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②:七大严规确保建立良好足球秩序
记者肖良志北京报道
自2017年以来,中国足协一直在按照治理规范职业联赛的18条做事,同时密集出台青训政策,致力于把青少年足球做大做强。从现在开始,中国足协将在七个方面严格按章办事,在明确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非此即彼,令行禁止,不再和稀泥,以规范各种足球行为,建立更好的足球秩序。
1、打击青少年转会市场乱象绝不手软,“不溯及既往”不适用当下环境。
1月31日,中国足协正式公布了关于青少年转会与培训补偿的实施意见,目的就是打击青少年球员转会领域的乱象,规范青少年球员的转会秩序,尽可能保护青训各方的具体利益和权益。
此前,青少年球员在未满18岁之前只能签订培训协议,而培训协议对于球员的约束力极低,这给了中介公司和经纪人机会,他们利诱青少年球员的家长之后,轻易就把孩子从培训单位带走,尤其是利用“出口转内销或者出国涮水”的方式,赚取了大笔的转会费。有的年轻球员转会费高达6000万元以上,甚至接近1亿元,都进了经纪人的腰包,名副其实的不劳而获。
为了堵住这个漏洞,让青少年球员转会市场更加规范,同时又要保护各方的利益,中国足协在1月31日出台了上述规定。这份规定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培训协议”在行业内部具有了“法律效力”。在培训俱乐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拥有青少年球员首次签订工作合同的权利,期限是两年。如果球员在18岁的时候签订首份工作合同,为培训俱乐部效力2年后也才20岁,不会影响他们的前途和钱途。可以说这份文件,真的照顾到了各方利益。
不过,在这份文件的最后一段,有一句“不溯及既往”的描述,意思是既往不咎。在文件明确这样的内容,等于通过文件的方式,保护了那些既得利益者,同时也为那些正处于“出口转内销”阶段且没有与原培训单位就培训协议达成一致的球员提供了护身符,或者说是为那些当初通过非正常方式从培训单位弄走青少年球员的终结或者经纪人提供了护身符。这,不符合中国足协出台此规定的目的。
因此,中国足协内部正在就此事进行讨论,力求堵塞漏洞。
2、2019年未配齐梯队的俱乐部,将被取消注册资格。
去年12月22日,中国足协在武汉会议上公布了相关政策规定,其中在职业俱乐部准入方面有了更为严格具体的规定,比如中超和中甲必须独立拥有U19、U17、U15、U14、U13五级梯队,中乙俱乐部必须独立拥有U17、U15、U14、U13四级梯队,这个规定不再是灵活的,而是准入必须具备的核心条件之一。
因为有些俱乐部目前肯定不具备上述条件,中国足协给了两年的缓冲时间,即2018年和2019年是他们建设梯队的时间,到2019年年底的时候,必须达到梯队建设的要求。如果达不到,则中国足协不会向他们发放2020年职业联赛牌照,也就是意味取消他们的注册资格。
中国足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职业俱乐部向青训倾斜。就短期内来说,中国足球的水平还是要依靠职业俱乐部的青训,这也是目前中国青训的最高水平。只有职业俱乐部的青训水平提高了,人才增多了,中国足球的水平才能够相应提高。因此,对于梯队建设,中国足协绝对不会放松要求,坚决和注册资格捆绑。
在这个政策的约束下,只要职业俱乐部加大青训的投入,重视梯队的建设,5年之后,中国足球的青训状况和青训水平就会发生明显的改观,国内球员的储备也会明显增加,转会市场肯定趋于理性。
3、2020年实施财务公平法案,不符合条件的俱乐部将受到处罚。
2017年,在普华永道的参与下,中国足协对职业俱乐部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摸底,掌握了具体的情况,很不乐观。从2018年开始,中国足协将利用两年的时间让俱乐部清楚足协今后的政策目的,然后在2020年正式推出符合现状的财务公平法案,让职业俱乐部的财务状况变得更加合理、健康。
从世界足坛的财务法案看,最合适的还是像日本一样设立“亏损红线”。不出意外,中国足协在2020年推出的财务法案,与日本J联赛的政策有一定的相似性。每三年为一个周期,每一年设定一个亏损红线,如果在一个周期内不符合规定,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减少俱乐部内外援转会名额等等。
4、2018年底,各职业俱乐部要有属于自己或者使用年限较长的训练基地,否则2019年不予注册。
这是硬件建设,是职业足球是否职业的标志之一。一个俱乐部连自己的训练基地都没有,怎么可能打造百年俱乐部,怎么可能真正建设好自己的俱乐部。
2004年推出中超的时候,“中超18条”中曾经有硬性的要求,但是中国足协领导大开绿灯,后来又降低门槛,导致现在一些俱乐部连自己像样的训练基地都没有。从2019年开始,中国足协不会再有什么通融,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谁都清楚“木桶理论”,短板就会拖后腿。
5、投资女足的职业俱乐部,在俱乐部财务成本核算上会有倾斜性的政策,鼓励男足俱乐部投资女足。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党组成员、中国足协党委书记杜兆才说,“大家回忆过去,女足是我们的骄傲。当年的‘铿锵玫瑰’更是中国足球的符号,是一种精神。”同时,他不否认,由于市场化改革的需要,男足市场化程度逐渐大于女足,以至于女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现在足协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计划采取积极措施,即从战略的角度进行一些布局。从足协的角度来讲,男、女足各有战略的侧重点。”
杜兆才强调,“希望借助男足相对成熟的职业化体系去带动女足的发展,也就是说用男足反哺女足。事实上,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共同体。男女足并进,对俱乐部、对整个足球文化都是非常健康的。现在,有很多的俱乐部投资人也对女足市场表示出了浓厚兴趣,纷纷表示下一步适当地要把女足俱乐部建起来。”
如果男足真的投资了女足,在财务成本上,中国足协也会有相应的政策,更加保护俱乐部的投资男足和女足的热情。
6、严把准入和转让。
2015年初,中国足协严打欠薪之后,职业俱乐部再也不敢大规模欠薪。陕西五洲(原广东日之泉)的中甲资格和四川力达士的中乙自己因为欠薪被取消,让各俱乐部意识到足协动真格,从此,欠薪的问题基本解决。
中国足协也从严打欠薪的案例中意识到,只有严格执行规定,才能获得俱乐部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真正敬畏各项规章制度。杜兆才对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更加重视,他的观点是要么就没有,有了就必须100%执行。在俱乐部的准入和转让上也是如此,每年公示时,一切按照规定办事。
2018赛季,业余联赛第三名齐齐哈尔打进了中乙,在由非企业法人转为企业法人足球俱乐部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提供原俱乐部和现俱乐部的所有者或者说股东是一个人、一家企业,按照准入和转让规定,不具备资格。这不是针对某家俱乐部,而是严守规章制度,因为,只有严守规章制度,对于所有俱乐部才是公平的。
7、2020年推行俱乐部中性化名称。
在去年12月22日的武汉会议上,杜兆才表示,俱乐部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名片。俱乐部名称的稳定是培育球迷群体和球迷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前提。当今世界主流职业联赛基本上都实现了俱乐部的属地化和名称的中性化。为了适应现代职业足球发展的需要,各俱乐部要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优化股权结构,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实现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和非企业化。
准确的时间表就是2020年推行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此前,中国足协也在积极进行调研,与投资人在打造百年足球俱乐部以及中性化方面进行探讨,应该说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