先尝到多U23首发甜头的球队,姚均晟和刘洋两名小将很难说表现有多精彩,李霄鹏的战术思路对头才是关键。3外援+2U23球员输给单U23首发的比赛,只有恒大输给富力这一场。
鲁能前3轮一共打入7球,上半场打入4球有运气的成分,也有塔尔德利状态火热的因素。同时,李霄鹏严格遵守马加特的战术思想,前半场搅合为主、后半场发力,U23小将刘洋三次提前被换下,三次在换人之后立马收获了锁定胜局的进球。在这套战术思想下,鲁能先进球固然是好,先丢球也不怕,因为替补席上留有刘彬彬、吴兴涵或者张弛等不同的后手,可以根据场面做出不同的战术调整。这样的U23使用策略,真的值得所有球队学习。
把U23球员的使用上升到数学和统筹学的高度,这是中国足球的一个特色,也考验各支球队的建队思路,其实是一件好事。
本赛季,恒大、苏宁在U23球员的使用上最激进,三轮报名18人名单的人数超过15人,平均每轮报名5人,至少用3人。还有接近半数的球队,一直在使用“用几个报几个”的策略,摆明了替补上场的就是龙套,不在乎场上局面,不留后手。
仅仅一个冬天,去年U23使用时间最多的几支球队,河南建业、广州富力、贵州恒丰今年的累计时间都已经变成中下游,天津权健虽然时间还不少,主要靠刘奕鸣一个人撑场面。这些球队的变化各有原因。建业去年重用的几名小将,胡靖航结束租借回到上港,钟晋宝94年出生已经超标;权健的郑达伦年龄过线,张修维依然被禁赛;富力、贵州去年都是只依靠一个球员积累时间,今年黄政宇状态不好、闵俊麟超标。由此可见,只局限在眼前利益,视野太小,一个冬天就可能从优势变成劣势。
今年也是同样,苏宁、鲁能包括泰达的崛起,让人眼前一亮。不过,一年的崛起意义并不大,下一个冬天同样会巨变。
今年前3轮有5位小将打满270分钟,全部是95年出生,4位小将出场超过200分钟,3位是97年出生。
鲁能、国安、亚泰、泰达等队重用的U23基本都是95年出生,今年踢得再好,明年也要一切推倒重来;相比之下,苏宁、上港这种囤积了多名97、98年小将的球队,可能已经赢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