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2018冬季转会综述:新政的威慑!交易量骤减1/4
《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报道
自从中超进入“五年80亿”时代后,转会市场呈现疯涨状态。根据本报的统计,2016年和2017年,中超冬季转会市场用于引进外援的费用,分别达到2.63亿欧元和2.33亿欧元,相比2014赛季,即《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前一年的联赛外援投入额(5630万欧元),大约增长5倍左右。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8175万欧元。
某种程度来讲,出现2016年和2017年的转会热潮,政策的引领效果异常明显。各种性质的资本纷纷涌入中国足坛,让中国足球的发展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无论是泡沫抑或其他,短期之内,都让中国足坛呈现出“繁荣景象”。而且在2016年和2017年,中超冬季转会市场的投入,均是连续排名世界第一。
应该来讲,资本的介入在短时间内,对于职业联赛的发展,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关方面之所以在2017年连续出台新政,也是为了遏制烧钱引援,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至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球员的水平未有本质提高,一如各级中国国字号队伍在亚洲赛场的竞争力有限。因此,政策的出台,是希望资本能够转向本土球员的培养,于是便有了“调节费”政策。
从数字上来讲,这一严控政策的确起到一定的效果。根据统计,2018赛季中超冬季转会市场,16家中超俱乐部的外援引进总投入相比前两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初步统计为1.433亿欧元。倘若加上广州恒大引进古德利的费用,应该可以超过1.5亿欧元(备注:古德利转会恒大的费用,一直没有正式对外公布。2017年1月,古德利以550万欧元,从荷兰阿贾克斯加盟天津泰达。此番投奔广州恒大,阿贾克斯收到一笔转会分成。根据这笔费用的推算,实际上,应该超过当初离开荷甲的费用)。而在过去两年,中超冬季转会窗的外援引进费用,均在2亿欧元以上。
然而,不止是转会费总额发生明显下降。在16家中超俱乐部之中,上海上港、山东鲁能、天津权健、广州富力、上海申花和重庆力帆6队,都没有更换外援的费用产生。对比过去5个赛季,这一数字算是创造了新高。例如上港、权健、鲁能和申花4队,更是压根没有引入外援(备注:罗梅罗属于租借期满返回申花,转会费产生于2017年)。不产生更换外援方面的费用,很大程度来说,就是受到“调节费”政策的影响。因为无人可以确保新引进的外援质量一定超过原外援,同时还能保证费用处于免交“调节费”范围之内。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调节费”政策还是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
转会费总额的减少,外援零更换的俱乐部数量增加,必然意味着更换外援的总人数相应减少。根据统计,在刚结束的这一冬季转会期,16家俱乐部总共引进的新外援,一共为22人,是最近五年最少的一次。22人只是2017年冬季转会期该数字的2/3,相比2014、2015和2016赛季,更是骤减一半。其中,除了升班马大连一方(因为万达的介入)、老牌劲旅天津泰达(因为一线队大换血)均是买入3名外援(包括买断阿奇姆彭),有6家俱乐部只是更换其中的2名外援,另有4家俱乐部只是购入1名外援。显然,这也帮助各家俱乐部节约大量开支。
相应来讲,2018年冬季转会的标王,自然无法同一年前的奥斯卡相提并论,甚至还不如更早的特谢拉。目前来看,虽然国安一再强调巴坎布的转会费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高价,但至少从巴坎布被曝光的身价4000万欧元来看,毫无疑问,他是今冬中超转会市场的“标王”。
不只是外援人数方面,受制于整个中超新政和规定,2018年,冬季转会市场所发生的转会交易量,相比往年也是骤减。根据统计,2018赛季中超冬季转会的转入球员人次为157人,转出球员人次为135人,均创下过去5年转会人次的最低纪录。其中,转入人次157人相比2014年的228人,则是减少71人。而相比去年,也是骤减24.9%。至于转出人次,相比2015年的254人,也是少了119人次,几乎接近一半。对比上赛季,骤减比率达到25.8%。基本上来讲,整个转会市场的交易量相比2017年,减少幅度达到1/4。
于是在今年,某俱乐部负责转会事务方面的人员曾如此感慨:“即便是有钱且愿意花钱,哪怕是缴纳调节费,现在也是找不到人(球员)。”看似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但更不可忽视的,还是“调节费”的影响。由于国内球员特别是水平较高者人数较少,但身价很高,为了避免交纳“调节税”,想要引进球员的俱乐部,最终只能采取一种“克制”的态度,这才是导致交易人次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从另一角度来说,这或许也会促进各俱乐部重视梯队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